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 登錄 | 註冊

作者共發了217篇帖子。

【資料庫】10.民事訴訟證據

21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7 08:53
鄭飛.證據種類法定主義的反思與重構[J].中國法學,2024,(01):105-123.
關鍵詞:法定證據種類;法定證據制度;自由心證;證據分類;證據審查
摘要:證據種類法定主義是大陸法系法定證據制度的邏輯起點。但由於歷史與政治邏輯的時代變遷、程序運行環境的結構性變化和證據法基本原理的深化發展,證據種類法定主義在大陸法系被拋棄,逐漸從法定證據種類限制演變為取證合法性限制。中國的證據種類法定主義的立法表達是一種封閉性的法定證據種類制度,其制度動因在於便利與規範證據的分類審查判斷。實踐中,我國證據種類法定主義表現為將「取證合法性限制」和「真實可靠性限制」當成了「法定證據種類限制」,存在不能涵蓋全部證據形式、不符合現代證據法基本原理、阻礙了法庭認識論功能的實現等問題。未來應在否定證據種類法定主義的基礎上,強化法定證據種類規範功能的轉向,保持證據分類審查判斷的制度優勢,從而重構一種半開放式列舉的證據實質審查制度,以符合證據法的基本原理和事實認定的基本規律。
22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7 08:57
周洪波.證據屬性的中國法律之道[J].中國法學,2022,(06):282-302.
關鍵詞:證據屬性;當前事實性;證據相關性;證據規則
摘要:證據屬性是證據法學的基本問題,在我國歷來多有爭議。我國較長時間裡所肯認的學說是證據應當具有客觀性、關聯性(相關性)、合法性,但其在近年來遭到的批判甚烈,理論上表現出建立新學說的強烈欲望。新近的探索推進了理論的進展,然而,還有一些問題有待澄清。為此,需要闡明:明確證據的當前事實性,才能有效界分證據與待證事實,進而實現對證據相關性的問題聚焦;對證據相關性建構的事理原理及其運用的法律規導原理(法律許可的事理相關性)進行澄明,才能凸顯證據相關性對於制度建構的根本意義,以及明晰我國「法律傳統」對證據相關性理論的影響及其存在的問題。合理的證據屬性理論在我國的現實化,不僅需要對一些既有證據規則進行新的闡釋,還有必要對規則進行一些新的表達和拓展。
23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8 19:50
周翠.民事非法證據排除的規範解釋與實務觀察[J].中國法學,2020,(03):223-243.
關鍵詞:非法證據排除;證據禁止;證據收集;證據評價
摘要:最高人民法院通過《民訴法司法解釋》第106條和第104條對民事證據的合法性作出全新詮釋,其分為證據收集合法和證據評價合法兩個層面,前者並非後者的必要條件。依照《民訴法司法解釋》第106條的規範意旨,僅當取證方式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並嚴重侵害人格權或基本訴訟權利時,法官才得將證據資料排除在證據評價的範圍之外。作為概括條款,該規範在"嚴重侵害"的判斷上賦予法官權衡權限。為此,法官應當根據取證違反的不同位階的法律規範的保護目的和所侵犯的權利的價值區別情況採取不同的審查基準和密度,並尤其應當考量如下因素:被侵權人是否同意、取證出於故意、非善意還是偶然所得、舉證人是否存在證明困難、是否處於正當防衛或緊急狀態、是否存在更緩和的取證手段、利用證據手段是否會給被侵害人造成持續或再次侵犯等。
24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8 19:51
吳澤勇.民事訴訟證據失權制度的衰落與重建[J].中國法學,2020,(03):282-302.
關鍵詞:舉證時限;證據失權;罰款;集中審理
摘要:證據失權的要旨在於確立一種獨立於社會生活時間的訴訟時間,從而從時間維度化約事實調查的複雜性;證據失權的引入提升了民事訴訟程序的自治程度,有利於法律系統從社會系統中分出。但由於2001年的司法解釋過於嚴苛,且對當事人舉證權的保障不夠充分,證據失權在我國的運行並不順利。實證調查顯示,作為失權模式之替代的罰款模式亦被擱置,原因是罰款機制不適合逾期舉證的規制,在具體適用中無法形成激勵相容的局面。為了推進以集中審理為中心的審判方式改革,促成我國民事訴訟程序的結構性變遷,應當重建證據失權制度。新時期的證據失權制度應遵循謙抑性原則,充分關注當事人程序保障,在"期間法定,適用裁量"的基礎上進行建構。
25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8 20:08
張立平.中國民事訴訟不宜實行非法證據排除規則[J].中國法學,2014,(01):227-242.
關鍵詞:民事訴訟;非法證據;排除規則;法律文化;制度條件
摘要:西方國家的非法證據排除規則,以偏重形式正義的法律文化傳統為基礎,以二元法庭結構為其有效實行的制度條件,主要針對刑事訴訟中的人權保障,在民事訴訟中無足為重。我國法律文化傳統偏重實質正義,審判程序實行一元法庭結構,且當事人舉證屬於非公權性行為,對其違法取證行為的制裁具有可替代性,在民事訴訟中設置該規則既缺乏訴訟的內在需求,亦缺乏有效施行的法律文化基礎和制度條件,還勢必增添程序上的繁瑣,造成實體正義的不必要損害。對於民事訴訟中的非法證據,不若由法官依自由心證原則合理取捨為宜。
26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11 06:15
張繼成.命題獲得證據地位的內在邏輯[J].中國法學,2011,(04):63-77.
關鍵詞:命題;證據地位;邏輯關係;語義分析;誠實證據
摘要:事實是證據的應有內容,命題是事實的唯一表達方式,命題的證據地位是在競爭過程中獲得的。證據命題與要證命題存在的邏輯關係使證據的存在成為必要與可能,邏輯關係不同相關性也就不同;證據命題的真是通過存在於它們之間的邏輯關係傳遞給要證命題的,因此,相關性是命題獲得證據地位的邏輯依據。能否與實體法規範和程序法規範相符合是命題能否獲得證據地位的法律依據;語義分析方法是判斷一命題能否獲得證據地位的邏輯方法。與事實相符合是綜合命題的成真條件,判斷一命題能否獲得證據地位就是要看它能否與經驗事實相符合。這就是相關性、合法性和真實性之所以是命題獲得證據地位(成為誠實證據)的內在邏輯。
 
