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 登錄 | 註冊

目前共有175篇帖子。

【资料库】11.民事诉讼证明

81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5 22:40
毕玉谦.试论民事诉讼中的司法认知[J].中外法学,1999,(01):53-60.
摘要:<正> 在民事诉讼中,当法院依职权对有关当事人的事实主张采用司法认知时,便可免除其该当事人对该事实主张的举证责任。然而,目前在我国司法审判实践中,不少法院基于种种原因而未能够充分采用司法认知,从而给有关当事人造成了不当的举证负担。针对这一状况,笔者认为有必要结合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立法、司法经验以及学理研究成果对司法认知加以探讨。
82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11 20:29
纪格非.论限制自认——以《民事证据规定》第7条为对象的研究[J].清华法学,2023,17(04):74-91.
关键词:自认;限制自认;证明责任;辩论原则;自由心证
摘要:限制自认在我国本土化过程中的困境与我国诉讼制度的痼疾有关,而《民事证据规定》第7条的出现则放大了原有的问题。比较法上限制自认的不同应对思路并不存在本质冲突。我国实务对于《民事证据规定》第7条的解释模糊了证明责任与自由心证各自的作用领域,危及了证明责任规则的稳定性,同时导致了限制自认与其他规则的体系化困境。欲解决上述问题,应明确限制自认处理的二阶化思路。在辩论原则的框架下筛选符合自认条件的限制自认,并将不构成自认的限制性陈述作为自由心证的对象。为此,应强化自认的意思表示效力,通过概念体系的精确化和适用阶段的限缩解释,避免限制自认的宽泛适用;并通过诉讼资料和证据资料的适度区分,厘清作用于证明责任的限制自认和作用于自由心证的限制自认。
83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11 20:35
何家弘.司法证明模式的学理重述——兼评“印证证明模式”[J].清华法学,2021,15(05):5-19.
关键词:司法;证明模式;自由证明;规范证明;印证
摘要:纵观世界司法制度的历史,司法证明模式的发展遵循了"否定之否定"的规律,即从自由证明到规范证明再到自由证明。法国在16世纪建立的法定证据制度是典型的规范证明模式,而在19世纪建立的自由心证制度则是典型的自由证明模式。中国的司法证明制度应该从自由证明走向规范证明,从"准自由证明"模式转向"准规范证明"模式。印证本是审查评断证据的一种方法,不应称为司法证明模式,而且在司法裁判中过度依赖印证可能导致错案。
84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11 21:00
吴泽勇.中国法上的民事诉讼证明标准[J].清华法学,2013,7(01):73-88.
关键词:证明标准;民事诉讼;内心确信;盖然性优势
摘要:通过研读我国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立法、学说和判决,可以发现,我国法律界关于证明标准相关概念的理解并不准确,立法和司法实践中也颇多混乱无序之处。证明标准的功能主要不在制约,而在引导。未来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设计中,应摈弃英美法系的客观化表述方式,回归大陆法系的"内心确信"模式。由此留下的规范真空,则可通过司法判决的日积月累,逐渐填补。
85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11 21:05
齐树洁,季俊强.英国证据法中先前判决的效力问题[J].清华法学,2011,5(05):136-142.
关键词:英国证据法;先前判决;证据效力;预决事实
摘要:在英国,依据普通法中的霍林顿规则,先前判决在后诉中不具有证明其本身所依据事实的效力。然而,以《1968年民事证据法》第11条和《1984年警察与刑事证据法》第74条为主的成文证据法突破了霍林顿规则,赋予先前判决在后诉中特殊的证明效力。先前判决不仅可用以证明判决自身的存在、内容及法律效力,在一定条件下还可用以证明判决本身所依据事实的真实性。我国三大诉讼法对于先前判决的证据效力问题尚无规定,相关司法解释虽有规定但过于简略。英国证据法中有关先前判决效力的规定值得参考借鉴。
86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11 21:05
李浩.《民事诉讼法》修订中的举证责任问题[J].清华法学,2011,5(03):7-16.
关键词:民诉法修订;举证责任;分配原则;公平正义
摘要:举证责任包括行为意义上的举证责任和结果意义上的举证责任,后者才是举证责任分配的对象。举证责任的分配主要是实体法问题。规定分配举证责任的基本原则对审判实务具有重要意义。对分配举证责任的原则,有在民法典中作出规定的,也有在《民事诉讼法典》中作出规定的,也有在法律中不作规定的。无论是否作出规定,均以"规范说"作为确立分配原则的理论依据。我国修订《民事诉讼法》时,可考虑一方面保留第64条第1款关于行为责任的规定,另一方面借鉴"规范说"增设分配结果责任的基本原则。
87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11 21:11
王学棉.诉讼证明的基础理论研究——以裁判结果的检验为中心[J].清华法学,2010,4(05):64-73.
关键词:检验标准;认可;无法证伪
摘要:若将认识论作为诉讼证明的理论基础之一,就必须回答如何检验作为认识结果的裁判事实的真伪。但不是所有的裁判事实都需要进行检验。只有完全建立在认识论基础上,且依法正面肯定了裁判事实的案件才需要检验。检验标准裁判事实为真的标准有二:一是全体当事人对裁判事实的认可;二是在裁判事实无法获得全体当事人的认可时,裁判事实的无法证伪。
88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11 21:11
胡学军.法官分配证明责任:一个法学迷思概念的分析[J].清华法学,2010,4(04):82-103.
关键词:证明责任分配;法官裁量;规范说;证明评价
摘要:我国司法实务及理论界多数学者普遍认为法官分配证明责任是对法定证明责任分配规则的补充,是事实认定陷入困境的疑难案件的证明责任分配规则。本文试图剖析这一误解的形成原因,并指出法官裁量分配证明责任在大陆法系证明责任一般分配理论中是没有存在地位的,我国民事证明责任分配应采取并实际上是采取了规范说,因此不宜赋予法官实质上分配证明责任的权力。实践中所谓法官分配证明责任的做法都是对这一概念的误用并可造成滥用自由裁量权的后果。应继续明确证明责任分配的法定规则,并通过强化当事人的证明权及在司法实践中逐渐形成与积累诉讼证明与事实认定的具体规则解决事实疑难案件的证明难题。
89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11 21:13
王学棉.事实推定:事实认定困境克服之手段[J].清华法学,2009,3(04):49-59.
关键词:事实推定;经验法则;手段
摘要:事实推定是为了帮助法官解决事实认定困难而设计的技术手段。运作机理是通过人工构建推理前提推导出要件事实。为确保推定事实的真实性,事实推定需要遵守三个基本要求:依据经验法则选择事物之间的常态联系作为推理前提,并允许受不利影响的当事人对推定事实进行反驳。
90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11 21:17
张卫平.认识经验法则[J].清华法学,2008,(06):6-24.
关键词:经验法则;事实认定;高度盖然性
摘要:人们对事物的判断离不开经验法则,在诉讼中,当事人的证明和法官的事实认定也同样离不开经验法则。在司法实践中,我们应当如何判断经验法则、正确运用经验法则,以及违反或错误适用经验法则应当产生何种法律后果是一系列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以加深对经验法则的认识,更好地把握经验法则。

內容轉換:

回覆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看不清?換一張
©2010-2025 Purasbar Ver3.0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