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 登錄 | 註冊

作者共發了74篇帖子。

【筆記】法經濟學筆記

41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4 16:39
5.3.3規範分析和實證分析(P61)


1.規範分析:目的在於給出改革建議→為立法提供理論支持→一般使用激勵分析、最優化分析


2.實證分析:目的在於判斷法律制度的實際效果→法律追求的目標是否實現→分析成本收益及其條件、是否滿足激勵約束原則和社會最優。

42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4 16:48
5.3.4微觀分析和宏觀分析


1.微觀分析(P61):①分析規則下主體的成本收益和主體之間在相互影響下形成的行為結果;②理解法律規則背後的經濟結構;③研究具體的法律規則。(很多時候涉及博弈論)


2.宏觀分析(P61):分析法律制度與經濟發展的關係→法律制度如何影響經濟發展。(P62:很多時候涉及計量分析方法)

43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5 06:24
5.4法律分析的三個範式

5.4.1談判分析範式

1.基本內容(P62)

①自願合作能夠使一項資源從低出價的主體自動轉移到高出價的主體,從而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和合作雙方的福利水平。

②談判過程中,雙方自願自主對交易內容進行協商,結果為達成/不達成合作。

③交易成本為0時,結果取決於合作風險大小和合作剩餘的分配。


2.談判的三個階段

2.1確定風險值:①雙方的資源;②雙方的競爭情況;③雙方的出價。

2.2預測合作剩餘:找出交易雙方的評價差異,預測雙方福利水平提高的可能程度。

2.3分配合作剩餘:分配份額、風險,履行協議。


3.阻礙合作進行的因素

3.1內部因素:風險難以確定、合作剩餘難以預測、難以順利分配等。

3.2外部因素:壟斷、外部性、信息不對稱等。

44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5 06:33
5.4.2博弈分析範式

1.原因(P63):

1.1博弈分析的行為假設與法律上的行為具有更高的一致性。(一方行為不僅影響自身,而且影響對方;且該行為會影響各方今後的決策)

1.2博弈論承認個人理性與集體理性的衝突:參與人之間的相互制約是人們選擇不利制度及其長期存在的重要原因。

1.3(P63-64)博弈論與法律分析都是處理特定情境下不同主體之間產生的關係(行為均衡、找出一種理想的行為模式)

45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5 06:48
5.4.3行為分析範式

1.內容(P64):

①構造良好的法律環境,最大程度降低行為人理性受到的限制和影響。(計算能力和信息差距)

②應用行為科學的結論,判斷法律規則下行為人的行為模式及效果。


2.影響

2.1貨幣的異質性:心理帳戶→人們對同等貨幣的評價不同(不同的判斷標準→對賠償和傷害的處理偏離了最優水平)

2.2自我利益最大化之外的法律需求(如公平):框架效應→社會和文化價值觀。(P65:框架效應給出了可接受的成本收益邊界)

46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6 06:10
第六章 財產法的經濟分析

6.1財產與財產法


6.1.1財產與產權


1.財產(P66):經濟學和法學對財產定義的異同

(1)同:①都要求具有使用價值(有用性);②物體需要為人類社會所支配、且能被控制(否則談不上稀缺問題)。

(2)異:經濟學要求財產具有稀缺性、法學要求財產可以為人類所支配

47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6 06:23
2.產權

2.1含義(P66):人們在財產的不同用途中自由選擇的權利→不同用途代表不同的使用效率。


2.2基本要素

2.2.1主體:權利人(擁有產權的主體)與義務人(其他主體)

2.2.2客體:對世權(義務人負有不干涉權利人自由行使權利的義務)

2.2.3內容:權利義務指向的對象。


2.3內容(權能):占有、使用、處分(行為)和收益(可能結果)

2.3.1占有:對產權客體的實際支配,可分為實際占有和虛擬占有。(區分標準:產權客體是否在物理上受產權主體控制)

2.3.2使用:產權主體根據財產的用途「親自」對財產的實際利用(與委託不同,委託本身是使用行為,但委託後受託人的使用行為不是產權主體的使用行為)

2.3.3處分:產權主體對其權利的處理行為,包括放棄與轉讓。(針對產權本身)



啊啊是谁都对2.2、2.3位於P67
48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6 06:31
2.4產權的功能(P67):激勵財富創造、提高未來預期確定性、預防和抵禦風險、明晰行為界限並減少糾紛、財富分配。


2.5「產權」概念的泛化(P67-68)

2.5.1(P68)產權概念目前首先相當於法學中的「權利」(最廣義的產權概念)

2.5.2經濟學的「產權」概念一般指經濟性權利或權利中的經濟部分(能夠為權利人帶來經濟收益的部分)

2.5.3財產法的經濟分析一般只分析物權和智慧財產權、合同法的經濟分析研究債權。

49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6 06:38
6.1.2財產法的基本問題

1.產權的界定:

①客體:什麼資源可確定為財產,進而建立產權(即不能作為財產的事物);

②主體:產權主體包括哪些主體、不同時段內法律認定的產權主體的變化、不同法域下產權主體的範圍

③產權主體可以對什麼財產擁有產權(私人/集體/國家)

④權能:財產上可以設定哪些權利→取決於財產的物理屬性和社會價值觀。


2.產權的保護:包括侵權的救濟與預防等。

50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7 05:31
6.2財產法的經濟目的:稀缺資源的最優利用

6.2.1產權形態與最優利用:產權社會的社會最優選擇


P70:假設一塊土地的最優用途為種植。

1.無產權狀態

1.1特徵:人人均可自由使用(對所有主體處於開放狀態)


1.2假定一:這些人為農民,且相互約定按先占原則確定每個人的面積,先占著擁有「當年」的土地受益權。則土地的最大價值為S(全部收入)-W(投入成本),但每一期的土地利用價值為S-W-Q(因重新分配預期導致掠奪肥力,從而導致土地利用價值下降)


1.3假定二:先占規則不存在時,則還有防盜問題。此時土地的利用價值為S-W-Q-T(防盜成本)。(此時種植的邊際收益=邊際防盜成本)


1.4假定三:在假定二的基礎上,若使用者中存在其他職業者,則部分土地並非用於最優用途,且不同用途之間存在衝突,進一步導致土地價值下降。


啊啊是谁都对無產權狀態的四大不足:①財產的過度利用;②財產價值的耗散;③技術上的非最優利用;④缺少未來投資
啊啊是谁都对P74:產權狀態問題涉及規範的霍布斯定理→消滅無產權狀態的不良後果。

內容轉換:

回覆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看不清?換一張
©2010-2025 Purasbar Ver3.0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