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中國孩子能不能原諒家長,看豆瓣「父母皆禍害」小組那架勢估計夠嗆。雖說家長並非教育生產線的體制內人士,但他們仍然積極投身於此事業並貢獻着自己的一份力量,且是相當大的力量,因此他們的名字有理由被釘在中國教育的豐碑上。
學生在學校被老師壓制,回到家裏則被家長壓制。正所謂「貴賤有等長幼有序」,中國的家庭里也是等級制度盛行,家庭成員間的地位有着顯著的差異,至於誰高誰低,則由誰生誰誰被誰生決定。「我把你生下來,沒我哪來的你?你就得聽我的。」多麼地淺顯易懂啊,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嘛。明確生育關係後,父母就可以號召孩子一切行動聽其指揮了,這也為以後把你改造成為他們的意願而赴湯蹈火拋頭顱灑熱血的工具奠下了基礎。咱這幫當媽的最大夢想就是十月懷胎大功告成哪天生下一機械人,帶遙控器的,那樣便可隨心所欲控制他。
最能體現此「機械人化」欲求的便是家長餵孩子吃飯的場景:你媽先是做好精美的一桌飯,由你爹五顏六色盛上滿滿一碗,然後只見二位大人正襟危坐於飯桌對面,神情肅穆上體前傾,急不可耐地要你把飯吃掉。吃了一會兒你便面露難色,嘀咕着「吃不了」,你爹立刻大喝一聲:「都吃了!」你媽則在旁邊威逼利誘,大概是說「乖!吃完了媽給你講故事」、「吃完讓你玩遊戲」。孩子往往承受不了此等心理壓力,哭了起來,你爹長嘆一口氣,嘟囔到「吃個飯都這麼費勁」,便抄起勺兒一口一口餵,直到孩子一把鼻涕一把淚全咽乾淨才收工。你媽在旁邊心急如焚,恨不得學一招催眠術,把孩子催眠,省得如此興師動眾。
這一再普通不過的餵飯場景可謂「形象生動」地展示了中國家長對孩子強烈的控制欲。俗話說管天管地管不着拉屎放屁,可家長非要管,公然干涉吃飯主權,剝奪孩子進食的自由。你吃多少你說了不算,爹媽說了才算,這比老師規定學生考多少分還離譜。所以有把遙控器才再好不過呢。在此建議父母們先琢磨一下催眠術,最近市面上有幾本書不錯。前幾天我試着催眠我媽讓她吃我做的飯,不過沒成功,她說太難吃了。
總之從吃飯這種事兒開始家長就對孩子施行專制統治,統治手法層層推進,先是命令,然後威逼利誘,再不行火冒三丈,火到極致嘟囔一句「這麼不聽話,不打你小子不行了」,之後便槍桿子裏面出政權。政權自此一發不可收拾,逐年加劇,而「不聽話」則是其中緣由。當孩子的就該無條件服從父母,若頂嘴就是大逆不道。
這可以說是「標答思維」的家庭裝。
而家長與孩子間的等級制度實質上就是家長不把孩子當人看。你在家長眼裏頂多是為他們服務、滿足他們需求的工具,屬其私有財產。一開始父母把你養得白白胖胖的,覺得還挺好。再過一陣兒他們便迅速露出本來面目,叫囂着讓你給他爭光爭氣。然後家長便給孩子報一大堆興趣班,把日程安排得比施瓦辛格的腹肌還緊湊。可孩子呢,他就想在家看會兒動畫片兒踢會兒球跟小朋友玩會兒,至於那些班,統統是家長意淫出來的「興趣」。
你以為孩子喜歡或不喜歡的事物,絕不是孩子真正喜歡或不喜歡的。
—羅曼?羅蘭
家長喜歡的並不是這些班,他們只是喜歡孩子給自己「爭光」而已。尤其對當媽的而言,孩子就跟包一樣—是拎出去顯擺的。而這包的表現好壞也常會引發她們的爭風吃醋,要是誰聽說同事兒子彈得一手好琴,便立馬花大價錢給女兒買個鋼琴回來:「咱也得學門兒樂器,不能輸給人家……」等孩子彈出個曲兒來,馬上也到單位大肆宣揚,恨不得辦場音樂會,而從此以後見到同事腰板兒也挺得比原來直得多。等回家邊聽女兒彈琴邊摸着女兒的頭:「乖孩子,真給媽爭氣!」
