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 登錄 | 註冊

作者共發了175篇帖子。

【資料庫】11.民事訴訟證明

111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6-16 12:30
李昌盛.排除合理懷疑等於內心確信嗎?[J].比較法研究,2015,(04):115-131.
關鍵詞:排除合理懷疑;內心確信;證明標準;證明責任;剩餘懷疑
摘要:對於兩大法系證明標準的比較研究,學界傾向於從最終的心理狀態進行對比,進而得出兩者等同的結論。這種"靜態局部比較論"缺乏對制度運作環境和事實認定過程的關注,其結論的準確性不足。事實上,從證明標準的適用程序範圍和待證要件範圍以及"剩餘懷疑"的風險分配來看,作為兩大法系代表的美德兩國均存在較大的差異,這使字面上相同的標準產生完全不同的規範效果。導致這種差異形成的直接原因是訴訟構造、訴訟職能、犯罪構成的基本要素和證明責任分配機制等差異,其深層次原因則是兩大法系訴訟目的觀的差異。這對於如何完善我國證明標準的配套制度具有較大的啟發意義。
112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6-16 12:43
張卿.證明標準的經濟學分析[J].比較法研究,2013,(04):49-61.
關鍵詞:證明標準;行政成本;錯誤成本;法經濟學分析;廖宗榮訴交警案
摘要:儘管我國最新修訂的《刑事訴訟法》正式將"排除合理懷疑"作為證明標準,但我國法學界對如何設定證明標準仍存在較大爭論,如最高法院沈德詠副院長"寧可錯放、也不可錯判"的觀點引起的巨大爭議。本文採用法經濟學的分析框架,詳細闡述了證明標準的設定應使行政成本和錯誤成本之和最小化,並比較分析了刑事、民事和行政訴訟的證明標準。國內對證明標準的傳統法學分析在系統一致性、全面性和可解釋性上存在不足,而法經濟學的比較分析可以彌補上述不足,並提出被傳統法學分析忽視但卻影響證明標準設定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因素——舉證責任人為達到證明標準的要求需付出的成本,即行政成本。將該分析框架運用到最高院公報案例廖宗榮訴交警案中,可以得到不同於原判決的新結論,即該案證明標準可以進一步提高,法院有充分理由判交警敗訴。
 
