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 登錄 | 註冊

目前共有454篇帖子。

【資料庫】3.民事司法制度

102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30 07:47
賀衛方.傳媒與司法三題[J].法學研究,1998,(06):
摘要:「三權分立」在我們這裡是一個名聲很不好的學說,不少憲法學家似乎「成份論」觀念很重,談起它來總把它說成是社會主義國家沾染不得的貨色,然而,這些憲法學家們在討論國家政體或國家權力機構時,還是不得不將立法、行政、司法三種權力分門別類,加以解說。舍此三權,法...
103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30 22:24
韓延龍.紅色區域司法體系簡論[J].法學研究,1983,(02):57-63.
摘要:<正> 服務於一定統治階級利益的司法機關是國家政權的重要組成部分。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敗後國民黨新軍閥建立的國家政權是帝國主義、封建地主階級和買辦資產階級的政權,它所確立的一整套司法體系是保護剝削者的利益,維護其反動統治的暴力工具。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民主革命,如果要鞏固和發展已經取得的勝利,就必須在打碎包括舊司法體系在內的反動國家機器的同時,建立起代表人民利益的、為革命階級直接掌握的嶄新的司法體系。第二次
104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5 19:19
丁亮華.我們需要怎樣的專門法院[J].中外法學,2024,36(01):161-180.

關鍵詞:專門法院;司法專業化;法院創設權;專門管轄;審級制度

摘要:專門法院順應司法專業化的發展趨勢而出現,並受到區域治理政策目標的深刻影響,這些因素決定了其內生性地存在司法「偏狹」的可能。因此,設立專門法院應當保持謙抑與克制。2018年《法院組織法》第15條第1款列舉的專門法院類型,是幾經立法變遷和現實調整後,根據國家發展戰略和專業審判需要而確立的,基本符合專門法院的內涵與特徵,不宜任意作擴大解釋。建構我國的專門法院制度,應當堅持法院法定這一憲法原則,確保專門法院在憲法秩序內生長和運行,同時亦需明確專門法院管轄權的性質,使其與普通法院管轄權在立法上得以區隔,並通過設立綜合性專門上訴法院,最終實現在專業審判領域的裁判標準統一以及專門法院組織的適度體系化。

