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 登錄 | 註冊

目前共有5篇帖子。

【收集】上海法治報學術評論合集

9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5-9-18 06:26
屈茂輝:「人格權禁令」的制度落地與有效實施——以《民營經濟促進法》為視角

屈茂輝,湖南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湖南省法學會民商法研究會會長。


民營經濟組織及其經營者的人格權益是其賴以存續與發展的基礎,強化民營經濟組織及其經營者人格權益保護是優化營商環境、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應有之義。

為切實保障人格權,《民法典》第997條規定了人格權禁令制度,2025年5月20日實施的《民營經濟促進法》第59條第3款重申了「人格權禁令」,明確規定:「人格權益受到惡意侵害的民營經濟組織及其經營者有權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採取責令行為人停止有關行為的措施」。「人格權禁令」在《民營經濟促進法》中的重申與明確,既是對現實需求的回應,也是在立法上對《民法典》人格權保護制度的進一步發展,為民營經濟組織及其經營者的人格權益提供了強有力的制度保障。


啊啊是谁都对 2025-9-18 06:26

引入「人格權禁令」

回應民營經濟領域解紛需求

民營經濟是我國市場主體的主要方面,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然而,隨着互聯網的發展與自媒體的興起,民營經濟組織及其經營者面臨日益頻繁且越發多樣化的人格權益侵權樣態。這不僅影響民營經濟組織自身發展,還嚴重擾亂市場秩序,阻礙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家座談會上強調,「黨和國家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促進各種所有制經濟優勢互補、共同發展,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在《民營經濟促進法》中引入人格權禁令制度契合了這一政策導向,體現了國家依法保障民營經濟組織及其經營者人格權益的堅定態度,充分彰顯了國家對民營經濟人士合法權利保障尤其是人格尊嚴的重視。

早在2023年10月16日,為了及時制止侵害民營企業、民營企業家名譽權等人格權的違法行為,最高人民法院發佈六起涉民營企業、民營企業家人格權保護典型案例。

時至今日,自媒體對於民營經濟組織及其經營者的污衊造謠以及同行的惡意競爭等仍時有發生。貶損性與侮辱性言論藉助網絡平台傳播速度更快,嚴重損害民營經濟組織及其經營者人格利益。《民營經濟促進法》對人格權禁令條款的重申,回應了民營經濟領域人格權益糾紛的特殊性,對於強化民營經濟組織及其經營者人格權益保護,增強民營企業發展信心、穩定預期、激勵創新創業具有重要意義。

從法律救濟的及時性來看,傳統的損害賠償訴訟因程序複雜、周期較長,對於正在發生的人格權侵權行為難以及時干預,容易造成對民營企業與企業家人格權益的持續性損害,頗有「亡羊補牢,為時晚矣」的滯後效果。人格權益保護的是無形的人格尊嚴與人身自由,對民營經濟組織及其經營者來說,名稱權、名譽權、榮譽權、私隱權、個人信息等人格權益一旦受損,社會評價會迅速降低,這種人格利益的受損通常會造成難以彌補、不可逆轉的損失,被侵權企業與企業家往往陷入「勝訴難挽損失」的困境。如果訴訟周期過長,行為人藉此持續擴散不實信息,不等訴訟結束甚至可以拖垮一個企業,即使法院做出對民營企業的有利判決,對於民營經濟的發展也已經形成無法挽回的損害。為及時停止侵害、防止不良後果進一步擴大,民營經濟組織及其經營者的人格權益保護亟需高效便捷的司法程序。《民營經濟促進法》第59條的人格權禁令正是針對這一司法痛點的創新之舉。

啊啊是谁都对 2025-9-18 06:27

準確認識民營經濟領域

「人格權禁令」基本特性

《民法典》第997條確立了人格權禁令制度,這一制度創新為民事主體提供了訴訟前防止人格權益持續遭到侵害的公力救濟路徑。相較於《民法典》規定的一般性和基礎性,《民營經濟促進法》第59條將人格權禁令規則聚焦於民營經濟領域,在對《民法典》一般性規則承繼的同時,也進一步發展了在民營經濟領域適用的特殊要件。在具體適用這一制度時,必須準確認識《民營經濟促進法》「人格權禁令」的基本特性。

第一,《民營經濟促進法》的「人格權禁令」延續了「獨立性」的程序定位。《民法典》中的人格權禁令與訴前行為保全的相同點都發生在訴前,但其有別於保全依附於訴訟程序的特徵,不需要在一定期限內提出人格權益訴訟。《民營經濟促進法》第59條亦延續了這一程序定位,人格權禁令一旦由法院發出,其效力具有一定持續性,直至行為人侵犯人格權益的行為停止。與《民法典》的頂層設計銜接,構建了從一般到特殊的人格權禁令規則。

