設置 | 登錄 | 註冊

作者共發了454篇帖子。

【資料庫】3.民事司法制度

412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2 11:22
關倩.法官視角中的能動司法[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2,30(01):28-35.
關鍵詞:法官視角;能動司法;政策考量;社會效果
摘要:能動司法是司法創造力的體現。在美國,這種司法能動的突出表現形式是司法審查權,通過多年的案例發展,美國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司法審查體制。在英國,至今法院尚無對立法的審查權。但在英美法系國家,由於有判例法傳統,法官的司法能動性相對較大,在案件審理中,區分相似案件事實和不斷發展法律規則是法官司法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英美法系的司法能動對我國司法實踐具有積極的借鑑意義。在我國,司法能動在審判領域的主要表現形式是最高法院司法解釋、個案法官法律論證,其主線是政策考量與法律考量,也可稱之為社會效果考量與法律效果考量。
413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2 11:34
方樂.司法知識及其形態變遷的社會邏輯——從「難辦案件」的處理切入[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1,29(02):13-23.
關鍵詞:司法知識;難辦案件;司法技術;日常經驗;社會轉型
摘要:與傳統中國社會難辦案件的處理更多依賴於法官個人的倫理實踐不同,當下中國司法場域裡的難辦案件處理術,則更多表現為一種知識的公共實踐。這種知識的公共實踐不僅會強化國家對於基層社會的治理與控制,而且也有利於公民社會與公共生活的整體建構。因此,當下中國的司法改革,就不僅要留意社會轉型對司法知識及其形態變遷所起的作用,更要注意司法知識對於社會的型塑,以便能夠在司法發展的過程中形成司法知識與社會結構和文化情境系統全面而良性互動的機制,最終推動中國司法與社會全面而優質地發展。
414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2 11:34
徐鈍.論司法能動的道德風險——道德權利語境下的比較性詮釋[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1,29(02):24-31.
關鍵詞:道德權利;道德風險;司法克制主義;司法能動主義
摘要:在維護道德權利上,司法克制主義與司法能動主義立場各有其理,但分歧並非不可調和,司法哲學上的主流與非主流之分以及兩者互補關係的定位不容忽視。從司法主體、司法正義、守法道德義務和道德約束機制四個角度比較分析,兩種立場所產生的道德風險也自不同,道德風險也有共性風險與個性風險之分。
415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2 11:37
公丕祥.當代中國的自主型司法改革道路——基於中國司法國情的初步分析[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0,28(03):40-55.
關鍵詞:司法國情;中國模式;中國道路;自主型司法改革
摘要:在當代中國,堅持自主型司法改革道路,是中國司法國情狀況的必然要求,體現了鮮明的自主品格與中國特色。自主型司法改革是社會主體從本國國情條件出發對司法改革方案、進程、目標和路徑的自主選擇,體現了司法改革的"中國中心主義"。堅持自主型司法改革,實際上就是堅持司法改革的中國經驗,堅持司法改革的中國道路,堅持司法改革的中國模式。只有正確認識固有的司法國情條件,才能科學選擇司法改革的中國道路。
416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2 11:39
楊建軍.「司法能動」在中國的展開[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0,28(01):54-68.
關鍵詞:司法能動;司法克制;立法性司法;法律職業化
摘要:原教旨意義上的"司法能動"的核心指的是司法裁判過程中的"立法性"司法。中國法學界對於什麼是司法能動在理解上是極不一致的,大多數人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了闡發,其中不乏添附、歪曲之界說,甚至以訛傳訛之謬誤。能動司法在中國的展開,既存在理論根基不足之缺陷,又面臨著司法職業化和司法能動化相衝突的尖銳矛盾。但轉型社會的現實,又要求中國必須同時完成司法職業化和"中國式"的司法能動化的雙重任務。雖然存在諸多不足,司法能動的倡導者提出的問題依然是值得人們認真對待的。
417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2 11:39
高志剛.司法的制度理性與實踐運作[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09,27(06):14-20.
關鍵詞:司法;價值理性;技術理性;創造性適應
摘要:司法制度發展過程中的悖論是由司法的內在矛盾與理論邏輯的困境所決定的,是制度設計的科學性、完備性與理性不可及的矛盾。針對當下司法制度理性存在的偏失,應改革對制度改革慣常的思考方式,加強對司法制度理性的探究,尋求制度理性的創造性適應和一種方法論上的自覺,形成對司法制度的共識,使司法制度設計趨於均衡化、中性化,保證制度規則的公正性,保持必要的理論張力,並達到價值與技術維度的平衡,從而使司法制度在實踐理性的基礎上獲得良性運行。
418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2 11:41
王建國.列寧論法官的選任[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09,27(04):32-40.
關鍵詞:列寧;法官;選舉制;任命制;終身制;定期制
摘要:作為國家司法機構的法院和法院職能執行者的法官是基於階級的分化、社會分工和糾紛解決的需要而產生的。進入社會主義,社會主體之間的利益之爭仍然客觀存在,有紛爭就需要有承擔裁判案件和定紛止爭使命的法官。作為社會主義事業的開創者,列寧對於社會主義法官存在的必要性以及法官的任職資格、任職形式和任職期限作了詳細的論述。列寧認為,作為國家專門裁決糾紛的職業階層,法官在社會主義階段仍然有其存在的歷史必要性;法官應當是從人民群眾中選舉出的具有法律專業知識和實際修養的職業階層;為了防止法官專斷和擅權,主張廢除法官終身制,實行社會主義的法官任期制。
419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2 11:42
胡雲騰,袁春湘.轉型中的司法改革與改革中的司法轉型[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09,27(03):41-53.
關鍵詞:社會轉型;司法改革;司法轉型
摘要:社會的綜合轉型制約著司法改革的道路選擇、進程和成效。我國全方位深層次的改革通過司法改革的途徑推動著我國的司法在理念、功能、目標、政策等方面的轉型。
 