爭兩年氣倒也罷了,他們還往往主動承擔起替孩子設計生活的重任,這是最要命的。打小開始家長往往就雄心勃勃地給孩子安排設計人生,上啥小學啥中學啥大學,何時出國何時回國何時結婚何時生子生男還是生女,買哪兒的房子找嘛工作……搞得如同「十二五」規劃般氣勢恢宏。光規劃不行,還要隨時傳遞有關精神,吃飯時間往往是家長發表重要講話的黃金時機。一桌菜端上來,諄諄教導也隨之開始:「今天在學校怎麼樣啊?……老師又說什麼了啊?……考試多少分啊……神馬!?!?」頓時臉色大變:「爸媽可都是名牌大學畢業,你怎麼着也不能比我們差吧?你們這代競爭太激烈了,沒個好文憑怎麼混?你看現在,多少人買不起房子(這話倒是沒錯)……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你這個年齡正是踏踏實實學習的時候……」飯後拎着兒子散步,又是大展人生宏圖:「上次去清華看,那校園,多大!那高樓大廈!他們天天拿着國家錢叮叮咣咣蓋大樓,以後咱就上它。」兒子不願意,說:「不想上清華,據說那裏女生長得都跟小羅似的,清華男生都跑到人大找女朋友。上人大成不?」媽說:「唉喲,傻孩子,人大又小又破,雞不拉屎鳥不生蛋。等你從清華出來當官兒了,有的是小姑娘跟着你……爸媽都把路先替你趟過一遍了,聽媽的沒錯。」說得她儼然成了社會主義工程師,為兒子鋪起一條路,從工作鋪到退休,鋪得兒子都能想到50年後自己啥德行。
有人說你不懂,這叫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世上本沒有龍也沒有鳳,那都是您捏造的。家長只不過是把孩子當做附屬品,強迫他去實現自己未竟的願望而已。要是不對孩子的思想嚴加看管,但凡有啥閃失,這願望就又泡湯了。記得韓寒在,似乎是《像少年啦飛馳》中說,哪個孩子要是不爭氣考不上好大學混跡街頭,他媽則會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悲哀表情滿腔怨氣道:「媽白養你二十年了!」聽那口氣就好比二十年投資失敗。說的太對了,孩子在家長心中就是一支股票,自剛上市那天買進,然後天天盯着天天盯着,盯到它一路躥紅考上好大學找着好工作,這孩子就算沒白養。他要不按你的指揮活着最後還跌停,你則被套牢,抓心撓肺破口大罵他是白眼兒狼。
所以說孩子分明就是家長的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以後家長開戶辦存摺時最好連孩子名字一起寫上)。我看在家長眼裏,孩子就好比杜蕾斯—乃是盛裝他們欲求的容器,但凡有什麼願望期冀,全都往你身上擱,倘若你有一天掙脫控制,則定要給你扣上不孝的帽子。
對對對,不孝。打小我就聽說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此話乍一聽讓人肅然起敬,但過後想想卻稍顯離奇。我就奇怪了,難道說世界上有哪個民族以不尊敬父母為傳統?哪國家的人長大了不會報答爹娘養育之恩?顯然沒有,就連動物都不會長大了棄爹娘不顧。
但父母把孩子當工具使喚,這可是中華民族獨有的傳統。
孩子們倒是也挺配合,好好努力為父母爭氣,按着宏偉藍圖走,成了龍成了鳳,但總覺得有啥不對勁。仔細想想,恍然大悟,哦,沒有成為自己。回頭看看,又覺得煞是無語,自己活了一輩子吧,都是讓父母安排好的,好似踢了場假球,家長給你規定好了,怎麼踢怎麼踢,自己上場比畫比畫即可,等這一場下來空虛悲哀無比。愛默生說:「你要教你的孩子走路,但是,應由孩子自己去學走路。」中國的家長呢,恨不得把孩子腿打斷了推着輪椅替他們走,而您那親愛的孩子就在您鋪設的道路上渾渾噩噩熬過了「被規劃」的一生。
說父母是「禍害」,亦無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