105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5 19:33
趙一單.論司法制度的法律保留:含義、理由與邊界[J].中外法學,2023,35(03):725-744.
關鍵詞:司法制度;法律保留;有關法律問題的決定;地方性法規;司法解釋
摘要:《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不僅將司法制度規定為法律保留事項,還禁止就司法制度向國務院進行授權立法。立法機關已經圍繞司法制度完成基礎的法律創製,但實踐中仍有其他規範介入其中,需要理論回應。基於制度與基本制度的區分,應當對司法制度的規範含義作廣義理解。將司法制度規定為法律保留事項,是為了保證人民掌握司法權;禁止向國務院授權,是因為司法制度涉及基本權利和自由,且國務院和司法機關之間沒有直接關聯。全國人大常委會可以作出有關法律問題的決定介入司法制度,但在內容層次等方面受到限制。「司法權是中央事權」的論斷,並不構成地方性法規介入司法制度的障礙。司法解釋對於司法制度的介入,需要受到權力分工等因素的較大限制。
106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5 19:39
郭松.法院黨組制度的歷史變遷與功能實現[J].中外法學,2022,34(04):865-884.
關鍵詞:黨管司法;法院黨組;組織形態;權力機制;有序發展
摘要:作為嵌入法院內部的黨組織,法院黨組主導法院的運行。隨著黨的領導體制的演變,法院黨組制度經歷了一系列調整,並呈現出不同的組織形態。通過「黨管幹部」「請示報告」「議程設置」「政治動員」等技術機制,法院黨組實現了對法院運作的有效動員、整合與監督,並產生了積極的治理效果。在黨組制度下,法院的運作會受黨的意識形態與運行機制的影響,法院黨組的領導與法院的獨立運行之間潛藏著關係失衡的危險。因此,法院黨組制度的有序發展,需要在黨組的政治領導與司法常規化運行之間形成結構性均衡關係,並持續推進法院黨組制度運行的程序化與規範化。
107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5 19:39
劉絢兮.科層中的分流中國法院人事管理制度的二元結構[J].中外法學,2022,34(04):885-902.
關鍵詞:法院組織;司法科層;層級分流;人事管理二元結構;員額制改革
摘要:政法體制下的科層結構是中國法院管理制度的基本特徵。但學界對科層內部的分工合作、人員流動、利益格局等的認識仍然不足。這導致朝向專業化和精英化的司法人事改革的效果偏離預期。改革成功的前提在於準確把握其所欲改善卻又依賴的先在制度結構。實際上,中國法院人事管理制度呈現出較明顯的二元結構:法院領導(領導幹部)和普通法官(基層幹部)有各自的亞群體特徵,在政治定位、專業分工、評價體系、流動晉升、社會網絡等諸方面,存在「層級分流」的現象。這種層級分流,既是歷史上規模治理中「官吏分途」的留痕,又是當代政法體制的結構延伸。同時,它也面臨著國家治理現代化和司法專業化的挑戰。層級分流不僅意味著分工與合作,還存在張力與平衡。在必然涉及資源再分配的改革中,應考慮二元結構中不同群體的差異和需求。
108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5 19:49
佀化強.法院的類型、創設權歸屬及其司法權配置[J].中外法學,2020,32(05):1353-1376.
關鍵詞:法院法定管轄權法定;司法權配置;專門法院;特別法院;三審合一
摘要:法院創設權分概括創設權和具體創設權,其歸屬和司法權配置受制於法院法定、管轄權法定的憲法原則。該原則源於17世紀英國,18世紀被法國採納,其原旨乃反對肢解刑事司法權、禁止指定審判法官或設立刑事特別法院(庭)。憲法成文化運動致使其擴張至行民領域,但在司法科學化衝擊下其重歸原點,並成為法治國的內在要求。形式要件為法院創設權依重要性分別保留於憲法與法律,實質要件為刑事司法權絕對保留、行民司法權相對保留。司法權的外部擴張與內部分裂催生了多層次的法院類型。我國確立了該原則,但法院分類不科學,創設權下沉、司法權配置(如三審合一)等背離法治要求。2018年憲法和法院組織法修訂不僅沒有解決問題,反倒引發重大隱患,應予完善。
109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5 19:50
鄭曦.人工智慧技術在司法裁判中的運用及規制[J].中外法學,2020,32(03):674-696.
關鍵詞:人工智慧技術;司法裁判;風險;規制
摘要:人工智慧技術在司法裁判中被廣泛運用,但各國有不同的態度和做法,因其不僅存在技術困境,也可能帶來現實風險,包括衝擊公正價值、影響公民權利、削弱審判權獨占原則和與法官獨立審判原則發生衝突等,需予規制。基於維護法的基本價值、保障公民基本權利、遵循司法裁判基本原理的立場,需妥善處理公正價值與效率價值、"工具理性"與人類福祉、開放理念與審慎態度、裁判方式創新與司法體制改革等四組關係。應當明確人工智慧技術的定位和適用範圍,加強對當事人訴訟權利的保障,適度分離司法裁判工作與人工智慧產業,調整法官考核評價機制,從而實現人工智慧技術在司法裁判中的規範運用。
110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5 19:51
周立民.訴訟經歷者的司法信任何以形成對87名隨機當事人的模糊集定性比較分析[J].中外法學,2019,31(06):1492-1510.
關鍵詞:訴訟經歷者;司法信任;程序正義;社會文化
摘要:運用多元線性回歸和模糊集定性比較分析探究訴訟經歷者的司法信任及其成因,能夠發現一些異於現有理論預期或常識的經驗事實:①總體上城市居民並無普遍化的司法信任危機,但訴訟經歷者的司法信任顯著低於其他一般市民;②平等對待和法官品德為訴訟經歷者司法信任得以生成的充分條件,而審判效率、審判獨立和法官專業性的效應並不顯著;③威權主義可正向調節當事人的程序正義認同而增加其司法信任,關係文化則具有相反效果,但學界所關注的無訟文化、一般信任和特殊信任對當事人的司法信任並無顯著效應。結論認為,只有考慮多重並發條件才能充分理解當事人的司法信任問題。上述結論既拓展了現有司法信任理論,也對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有重要啟示。
111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5 19:51
邵六益.審委會與合議庭:司法判決中的隱匿對話[J].中外法學,2019,31(03):713-738.
關鍵詞:審委會;合議庭;「中國法官如何思考」;民主集中制
摘要:中國的司法判決邏輯不僅體現在合議庭做出的判決書中,審委會是決定"難辦案件"的重要機構,代表了司法判決的深層邏輯。只有將審委會與合議庭結合起來,才能豐富抽象概括出的司法與政治有機統一命題,也才能完整揭示"中國法官如何思考"。藉助某中級人民法院2011-2015年間的審委會記錄,通過比較審委會與合議庭對相同案件的不同分析,能夠勾勒出兩者之間存在的互動機制:合議庭歸納的爭議焦點決定了審委會的討論方向,而審委會的決定既是判決的底線和前提,更是合議庭據以抵抗外在干預的後盾。由於審委會所考慮的很多問題不能夠公開,當事人和大眾只能通過判決書之外的方式了解這些信息,因此上述互動更像是兩者間的"隱匿對話"。審委會的決定更像是利益選擇,對其的監督之道不在於公開信息,而在於完善議事規則、健全民主集中制。

內容轉換:

回覆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看不清?換一張
©2010-2025 Purasbar Ver3.0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