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 登錄 | 註冊

作者共發了217篇帖子。

【資料庫】10.民事訴訟證據

31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11 19:27
李祖軍.論民事訴訟非法證據排除規則[J].中國法學,2006,(03):104-117.
關鍵詞:民事訴訟;非法證據;排除規則
摘要:對於民事領域中出現的非法證據應當如何處理,我國法學界鮮有系統研究。從我國的現實國情及時代發展來看,應給予充分的重視和進行深入的研究,並相應地在立法和司法領域給予適當的回應。本文通過對民事訴訟非法證據排除規則進行價值分析,就如何構建我國民事訴訟非法證據排除規則作相關的思考,力求為我國建立較為完善的民事訴訟非法證據排除規則提供可資借鑑的理論支持。
32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11 19:28
何家弘.對法定證據制度的再認識與證據採信標準的規範化[J].中國法學,2005,(03):144-151.
關鍵詞:法定證據制度;證據採信標準
摘要:大陸法系國家在16世紀實行的法定證據制度具有一定的科學性與合理性。與自由證明模式相比,法定證明模式有助於提高司法的公正性、可預見性和權威性。中國證據制度改革的方向應該是走向法定證明,而實現證據採信標準的規範化則是當前的首要任務之一。
33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11 19:28
李浩.舉證時限制度的困境與出路——追問證據失權的正義性[J].中國法學,2005,(03):152-164.
關鍵詞:證據失權;正當性質疑;舉證時限;困境與出路
摘要:以失權為核心的舉證時限制度正面臨著困境。本文對證據失權的正義性提出了質疑。文章認為,證據失權本質上不同於答辯、管轄權異議、上訴等失權,因此不能用上述失權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來說明證據失權的正當性。證據失權與實體公正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失權會造成實體公正失落。我國目前的失權制度甚至也不符合程序公正的要求。美、德等西方國家其實並未真正實行嚴格的證據失權。改造目前的舉證時限制度,用費用制裁替代證據失權,是走出困境的方法。
34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11 19:33
陳浩然.證據與證據規則:司法公正的基礎[J].中國法學,2003,(01):
摘要: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指出 :「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必須保障在全社會實現公平和正義。按照公正司法和嚴格執法的要求 ,完善司法機關的機構設置、職權劃分和管理制度 ,進一步健全權責明確、相互配合、相互制約、高效運行的司法體制。從制度上保證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地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完善訴訟程序 ,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權益。」為配合這一戰略決策的實現 ,本刊特邀復旦大學法學院訴訟法研究中心、清華大學法學院以及中國政法大學的部分專家、學者 ,就司法公正的實現進行專題論證 ,並希望藉此方式進一步繁榮關於司法公正的理論研究。
35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12 20:13
謝登科.電子數據的技術性鑒真[J].法學研究,2022,44(02):209-224.
關鍵詞:電子數據;鑒真;完整性校驗;數字簽名;區塊鏈存證
摘要:電子數據鑒真是資訊時代重要的證據問題。我國司法機關在實踐中嘗試將完整性校驗、可信時間戳、數字簽名、區塊鏈存證等信息技術應用於電子數據鑒真。這既源於傳統的「保管鏈證明」和「獨特性確認」鑒真方法無法完全適應電子數據的虛擬性、可分離性、海量性等特徵,也源於證據鑒真方法的開放性所提供的制度空間和在線訴訟推廣適用所產生的內在需求。技術性鑒真並非簡單地將信息技術應用於電子數據鑒真,其也會帶來電子數據鑒真方法和規則的改變。技術性鑒真在價值功能、鑒真標準等方面與傳統鑒真方法並無區別,但在內在機理、證明責任、程序保障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因此有必要在整合現有制度的基礎上構建電子數據技術性鑒真規則。技術性鑒真有其適用邊界,其主要適用於電子數據「單獨提取」模式,在「轉化收集」模式中的適用具有限制性,在「一體收集」模式中的適用則具有階段性;技術性鑒真方法可與傳統鑒真方法交叉適用,但也存在獨立適用的發展態勢;技術性鑒真僅能解決電子數據的形式真實性問題,而無法保障其實質真實性。在電子數據技術性鑒真中,應保障訴訟主體的平等參與和有效對抗。
36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12 20:13
劉品新.論區塊鏈證據[J].法學研究,2021,43(06):130-148.
關鍵詞:區塊鏈證據;電子證據;證據規則
