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 登錄 | 註冊

作者共發了454篇帖子。

【资料库】3.民事司法制度

32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5 19:21
严本道,张俊.合作司法:司法公信力的社会治理谱系——基于福柯权力谱系学的展开[J].时代法学,2014,12(04):28-33.
关键词:合作司法;司法公信力;司法权威;社会治理
摘要:司法公信力是司法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在司法领域中的着力点。构筑司法公信力需要从社会治理高度对司法运作机制以重新审视。合作司法是社会治理谱系下从管理向治理转变在司法中的体现。降低司法成本和实践司法公正是合作司法实践路径中的两个向度,统筹两者是合作司法之于司法公信力的意蕴所在。
33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6 08:08
王世进,于齐敏.论法院处理环境纠纷案件中的司法能动[J].时代法学,2012,10(01):64-68.
关键词:法院;环境纠纷案件;司法能动
摘要:司法能动是法院在案件审理中,不因循先例和遵从成文法的字面含义进行司法解释的一种司法理念以及基于此理念的行动。我国法院在发挥司法能动性,处理环境纠纷案件方面作出了大量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司法保障。但法院在发挥司法能动性处理环境纠纷案件中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把握法院在环境纠纷案件处理中司法能动的向度,落实司法独立,引导法官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努力培养环境司法专业人才,发挥法官适用法律的能动性。
34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6 08:09
高一飞.媒体与司法关系规则的三种模式[J].时代法学,2010,8(01):9-17.
关键词:司法自我约束;司法限制媒体;司法向媒体开放;发展趋势
摘要:在处理媒体与司法关系的问题上,西方主要法治国家采用的模式是不相同的。美国采用的是不限制媒体的"司法自我约束模式",英国采用的是"司法限制媒体模式",而大陆法国家则采用了一种近乎"放任自流"的"司法向媒体开放模式"。中国的司法模式类似于大陆法系国家,在司法与媒体的关系规则模式上,应当采纳大陆法国家模式。
35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6 08:12
杨翔,谷国艳.审理期限制度浅析[J].时代法学,2006,(02):53-59.
关键词:审理期限;超审限;正义;效率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的超审限问题严重影响了审判效率,损害了法院形象及人民利益,对之进行研究和治理,刻不容缓。文章对我国审理期限制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与国外的相关制度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超审限问题的方法。
36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7 08:46
朱大旗,李帅.法治视野下的司法预算模式建构[J].中国社会科学,2016,(10):116-133+204.
关键词:财政法治;司法预算;公共预算;司法事权
摘要:司法预算属于财政法学与司法制度研究的交叉领域,司法预算的设置应当同时满足财政法治的理念与司法规律的需求。目前我国司法预算内嵌于行政预算中,这样的预算体系设置使政府掌握了司法财权进而诱发司法权地方化之弊端。为了使司法财权与司法事权相匹配,同时使司法权去地方化,我国应当以公共预算的概念代替目前使用的广义政府预算概念,使司法预算与行政预算在公共预算这一上位概念之下相对独立,同时将司法预算设置为中央与省级两个层级,司法经费的支出应满足司法事权之需求,且经费的保障应向基层人民法院适当倾斜。
37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7 08:49
王亚新.程序·制度·组织——基层法院日常的程序运作与治理结构转型[J].中国社会科学,2004,(03):84-96+207.
关键词:治理结构;民事诉讼;程序运作;制度变迁;组织要素
摘要:本文立足于对法院系统民事一审程序运作的实证调查 ,借用当代社会理论的一些基本命题 ,建立了一个理论框架 ,试图以此来解释中国民事诉讼在实际操作中体现出来的制度同质性与多样性问题。同时 ,还分析了与程序的制度变迁紧密相关的若干组织要素。并根据部分实证性资料 ,对此模型做了例示性的具体说明。本文认为 ,从法院日常的程序运作 ,有可能透视中国社会治理结构的转型 ,为此我们还需要某些更具张力的理论阐释。
38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7 08:50
贺卫方.中国司法管理制度的两个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1997,(06):
摘要:本文认为,虽然本世纪以来,中国建立了近代型的司法体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系统性的合理体制尚未形成,实践中的种种弊病长期得不到克服。文章讨论了其中两方面的问题:1.法院超越司法权限、过于主动地行使权力。对此,作者论述了怎样的特征使得法院成为法院,即法院在功能和行使职权方式等方面具有哪些特殊性。2.司法管理官僚化的倾向。作者阐述了法官以及作为一种特殊机构的法院,在管理上需要建立怎样的制度,提出了司法职业非官僚化管理的观点。文章的重点是对于作者所理解的管理模式和基本观念从应然层面上进行论述,同时把这种模式和观念与我国现行的相关制度和实践加以比照,从而提示了一种改革的路向
39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7 08:52
顾培东.新时代能动司法的倡导与回应型司法的构建[J].中国法学,2024,(02):26-45.
关键词:能动司法;实践面相;回应型司法;回应维度与机制
摘要:最高人民法院在新时代倡导能动司法,这是人民法院因应社会变化现实,回应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需求,且基于对司法本质和司法活动特征的深刻认知所作出的积极反应,亦是对新时代司法自身使命的自觉体认。新时代能动司法具有明确的实践取向、特定的表现形态以及明确的权力依据,其实施势必引致并推动我国回应型司法的构建。回应型司法所回应的维度主要包括:国家的总体部署与安排、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主要趋势、社会公众的普遍愿望与认知以及诉讼参与人的实际需求。回应型司法主要由吸纳传导机制、筛选辨识机制、转译创生机制和体现落实机制等构成。
40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7 08:55
刘忠.“五湖四海”:政法系统干部交流机制的发生与形态[J].中国法学,2023,(06):123-141.
关键词:干部交流;五湖四海;政法系统
摘要:“五湖四海”是当代中国干部选任的一项基本原则。干部交流任职是该原则的重要内容。在政法领域,先从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两长”开始,再扩大到包括公安机关负责人的“三长”,政法干部交流在中央和地方不同层级展开。1982年《宪法》与1979年《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项基本诉讼原则为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制度经验验证,作为政治治理原则的干部交流并未与该诉讼原则冲突,而是有助于该原则的实现。干部交流因此扩展到党委政法委、司法行政、国家安全、法学会等部门,并进一步扩展到人大常委会相关部门、监察委、法学院校之间。这一干部交流方式成为中国当代政法体制的一个基础特征。
41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7 08:55
张忠民.中国环境司法的能动协同现象与形成发展逻辑[J].中国法学,2023,(05):149-170.
关键词:环境司法;政法协同;司法能动主义;党政逻辑;改革逻辑
摘要:中国环境司法守正创新,须归纳其表层现象、挖掘深层逻辑。作为中国环境法治异常活跃的板块,中国环境司法显现出审前有限能动、审理适度能动和审后积极能动的能动现象;同时它镶嵌在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法体制中,又呈现出政治引领、行政观照和法院主导的程度各异的协同现象。两大样态共同存在于环境司法专门化体系之中。中国环境司法能动协同现象形成于中国特色的党政逻辑,发展于中国社会的改革逻辑。其中,党政逻辑包括党对政法工作绝对领导的理论逻辑、政法体制执行党的意志的历史逻辑和环境司法体现党政体制创新的实践逻辑;改革逻辑包括增进公益福祉要求环境司法能动协同的社会逻辑、优化制度安排支撑环境司法能动协同的制度逻辑以及促生软硬合力增进环境司法能动协同的文化逻辑。

內容轉換:

回覆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看不清?換一張
©2010-2025 Purasbar Ver3.0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