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 登錄 | 註冊

作者共發了74篇帖子。

【资料库】5.民事诉讼法基本制度

41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3 23:11
施鹏鹏.法国参审制:历史、制度与特色[J].东方法学,2011,(02):120-130.
关键词:法国;参审制;陪审制;庭审;问题列表制度
摘要:不管基于民主代表性的考虑,还是基于运作有效性的权衡,法国参审制都比德国参审制更为典型,但却因种种缘由被中国学界所忽视。从历史角度考虑,法国参审制虽历经种种改革,但却延续了英美陪审制所固有的价值理念。从制度层面考虑,法国参审制提供了与传统职权主义诉讼模式契合的技术可能性。此外,法国立法者还秉承一贯的创新精神对陪审制进行了法国式的改造,形成了颇具法兰西色彩的人民参审制度。唯有多层面了解法国参审制,才可为中国现行的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提供诸多宝贵经验。
42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4 07:46
王星译.《人民陪审员法》第20条法官指示条款的程序化塑造[J].法学,2023,(12):140-154.
关键词:人民陪审员;法官指示;合议庭评议;实质真实发现
摘要: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陪审流于形式”的弊象饱受诟病,而在制定法层面,法官与人民陪审员的“权力失衡”使“参审虚化”现象进一步加剧。2018年《人民陪审员法》第20条模糊地规定了法官对人民陪审员的指示义务,缺少可具操作性的程序指引。欧陆事实问题清单制度和英美陪审团指示规则并非解决我国司法顽症的最佳路径。法官指示的理论基础(或曰义务来源)在于实质真实发现,而非贯彻司法民主。为防止法官滥用指示权,有必要对《人民陪审员法》第20条作限缩性解释,即指示内容仅限于与罪责实体事实、证据适用相关的特定法律问题;指示作出仅限于合议庭评议环节。同时,还应当确立判断指示是否适当的“形式+实质”的双重审查标准,并辅之以程序救济机制。
43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4 08:03
侯学宾.裁判文书“不公开”的制度反思——以离婚诉讼为视角[J].法学,2020,(12):97-111.
关键词:裁判文书公开;离婚诉讼;个人隐私;全面公开
摘要:裁判文书公开是司法公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离婚诉讼裁判文书公开由"可以公开"发展为"不公开"。离婚诉讼裁判文书"不公开"规定的"横空出世",具有强烈的政策性倾向,这导致该"不公开"制度的实践有效性和理论正当性面临着不可避免的挑战。离婚诉讼裁判文书"不公开"制度在实践中遭遇民事案由制度的不同理解,导致旨在保护当事人个人隐私的目标并未获得预期的效果。离婚诉讼裁判文书在内容上与个人隐私之间并不具有必然联系,一刀切地将离婚诉讼裁判文书作为公开的例外,显然并不具有充分的正当性基础。在裁判文书公开制度中,保护个人隐私有三种由强到弱的路径。全面公开模式应当是我国离婚诉讼裁判文书公开制度改革的适当模式。
44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4 23:18
郭倍倍.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核心问题与改革路径[J].法学,2016,(08):92-99.
关键词:标签化;社会测量方法;陪审案件;标准;类型
摘要: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在运行中虽然出现了种种问题,但"陪而不审"、"合而不议"等常见概括背后的过度"标签化"倾向,导致了对陪审问题的解读通常流于表面。在实证研究中,以法庭问话认定"陪而不审",以发表异议及比例判断"合而不议",在社会测量方法上存在着误区。因为未能发现问题的核心,所以立基于此的应对之策也多限于选任外围或局部探讨,难有实质性突破。改革人民陪审员制度,应以确定陪审案件范围为主导方向,归纳总结出一定的理论模型并交给实践去检验。
45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5 22:34
何进平.司法潜规则:人民陪审员制度司法功能的运行障碍[J].法学,2013,(09):122-131.
关键词:人民陪审员;司法民主;司法潜规则;司法功能;职业法官
摘要:陪审制的政治功能只能依赖于其司法功能的有效运行才能发挥出来。司法潜规则有效地抑制了人民陪审员审判职能的发挥,使我国陪审制的形式意义大于实际作用,"陪而不审"成为一种常态。司法潜规则追求审判的准确性来表达司法的公正性,"着力点"集中于维护法官审判权;人民陪审员以公民参与审判的方式来体现司法的公正性,"着力点"是分割法官审判权。两种着力点呈现出两种不同层面的价值体系,在信任缺失的社会人文环境下,人民陪审员的象征价值成为了公众可以接受的司法状态。消解司法潜规则,改进人民陪审员参审机制,提高履职能力的有效方法,是重新设计陪审员选任方式,缩小陪审案件的范围,明确陪审案件中法官的责任标准,规制陪审员的合议细则,划分陪审员票权比重。
46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5 22:35
刘丽君,于丽英.数字化和传统背景中的裁判文书公开机制[J].法学,2013,(08):59-67.
关键词:裁判文书公开;裁判文书上网;德国法院判决书;台湾地区法院判决书
摘要:将司法文件借助最新信息技术昭然于民众,是中国法制建设进程中司法公开的一项瞩目的成就。本文基于对我国网络裁判文书库的观察,并将之与德国司法判决及台湾地区司法判决网络公布的实践进行比较和研究,试图描述我国已建裁判文书库中有效获取性的缺失,以及与其所承担的巨大期望之间的距离,进而探讨裁判文书库建设的重要方向,即以其有效获取性为驱动。同时,本文还检讨裁判文书传统发布机制中的重要缺陷,以及解决该根本性问题的紧迫性。笔者主张,裁判文书的网络和传统公布并行改进和发展乃是实现司法公开理想的长期工程。
 