第二,《民營經濟促進法》的「人格權禁令」條款的主體和客體範圍較為明確。《民營經濟促進法》第59條第3款將申請主體明確限定為民營經濟組織及其經營者,體現了制度適用的專屬性。《民營經濟促進法》第59條第1款詳細列舉了受保護的人格權益類型,包括民營經濟組織的名稱權、名譽權、榮譽權,以及經營者的名譽權、榮譽權、私隱權、個人信息等。這實際上將《民法典》第997條中人格權的一般概念具體化為與民營企業相關的權利類型。在民法典框架下,法人或者組織的名稱權、名譽權本來也受保護,但《民營經濟促進法》予以再次明示,凸顯立法對民營企業聲譽和企業家人格尊嚴的重視程度。

第三,《民營經濟促進法》「人格權禁令」制度明確了侵害行為的「主觀惡意性」,相較於《民法典》第997條對侵權行為沒有限定主觀狀態(只要是違法侵害即可),《民營經濟促進法》增加了「惡意」要件。這一限定意在把法律武器用於打擊蓄意的抹黑、中傷行為,防止一般的善意批評或正常言論也被誤用禁令加以壓制,有助於司法實踐中精準適用,避免泛化適用的風險。通過要求行為主觀上具有惡意,立法在保護民營企業名譽與保障社會公眾監督言論之間尋求平衡。實踐中如何認定「惡意」至關重要,一般而言需要證明行為人明知或應知其言論失實仍散佈,或以侮辱性語言故意貶損他人聲譽等。

第四,《民營經濟促進法》「人格權禁令」對侵權行為的致害程度要求作了適度的放寬。《民法典》第997條將行為人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害」作為人格權禁令的申請要件,而《民營經濟促進法》取消了這一限制,放寬了人格權禁令的適用要件。

啊啊是谁都对 2025-9-18 06:27

《民營經濟促進法》「人格權禁令」

適用規則如何落實

從推進制度落地與有效實施而言,要有效推動《民營經濟促進法》「人格權禁令」的具體適用,還需進一步細化有關配套措施,形成科學有效的人格權禁令制度體系。

第一,細化人格權禁令的非訴程序規則。人格權禁令是權利主體實現人格權請求權的重要途徑,但《民法典》《民事訴訟法》與相關司法解釋並未規定人格權禁令的具體程序,因此,不管是一般性規則還是《民營經濟促進法》中的特殊規定,對其程序性規定都不完善。2024年最高法院發佈的《關於規範和加強辦理訴前保全案件工作的意見》中,已提及當事人同時申請訴前行為保全、人格權禁令或人身保護令的,法院應釋明三者功能定位並按相應程序審查。這就需要最高人民法院及時出台司法解釋或指導意見,明確人格權禁令案件的審查方式、舉證責任、擔保要求、救濟程序等基本規則。人身安全保護令和行為保全的程序已較為成熟,這表明官方認識到釐清訴前程序的必要性。對於人格權禁令的核發程序,需要進一步制定專門的非訴特別程序規則。

第二,明確《民營經濟促進法》「人格權禁令」適用的舉證責任規則。為了體現對於民營經濟組織及其經營者人格權益保護的重視,應設置一般可能性的證明標準。按照《民營經濟促進法》的規定,行為人主觀應為「惡意」,但對於當前層出不窮的網絡人格侵權案件來看,這類案件不同於商業交往中具有可識別性的人格特徵,如果對民營經濟組織及其經營者提出過於苛刻的證明標準,人格權禁令制度就難以落實。

第三,確定「人格權禁令」的效力期間規則。從文義來看,《民營經濟促進法》並未對「人格權禁令」的效力期間進行規定。這在一定程度上極大限制了被申請人的合法權益。人格權不僅對於民營經濟組織及其經營者很重要,對於被申請人來說亦同樣重要。在網絡平台中,人格權禁令呈現的現實措施可能為刪除被申請者的帖子、屏蔽賬號、阻斷連結等,如果被申請者本身是自媒體,被司法干預後,很容易對其名譽造成巨大的影響。如果對效力期間不加以限制,被申請人的負面影響會持續存在。因此,可以對《民營經濟促進法》中人格權禁令進行類型劃分,法院在審查中發現損害性不大的侵權行為,要求其在一定期間內要進行人格權訴訟,對於損害性較大的案件,可以核髮長期的人格權禁令。

還要指出的是,《民營經濟促進法》並未詳細列舉適用要件,司法實踐中仍需參考《民法典》立法原意和要件要求。同時,為了防止民營經濟組織及其經營者對此項人格權請求權的濫用,在訴前適用人格權禁令可要求申請人提供擔保。

啊啊是谁都对 2025-9-18 06:27
《上海法治報》2025年7月28日B1版「法治論苑」

內容轉換:

回覆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看不清?換一張
©2010-2025 Purasbar Ver3.0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