摘要:區塊鏈證據泛指基於區塊鏈技術的一切證明材料,可以具體化為區塊鏈生成、存儲與核驗之證據。得益於高新技術的加持,區塊鏈證據在釐清涉眾複雜案件事實、運用海量異構證據辦案與提升智慧司法探索水平等方面獨具價值。法律及規範對該新生事物應採取理性態度,遵循同等性對待與差別性歸位的原則,並聚焦於真實性問題進行規則適配。緣於哈希校驗、時間鎖定與節點印證等技術特點,區塊鏈證據在真實性方面得到極大增強,呈現出入鏈後數據真實性有保障、入鏈前數據真實性可優化兩大定律。我國應以此兩定律為技術基礎,以既有電子證據真實性規則為制度基礎,檢討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在線訴訟規則》新設條文的不足,挖掘域外探索中可資借鑑的經驗,從而構建對區塊鏈證據真實性予以推定、司法認知的規則。
37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12 20:14
徐舒浩.基於決定關係的證據客觀性:概念、功能與理論定位[J].法學研究,2021,43(05):175-192.
關鍵詞:證據客觀性;決定關係;待證事實;關聯性
摘要:證據客觀說包含某些合理直覺,藉助哲學工具提煉出這些直覺的最佳理論版本之後,證據客觀性可被重述為案件事實與證據事實之間的決定關係。但絕對的、不謬的形而上決定關係不具有實踐意義,需將其弱化為一種初顯的決定關係。在初顯決定關係的基礎上形成的證據實踐,能夠為案件調查初期的事實調查活動提供指引。質言之,標記上客觀性的案件材料被用來搭建和形成案件事實狀態的參考框架,即案件待證事實,從而為所有相關證據的篩選、組織和評估提供指引。根據基於初顯決定關係的證據客觀性理論,客觀性不是獨立的證據屬性,而是關聯性判斷的一個內置標準。但客觀性作為關聯性的子標準,含有傳統關聯性概念所不具備的獨特意義,即客觀性實踐的功能不僅是使待證事實更可能或更不可能,而是也包括構造待證事實本身。
38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12 20:14
鄭飛.證據屬性層次論——基於證據規則結構體系的理論反思[J].法學研究,2021,43(02):123-137.
關鍵詞:證據屬性;證據制度;證據規則體系;證據法學
摘要:證據屬性學說眾說紛紜,四套話語體系並立,形成如此局面的根本原因是我國已有學說未認識到證據屬性的層次性。層次性的第一個體現是要素論與結構論的區分,關聯性(相關性)、真實性和合法性等要素屬性是證據評價的基本要素,證據能力(可采性)和證明力等結構屬性則體現事實認定的程序結構進程。三個要素屬性之間是由相關性統領的平行關係,兩個結構屬性之間是基於程序結構進程的遞進關係;同時,三個要素屬性都不同程度地影響著對兩個結構屬性的審查判斷。層次性的第二個體現是基於認識論與價值論的區分,可將證據屬性分為自然屬性與法律屬性。在要素屬性中,相關性和真實性是促進事實認定準確性之內部目標的自然屬性,合法性是促進除事實認定準確性之外的外部目標的法律屬性;在結構屬性中,證據能力(可采性)是屬於法律問題的法律屬性,證明力是屬於事實問題的自然屬性。我國證據法學應從"只注重要素論"或"只注重結構論"邁向"要素論與結構論並重"的研究範式,並在深入理解"證據規則體系是證據屬性層次性的邏輯展開"的基礎上,通過改造後的西式結構屬性或改良後的"中式結構屬性三分法"重塑我國的證據規則體系。
39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16 14:37
栗崢.人工智慧與事實認定[J].法學研究,2020,42(01):117-133.
關鍵詞:人工智慧;事實認定;心智微結構;小數據
摘要:人工智慧與司法的深度融合,既體現在案件的法律適用環節也體現在事實認定環節,而事實認定是法律適用的前提。人工智慧對案件事實認定的介入,需要將證據數據化、對數據進行運算整合、輸出人可以理解的結論。在證據數據化環節,需要對證據進行結構化的數據改造,並克服語言障礙。在數據整合環節,人工智慧主要以概率推理而不是因果推理作為邏輯推理方式,其算法也需要面對可計算性與複雜性兩大難題。在結論輸出環節,需要解決機器學習如何深化、信念如何建立與機器如何表達等難題。人工智慧融入案件事實認定所面臨的這些主要難題,可以嘗試通過"小數據"訓練,逐步構建人工智慧"心智微結構"去慢慢攻克。
40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16 14:39
曹志勛.文書真偽認定的中國路徑[J].法學研究,2019,41(06):115-133.
關鍵詞:文書;形式證明力;文書真偽之訴;證明責任;公文書
摘要:文書在我國民事訴訟證據中占據核心地位。大陸法系常見的文書真偽之訴,體現了確認之訴原理的例外規則,但我國沒有專門規定這種特殊程序的必要。文書真偽應當在普通訴訟中成為爭點,參考其他大陸法系的經驗和我國實務做法,我國應在形式要件上明確要求相對方就文書真偽表態,但需注意我國語境下的必要例外。在實質要件上,文書真偽問題應當以規範說作為證明責任分配標準,而不應以待證事實在審理過程中的證明狀態為標準。應當正確認識文書真偽鑑定及以勘驗為代表的其他制度和技術促進真相發現的作用。應區分公、私文書的證明力規則和文書的形式及實質證明力。文書形式證明力應當包含文書真偽問題,從我國現行法中可以解釋出公文書形式證明力的推定規則。

內容轉換:

回覆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看不清?換一張
©2010-2025 Purasbar Ver3.0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