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 登錄 | 註冊

目前共有454篇帖子。

【资料库】3.民事司法制度

72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12 20:09
陈天昊,苏亦坡.我国知识产权法院的治理实效与制度逻辑[J].法学研究,2023,45(01):179-204.
关键词:知识产权法院;司法改革;裁判质效;技术调查官;繁简分流
摘要:运用双重差分法对2011年至2020年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分析表明,我国于2014年底设立的知识产权法院取得了积极的治理实效,知识产权法院通过裁判提升纠纷解决效率及输出规范资源可以显著促进企业创新。回顾知识产权法院创设、建制及发展的历程可以发现,知识产权法院作为新创设组织面临的合法性压力及其采取的向上回应、横向竞争的行为逻辑,驱使其在过去的实践中努力提升裁判效率及裁判文书质量,这为司法治理发挥实效提供了具体案例,也为后续专门法院的建设及司法改革的推进积累了宝贵经验。知识产权法院在未来仍面临挑战,包括不同行为逻辑交互耦合导致的工作重心不规律摇摆,以及竞争环境下的资源压力可能引发其重新嵌入常规体系,今后的司法改革需对此采取措施审慎应对。
 
73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16 14:36
黄文艺.中国政法体制的规范性原理[J].法学研究,2020,42(04):3-22.
关键词:政法;礼法;法治;政法体制;国家治理
摘要:政法体制作为当代中国最具标识性的制度范畴,是指在执政党的领导下,政法机关和各种治理主体共同建设平安中国和法治中国的治理架构。从古典礼法传统到现代政法体制的历史嬗变过程,反映了中国政治家、思想家对国家治乱兴衰问题一以贯之的政治关切和思想探索。政法体制的基本构造可分解为三组主轴性关系,即政法机关的相互关系、政法机关的外部关系、执政党与政法机关的关系。这三组主轴性关系的规范性原理,构成了政法体制的制度设计和实践操作的基本法则。第一组关系的规范性原理包括自成一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第二组关系的规范性原理包括社会自治优位、基层治理优位、前端治理优位。第三组关系的规范性原理包括宏观领导、归口领导、法治化领导。对这三组规范性原理的分析表明,中国的政法体制既遵循了现代国家治理的普遍规律和共同机理,又积淀了中国国家治理的本土经验和独特智慧。
74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16 14:37
顾培东.人民法院改革取向的审视与思考[J].法学研究,2020,42(01):3-26.
关键词:法院改革;司法责任制;形式主义法治;司法能力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人民法院改革,总体上潜含着对标形式主义法治司法模式的取向,其目标可概括为"让司法更像司法"。这种由内向视角导引的改革,对塑造我国司法的基础形态、完善司法的基本要件具有积极意义,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司法与社会需求的疏离,使司法改革的红利难以充分转化为社会的实际获得。在还原主义立场下回溯司法的基源性理论,司法是一种制度建构的产物、一种公共产品,司法应当尊重"消费者体验"。着眼于外向视角,提升司法能力亦应成为法院改革的取向之一。在今后继续深化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的过程中,应以影响司法能力的基本要素作为改革的着眼点,通过司法能力的提升实现司法的社会功能,满足和实现社会对司法的需求,以"让司法更能司法"。
75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16 14:40
顾培东.法官个体本位抑或法院整体本位——我国法院建构与运行的基本模式选择[J].法学研究,2019,41(01):3-22.
关键词:法院改革;法官个体本位;法院整体本位;法官独立
摘要:法官个体本位与法院整体本位是法院建构与运行的两种基本模式。我国法院改革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对法官个体本位模式的趋从,但宪法制度安排、法院在政治结构中的地位、司法的社会生态、对法官的激励与约束条件以及综合统筹运用审判资源的要求等,都决定了我国法院建构应当坚持法院整体本位。学术界从技术化层面论证的"法官独立"以及以此为核心的法官个体本位,都经不起实践逻辑的检验。法院改革的方向,不应是从法院整体本位转向法官个体本位,而应是从以院庭长为主导的法院整体本位转向以法官为主导的法院整体本位。当前法院的综合配套改革亦应在这一理念下进行,满足并完善法院整体本位所要求的基本要素。
76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16 14:43
陈卫东.中国司法体制改革的经验——习近平司法体制改革思想研究[J].法学研究,2017,39(05):3-17.
关键词:全面深化改革;依法治国;司法体制改革;习近平法治思想
摘要:本轮司法体制改革在中央的领导下取得了积极成效,积累了丰富的改革经验,如将司法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将司法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司法体制改革坚持党的领导、强调顶层设计,依法进行、于法有据,稳步推进、试点先行,分清矛盾主次、牵住"牛鼻子"等。这些被实践证明了的司法体制改革经验,构成了习近平司法体制改革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研究、阐释习近平同志关于司法体制改革的思想,对进一步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重大意义。
77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16 14:44
周尚君.党管政法:党与政法关系的演进[J].法学研究,2017,39(01):196-208.