113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2 22:59
李訓虎.美國證據法中的證明力規則[J].比較法研究,2010,(04):82-96.
114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2 23:00
程春華.論法官的自由心證與法官對證據自由裁量——以民事訴訟為考察範圍[J].比較法研究,2009,(01):69-81.
115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2 23:20
杜聞.論西方古代民事訴訟證明標準[J].比較法研究,2001,(04):42-51.
116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3 22:17
盛雷鳴.心證透明化制度研究[J].東方法學,2015,(01):75-85.
關鍵詞:訴訟程序改革;「心證黑箱」;突襲性裁判;「心證白箱」;心證透明化
摘要:訴訟程序的改革,應該怎麼改?往哪兒改?一則曰公正,一則曰效率。司法現代化的重要指征,則在於主要依靠規範化的技術方式來實現前述目標。鑑於法官心證的不可排除性和天然不足性,在"心證黑箱"的現狀之下,極易導致實質性的突襲性裁判,從而造成對法治價值的根本傷害。因此,基於當事人的程序主體性,在審判程序中引入心證透明化的制度設計,力圖使法官的心證狀態從"黑箱"走向"白箱",防止突襲性裁判的制度性不公,是行之必要且行之有效的具體方案之一。
117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3 22:56
胡學軍.擁抱抑或拒斥:摸索證明論的中國境遇[J].東方法學,2014,(05):76-86.
關鍵詞:摸索證明;辯論主義;申請證據調查;證據保全
摘要:摸索證明是在德國、日本等國家解決證據偏在時持有證據方不提供事證而對證明責任方當事人的救濟辦法,我國學者多認為應當引進這一理論。摸索證明的效果並非轉換證明責任,而只是導致具體舉證責任轉換。摸索證明的容許性或合法性與其所處的制度語境與訴訟模式密切相關,但從當今世界發展的角度來看,總體上呈逐漸放寬限制的趨勢。摸索證明的容許性問題實質上就是應證事實的具體特定化應然要求與事實證據主張的蓋然性與猜測性現實需要如何調和的問題。在我國訴訟模式轉型階段不宜過分強調這種後現代的理論傾向,但摸索證明論可以對接我國法院證據調查與保全的審查標準問題。
118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4 08:01
胡東海.合同成立之證明責任分配[J].法學,2021,(01):155-166.
關鍵詞:合同成立;合同成立要件;合同訂立事實;證明責任分配
摘要: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刪除合同成立舉證規則的背景下,尚須解決的遺留問題是合同成立的證明責任應當如何分配。依證明責任基本規則,合同成立的證明責任呈現分層現象。在合同法律關係的證明責任分配體系中,合同成立的第一層證明責任為原告應證明合同成立要件,而被告應證明合同未生效與合同終止的原因。在要約和承諾法律關係的證明責任分配體系中,合同成立的第二層證明責任為原告應證明要約生效和承諾生效,而被告應證明要約撤回、要約失效和承諾撤回。合同成立的證明責任在不同法律關係層面被逐層劃分,通過證明責任分層可以更合理地分配證明責任。由於證明責任基本規則可依不同視角加以解釋,合同成立的證明責任分層亦有不同解釋模式。但各種解釋模式的實質標準相一致,均源於實體法的評價分層。我國證明責任理論和實務應致力於揭示各項民法制度的證明責任分層。
119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4 22:58
胡東海.「誰主張誰舉證」規則的法律適用[J].法學,2019,(03):92-105.
關鍵詞:「誰主張誰舉證」規則;法律適用;規範類型;證明責任屬性
摘要:在我國實在法的證明責任規範體系中,"誰主張誰舉證"屬於證明責任基本規則。為實現"誰主張誰舉證"規則的法律適用,須闡明其規範內容,探求其具體適用形式。從法律關係視角,"誰主張誰舉證"規則藉助《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91條得以澄清;從法律規範視角,該規則可獲得"規範說"的理論詮釋。"誰主張誰舉證"系框架性規則,在適用於特定民法制度時,應探求其具體適用形式,即從與該民法制度相關的民法規範中尋找權利產生規範和權利變動規範。"誰主張誰舉證"規則與請求權基礎理論具有諸多理論關聯,亦各有側重點。"誰主張誰舉證"規則具體化的關鍵在於,通過對民法規範的解釋識別其證明責任屬性,將其歸入權利產生規範或權利變動規範。在絕大部分情形,基於民法規範的證明責任屬性和實體屬性的關聯性,依文義解釋、歷史解釋和體系解釋等解釋方法,可有效識別民法規範的證明責任屬性。在例外情形,由於權利阻礙規範不存在民法教義學的理論基礎,可藉助目的解釋消除民事證明責任分配的疑義。
120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4 23:08
葉衛平.反壟斷法的舉證責任分配[J].法學,2016,(11):28-38.
關鍵詞:反壟斷法;舉證責任分配;信息不對稱
摘要:作為現代反壟斷法應對信息不對稱和信息加工處理難題的主要制度手段之一,舉證責任的科學分配不僅關涉到違法行為的認定與否和原被告雙方的訴訟成敗,更關涉到反壟斷法律制度運行效率的高低和法益目標的實現。我國《反壟斷法》及其司法解釋對反壟斷民事訴訟案件中的原告、被告舉證責任儘管作了特殊規定,但相關規定在司法實踐中並未被有關法院所完全遵從。從理論上走出盲目照搬民事訴訟法一般舉證責任原則的認識誤區,釐清反壟斷法舉證責任分配特殊規則存在的正當理據,進而優化中國反壟斷法舉證責任分配規則,是非常必要的。

內容轉換:

回覆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看不清?換一張
©2010-2025 Purasbar Ver3.0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