420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2 11:45
龔廷泰,王建國.列寧的司法權思想及其時代價值[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08,(06):9-16.
關鍵詞:列寧;司法權;邏輯起點;理論精髓;時代價值
摘要:列寧的司法權思想是他在領導俄國無產階級革命和蘇維埃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長期鬥爭實踐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人民主權理論構成列寧司法權思想的理論基點,議會制與民主制相結合的制度形成了司法權的制度基礎,黨的領導與司法權獨立是社會主義司法權的權屬與基本性質。列寧認為,社會主義國家的司法權來源於國家權力機關,從性質上講屬於國家權力;基於司法權的階級性和人民性,強調人民直接行使司法權;司法權應當受到嚴格監督,以防範司法權的濫用。列寧司法權思想不僅對前蘇聯司法理論和司法制度的形成產生重要作用,而且深刻、全面地影響著我國建國初期法學理論和司法制度的構建,乃至我國當前司法體制的完善和司法改革。
421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3 21:25
王申.西方法官職業的歷史構建[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8,(02):3-12.
關鍵詞:法官;正當化;特徵;職業化
摘要:法官的產生是由統治者(國王)渡讓權力的結果。法官自設立之時起,就與正義聯繫在一起。由於各民族的特點不同,法官產生的路徑是不一樣的:既有從全社會中民主選舉產生的,也有僅從貴族中民主選舉產生的。早期的法官其實並非"官",其在社會上的地位甚至排不上官僚的序列;早期的法官也不是由專家來擔任的。司法腐敗似乎是隨司法權的產生而產生的。由選舉產生法官的目的是為了防止腐敗;而以任命的方式、以個人品德來產生法官的目的也是為了防止法官腐敗,結果都沒能制止司法的腐敗。法官職業與其它職業一樣,是社會分工和制度文明進步的必然產物。不同的政體性質也決定了法官的形式。司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保障司法獨立。

內容轉換:

回覆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看不清?換一張
©2010-2025 Purasbar Ver3.0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