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 登錄 | 註冊

作者共發了167篇帖子。

【资料库】24.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151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2 11:13
张洪涛.调解的技术合理性——一种中观的组织结构-功能论的解读[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3,31(02):23-32.
关键词:调解;技术合理性;同等组织结构;民意沟通;沟通合法性
摘要:调解的同等组织结构,为嵌入该结构的民意沟通提供了平等而自由的"理想的言谈情景",形成了"主体间性"和"主体间性结构",为充分、深入而成功的民意沟通提供了可能和技术保障,并在沟通中滋生出一种建基于自身组织技术上的既不同于立法也有别于司法审判的沟通合法性,即技术合理性。制度的命运最终决定于自身技术。调解之所以能长存于古今中外,在于自身的技术合理性,而不是外在的意识形态因素。
152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2 11:26
谢晖.论民间法与纠纷解决[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1,29(06):35-45.
关键词:民间法;国家法;司法诉讼;诉讼替代性方案;私力救济
摘要:一切规范的存在,都是为给纠纷解决预备一套方案,民间法也不例外。文明时代的纠纷解决方式,一般分为三种:一种是司法诉讼方式,其规范运用的特点是以法律为主,以民间法为辅,即使在司法调解中,也保持这一特点。另一种是诉讼替代性纠纷解决方案,如调解、仲裁等,其规范运用的特点是在法律、民间法的选择上,难分彼此,说不上谁主谁辅,在这种纠纷处理中,当事人本身具有规范适用的选择权和权利处分的选择权,这就使规范的运用要灵活得多,更多时当事人之间还通过主持人自己协商处理规范——制定纠纷解决协议。第三种是私力救济,它可以分为启动形式合法的私力救济和启动形式非法的私力救济。在私力救济中,其规范运用反倒是以民间法为主,国家法最多只为辅助。如上情形的出现,乃是因为司法的目的是为了判断是非,而诉讼替代性纠纷解决方案以及私力救济解决纠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平息矛盾。
153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2 11:27
梁平.“大调解”衔接机制的理论建构与实证探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1,29(05):154-160.
关键词: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衔接机制
摘要: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之建构是中国未来社会治理的必然选择。当前,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等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衔接在探索中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也为进一步深入探索"大调解"提供了具体的实证参考。
 
154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2 11:28
肖建华,唐玉富.论法院调解保密原则[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1,29(04):138-146.
关键词:调解保密原则;调解程序保密;调解信息保密
摘要:调解保密性是现代社会法院调解程序发展的内在要求。调解保密性包括调解程序保密性和调解信息保密性。我国关于调解保密性的规定主要关注调解程序的保密性,但调解保密性更要求调解信息保密性。明确调解信息保密性的含义,合理规制"调解保密信息"的范围,建构多元化的调解保密适用方式,是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稳健运行的重要前提。
155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2 11:34
刘加良.民事诉讼调解社会化的根据、原则与限度[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1,29(03):151-159.
关键词:民事诉讼调解社会化;司法权的社会性;合宪性;限度
摘要:民事诉讼调解社会化的理论根据是"司法权的社会性",民事诉讼调解社会化为司法权的社会性在市民社会形成过程中的妥当回归提供了可行途径。民事诉讼调解社会化有效地回应了社会力量参与司法的正当诉求,可为法院参与创新社会管理提供宽大的现实舞台。现行《宪法》第123条和第126条能够为民事审判权行使方式的二元化提供合理的解释空间,民事诉讼调解社会化在宪法框架内具有正当性根据。民事诉讼调解社会化不能坐等司法权的强大,其在相势展开的同时应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和有效性标准。
156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2 11:38
李喜莲.法院调解优先的冷思考[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0,28(02):12-20.
关键词:法院调解;诉讼公正;诉讼效率;强制调解
摘要:近年来,法院调解作为维护和谐社会的一项司法政策被强化,并被推至优先地位。但是,强化调解可能形成义务人无需充分履行义务的期待,导致久调不决的现象发生,降低了诉讼效率;强化调解所营造的使权利人让步的"囚徒困境"会折损诉讼公正,会使人们的法律虚无主义意识蔓延。与此同时,调解优先使法院在司法实践中也陷入困境,即法院调解优先与民事诉讼以审判为中心的程序构造相背离,使法官在民事诉讼程序中无所适从;而且加剧法院调解能力下降与追求高调解率之间的矛盾,并使"强制调解"再次成为司法垢病。为使调解回归应有状态,我们必须尊重调解和审判的特点,消除二者非此即彼的对立状态,寻求二者共同发展的契机。唯有如此,才能完善民事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发挥调解和审判的优势。
157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2 11:42
李浩.法院协助调解机制研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9,27(04):62-70.
关键词:法院调解;协助调解;协助人;机制完善
摘要:协助调解是我国法院当下正在大力推进的一种多元化纠纷解决的机制,实行协助调解是我国法院在新时期对依靠群众解决民事纠纷的调解传统的回归。协助调解在性质上仍然是法院调解,实行协助调解既有法律依据,又有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协助调解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找到适当的协助人,事先建立协助人队伍、储备协助人资料才能够发现适当的协助人。当前,需要通过增进对协助调解必要新的认识、建立协助人队伍、发掘潜在的协助人、积极培育专业性调解组织、加大巡回审理的力度、为协助人提供适当的报酬来推进协助调解。
158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3 21:24
李娟.马锡五审判方式产生的背景分析[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8,(02):163-169.
关键词:马锡五审判方式;背景分析;生存困境;司法困境;个人因素
摘要:利用丰富的档案资料和已有的研究成果,分析了马锡五审判方式产生的背景,即首先是边区面临的生存困境,其次是边区面临的司法困境,最后,作为一个务实、精明、卓有成效的实干家,马锡五回应这些需求,从实践中发展出以其命名的马锡五审判方式。所有这些都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地深入认识马锡五审判方式,同时有助于反思当今的就地审判热。
159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3 21:27
吕明.法律意识形态的变迁——以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调解”为样本[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7,(05):10-16.
关键词:法律意识形态;政治意识形态;调解;变迁
摘要:考察中国民事诉讼中的"调解",可以发现,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主流法律意识形态一直试图脱离政治意识形态话语而独立存在,这个过程可以分成"走出特定政治意识形态的法律意识形态"和"走出总体政治意识形态的法律意识形态"两个阶段,主流法律意识形态的这种变迁导致了政治意识形态对法律意识形态的影响幕后化,政治意识形态和法律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因而显得模糊不清,但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法律意识形态并没有可能因此而成为独立于政治意识形态的"法律观念体系"。
160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3 21:28
许少波.法院调解的目的论[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7,(04):71-77.
关键词:法院调解;解决纠纷;程序自由权
摘要:法院调解在我国解决纠纷的机制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梳理调解制度改革进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追问法院调解存在的目的已成为必须。法院调解的目的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法院调解的一般目的——解决纠纷;二是法院调解的特殊目的——保障当事者程序自由权的实现和追求效率。一般目的为一切调解制度所具有,也为所有解纷方式所共有,是调解制度实现社会规范、社会正义的结果,反映其为它物而存在的意义;特殊目的是调解制度自身目的和价值的实现,反映其自我存在的意义。法院调解的一般目的和特殊目的共同统一于调解制度的各个构造要素和运作过程之中。

內容轉換:

回覆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看不清?換一張
©2010-2025 Purasbar Ver3.0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