关键词:政法领导体制;党管政法;党与政法关系
摘要:"党管政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治理经验之一。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党与政法的关系一直处于互动调适之中。随着不同时期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和国家权力配置的调整,党与政法关系经历了为巩固新生政权的"诸权合一"、归口管理下的"一元分级"、"党政职能分开"的"一元多层、分工负责",最终确立了"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政法领导体制,"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的十六字原则成为"党管政法"的根本指针。不同时期的领导体制伴随着不同的组织机制和运作技术,演进过程中显现出明显的目标主义逻辑和连续均衡特征。党与政法关系的演进逻辑表明,"党管政法"是通过探索性的组织机制、运作技术在党政关系、党法关系和其他关系的均衡互动中实现的。
78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16 14:45
左卫民.审判委员会运行状况的实证研究[J].法学研究,2016,38(03):159-173.
关键词:审判委员会;权力运作;实证研究
摘要:长期以来,基于不同的价值理念和研究方法,司法理论界与实务界围绕审判委员会制度的改革方向产生了较大分歧。由于审判委员会运作的公开性不够,既有的研究存在不少误读与偏见。实证研究发现:审判委员会委员兼具知识技术的专业性和政治上的官僚性,很难简单地对其人员构成状况予以消极评价;审判委员会只是极少数案件而非所有重大案件的最终决策者,且其功能发挥在不同级别、不同地域的法院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审判委员会的议事程序相对制度化,在讨论内容上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并重,讨论结果在整体上趋向于认同合议庭或审判法官的意见。审判委员会制度未来的改革方向是:大幅限缩审判委员会讨论常规案件的范围,审慎处理审判委员会对案件事实的讨论,分层级、分区域区别化界定审判委员会的功能,进一步构建制度化、民主化和公开化的议事讨论机制。
79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16 14:47
顾培东.当代中国司法生态及其改善[J].法学研究,2016,38(02):23-41.
关键词:司法生态;司法权威;司法改革
摘要:司法生态是指司法生存与运作所处的外部环境、条件及氛围,主要由政治生态、社会生态、法律职业生态三个要素构成。基于多种原因,我国司法生态在这三个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失,由此造成了现实中司法的诸多困窘。司法生态的改善必须着重解决三个基础性问题:主导政治力量如何切实保证司法权依法独立行使;社会应当如何正确认知和对待司法;司法自身如何恰当地体认和履践自己的政治和社会角色。改善司法生态的最根本路径在于建立以司法权威为核心的社会权威体系。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深化司法改革的背景下,不仅需要提出和探索中国需要、应当有什么样的司法,同时全社会也需要真切地关注和思考中国司法需要、应当有怎样的外部生态。
80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16 14:47
李启成.法律继受中的“制度器物化”批判——以近代中国司法制度设计思路为中心[J].法学研究,2016,38(02):191-208.
关键词:制度器物化;国族自觉;司法权威;法律继受
摘要:在帝制中国,君遵君道,臣尽臣道,相互合作,共同构成"治道"。它只有职能分工,不存在权力分立。司法是各级官府的核心职能,用"司法官兼理行政"比"行政官兼理司法"归纳官府职能更准确。在近代法律继受过程中,改革者将传统衙署归于行政范畴,新设各级审判衙门,考选合格的法官行使司法权。这种忽略固有治道的制度创设具有明显的"制度器物化"特征。继受主体缺乏国族自觉,直接导致近代司法权威难以真正确立,妨碍从功能和精神层面进行理想的法律继受。
81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16 14:48
王建学.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宪法地位的规范分析[J].法学研究,2015,37(04):59-70.
关键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审判组织地方性;审判权一体性;司法改革
摘要:我国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均由宪法规范直接创设并具有宪法机关地位,这在比较法中是个特例。作为宪法设定的"国家的审判机关",地方各级人民法院是非地方、非中央的法律性机关,它与最高人民法院一起构成了行使审判权的整体,而不像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和各级国家行政机关那样在纵向上划分各自的事权。宪法第3条第4款规定的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职权划分的原则,即"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主要是针对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的要求,并不适用于人民法院。审判权一体性是基本原则,而审判组织地方性只是具体制度,二者之间的冲突应当也只能通过限缩后者得到解决。

內容轉換:

回覆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看不清?換一張
©2010-2025 Purasbar Ver3.0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