27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11 06:16
李浩.《證據規定》與民事證據規則的修訂[J].中國法學,2011,(03):31-40.
關鍵詞:民事證據制度;《證據規定》;限權性規定;創新性規定
摘要:《證據規定》的制定和實施是完善我國民事證據制度的一次重要嘗試,分析和總結該規定九年來實施的效果,可以為立法機關對民事證據制度的修訂提供實踐方面的依據。從《證據規定》的實施效果來看,一些證據規則得到順利的實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些證據規則在實務中受到冷落,很少被適用;還有一些證據規則的適用遇到了嚴重的阻力和困難,甚至到了被廢棄的邊緣。在修訂民事證據制度時,應當高度重視來自實務的信息,做出審慎的選擇。
28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11 06:20
周洪波.訴訟證據種類的區分邏輯[J].中國法學,2010,(06):138-151.
關鍵詞:訴訟證據種類;區分邏輯;認識論;制度語境
摘要:在比較法上,關照於中國問題的訴訟證據種類區分制度的基本差異是:專門規定法律條文有無有別;種類數量多少各異;證據的總體指涉範圍寬窄不同。對此,不能簡單的從可通約的一般訴訟認識規律的邏輯角度來評價各種分類制度的優劣,而應當儘量從各種特定的制度語境邏輯來分析其分類制度的相對合理性。依此來看,有關的理論認識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基於訴訟制度及其觀念的整體變革,中國的訴訟證據種類區分制度有改革的可能和必要。
29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11 19:20
張永泉.書證制度的內在機理及外化規則研究[J].中國法學,2008,(05):109-122.
關鍵詞:書證範疇;評判規則;提出義務
摘要:應當從證據種類的本質特徵及其證據分類的價值目標的視角來確定證據種類,並以此來判斷書證的外延;文章由此認為視聽資料以及書面證言都應當屬於書證範疇,並進行了充分的分析論證;文章從理論上論證了公文書證和私文書證的評判規則,並結合我國現行立法進行剖析,指出了存在的問題;文章還認為,持有文書的當事人或者第三人負有文書提出義務,違背文書提出義務將承擔公法或者私法上的法律後果。
30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11 19:21
紀格非.論證據法功能的當代轉型——以民事訴訟為視角的分析[J].中國法學,2008,(02):62-75.
關鍵詞:證據法;司法證明;確定性;形式化;正當性
摘要:傳統的證據法以提高司法證明的精確性和實現證明結果的正當性為主要發展動力,並在此基礎上構建了高度形式化司法證明程序。但是,在進入20世紀以後,傳統證據法賴以存在的哲學、社會以及法學基礎發生了變化。面對這些變化,當代證據法應重新確定理性的範圍與實現理性的方法,更多關注證據法的協調功能而非認識功能,為更注重"實質"而非"形式"的司法證明提供正當化途徑,使證據法成為一個開放的、可以不斷發展的法律體系,使司法證明活動成為溝通立法者意圖與社會現實需求的橋梁與紐帶。

內容轉換:

回覆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看不清?換一張
©2010-2025 Purasbar Ver3.0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