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潇潇.民事再审发回重审的独立特质及双重限制模式构建[J].法学家,2016,(03):105-113+178-179.
关键词:再审;发回重审;发回重审事由;发回重审程序阶段
摘要:再审程序的特性决定了再审发回重审应具有独立的结构模式和程序品质。面对我国目前二审与再审中发回重审制度的单一运行范式及再审发回重审率在规范框架内持续走高的非合理现状,改革的思路是:将再审发回重审与二审发回重审制度予以强制性剥离,确立再审发回重审的非依附性地位,并分别对开启再审发回重审之门的规范性事由和再审发回重审可运行的程序性阶段进行双重限制。
|
 |
丁宝同.论民事判决债权受让人之再审申请主体资格——以“民事判决效力之主体范围扩张理论”和“诉讼承继主义”为中心的立体论证[J].法学家,2013,(04):133-146+179.
关键词:民事判决;再审申请;既判力;当事人恒定主义;诉讼承继主义
摘要:最高人民法院《批复》(法释[2011]2号)否定了民事判决债权受让人的再审申请主体资格。但其与依据"当事人恒定主义"和"诉讼承继主义"两种立法体例所作的基础性论证不符,所谓"从平衡各方当事人利益及维护诉讼顺利进行的立场出发"的理由也不成立。一方面,按照既判力主观范围扩张的理论,受让人属既判力标准时后的利益继受主体,应为既判力主观范围所及,从而取得再审申请主体资格;另一方面,根据现行立法的"诉讼承继主义"立场,受让人应概括性地承继出让人的诉讼地位,从而取得再审申请主体资格。
|
 |
江必新.民事复审程序类型化研究[J].法学家,2012,(02):100-110+178-179.
关键词:民事诉讼法;复审程序;上诉程序;再审程序
摘要:本文通过对民事复审程序概念的研究,以及两大法系主要国家民事复审程序类型的回顾,探究了相关国家对民事复审程序予以分层的机理及其主要目标,分析了相关国家民事复审程序的困境和改革努力,提出了完善我国复审制度的建议。
|
 |
汤维建.“管辖错误”作为再审事由不宜删除[J].法学家,2011,(06):157-162+178.
关键词:管辖错误;再审事由;地方保护主义;程序正义
摘要:管辖制度在民事诉讼法中的地位日益提高,2007年修改民事诉讼法时将管辖错误作为再审事由加以规定,这是一大亮点。实践证明,此规定对于强化司法中的程序正义保障、克服地方保护主义、消弭争抢管辖等乱象,是价值的。现在理论上对此提出的种种质疑,如"救济足够论"、"无足轻重论"、"成本过高论"、"诉权滥用论"以及"形式标准不符论"等等,都是经不起推敲的,本次民事诉讼法修改应当坚持这一规定。
|
 |
张卫平.再审事由构成再探讨[J].法学家,2007,(06):13-18+1.
摘要: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该《决定》就再审程序和执行程序作出专题性的修改,以期化解实践中非常突出的两大顽症:申诉难和执行难。该修正案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体现出了立法者对于民事诉讼法发展方向的怎样的思考?以及尚存在哪些问题?为此,本刊邀请若干学者就再审制度作出探讨,希望对民事诉讼法的进一步修改完善有所启发。
|
 |
陈桂明.再审事由应当如何确定——兼评2007年民事诉讼法修改之得失[J].法学家,2007,(06):1-6.
摘要: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该《决定》就再审程序和执行程序作出专题性的修改,以期化解实践中非常突出的两大顽症:申诉难和执行难。该修正案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体现出了立法者对于民事诉讼法发展方向的怎样的思考?以及尚存在哪些问题?为此,本刊邀请若干学者就再审制度作出探讨,希望对民事诉讼法的进一步修改完善有所启发。
|
 |
齐树洁.再审程序的完善与既判力之维护[J].法学家,2007,(06):18-24+1.
摘要: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该《决定》就再审程序和执行程序作出专题性的修改,以期化解实践中非常突出的两大顽症:申诉难和执行难。该修正案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体现出了立法者对于民事诉讼法发展方向的怎样的思考?以及尚存在哪些问题?为此,本刊邀请若干学者就再审制度作出探讨,希望对民事诉讼法的进一步修改完善有所启发。
|
 |
李浩.再审的补充性原则与民事再审事由[J].法学家,2007,(06):6-12+1.
摘要: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该《决定》就再审程序和执行程序作出专题性的修改,以期化解实践中非常突出的两大顽症:申诉难和执行难。该修正案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体现出了立法者对于民事诉讼法发展方向的怎样的思考?以及尚存在哪些问题?为此,本刊邀请若干学者就再审制度作出探讨,希望对民事诉讼法的进一步修改完善有所启发。
|
 |
汤维建,毕海毅,王鸿雁.评民事再审制度的修正案[J].法学家,2007,(06):24-29+1.
摘要: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该《决定》就再审程序和执行程序作出专题性的修改,以期化解实践中非常突出的两大顽症:申诉难和执行难。该修正案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体现出了立法者对于民事诉讼法发展方向的怎样的思考?以及尚存在哪些问题?为此,本刊邀请若干学者就再审制度作出探讨,希望对民事诉讼法的进一步修改完善有所启发。
|
 |
章武生.论当事人申请再审[J].法学家,1993,(Z1):49-52.
摘要:<正> 当事人申请再审是我国民诉法新增设的制度之一。如何正确适用这一制度,在理论上和实践中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本文试就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性质、意义、适用条件以及人民法院对再审申请的审查和处理等问题谈点看法。一、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概念及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