47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5 22:36
魏胜强.法律论证场景的构建——关于我国陪审制度的思考[J].法学,2013,(07):70-82.
关键词:陪审制度;法律论证;独立地位;陪审方式;权力制约
摘要:我国陪审制度最大的不足在于不具备法律论证的功能,具体表现为:人民陪审员力量不强大,难以表达异议;人民陪审员立场不客观,无法回应质疑;人民陪审员地位不独立,不能违逆法院。陪审制度与法律论证在功能上具有一致性,陪审制度能够实现法律论证的效果,因而陪审制度与法律论证在很大程度上是暗合的,按照构建法律论证场景的要求改革我国的陪审制度具有可行性。以构建法律论证的场景为目标改革我国的陪审制度,需要从如下方面入手:建立独立于人民法院的陪审制度,为构建法律论证的场景奠定基础;按照法院的管辖级别确定陪审方式,依据案情开展不同程度的法律论证;赋予各种陪审方式有效制约法官的权力,在最大程度上达到法律论证的效果。
48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5 22:36
王国龙.从难办案件透视当下中国司法权的运行逻辑[J].法学,2013,(07):83-94.
关键词:难办案件;技术型司法;情理型司法;运行逻辑
摘要:在当下中国社会转型时期,难办案件是由于现代技术型司法权威遭遇到了诸多的困境所造成。为克服这些困境,情理型司法作为一种现实的司法策略,往往被法院和法官普遍性地加以运用。由此,在难办案件当中,面对当事人强烈的权利诉求,"秋菊的困惑"似乎已经戏剧性地转移到了中国法官们身上了。这一现象所折射出的则是,当下中国技术性司法权的运行逻辑,正处于被情理性司法权运行逻辑和政法思维司法权运行逻辑所支配的现状。
49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5 22:45
李拥军.我国人民陪审制度的现实困境与出路——基于陪审复兴背后的思考[J].法学,2012,(04):10-21.
关键词:人民陪审制;陪审员;司法;思考;复兴
摘要: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国家推动了人民陪审制度的复兴;法院本着对已有利的原则对其进行了改造,使人民陪审员成为了基层司法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由于陪审制能够满足一些人功利性的需求,因而会得到某些以陪审为主要职业的人的支持。虽然国家、法院与民众三者在推行陪审上达成了妥协与平衡,然而在这种平衡的背后,陪审的原初价值正逐渐消解和退化。
50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6 16:59
汪建成.非驴非马的“河南陪审团”改革当慎行[J].法学,2009,(05):15-21.
关键词:河南;陪审团;改革;慎行
摘要:河南省高院在一起死刑案件的二审中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组成"陪审团"参加庭审,并在庭后就案件的定罪量刑问题发表意见供合议庭参考。对此,法学界都有进行理论上深入检讨和评论的必要:不管是从陪审模式选择上,还是从功能定位上;不管是从陪审人员构成上还是从被告人权利保障上;不管是从适用审级上,还是从配套措施上。而且,学术虽无禁区,但改革应有宪法、法律依据,须遵循常理。
 

內容轉換:

回覆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看不清?換一張
©2010-2025 Purasbar Ver3.0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