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229篇帖子。 字體大小:較小 - 100% (默認)▼  內容轉換:台灣正體▼
 
點擊 回復
10229 228
【資料庫】1.民事訴訟基礎理論
民訴法副教授 二十二級
181樓 發表于:2024-7-6 21:04
陳翠銀,謝詠雪,趙桂芳.淺談我國民訴法的特點[J].法學,1982,(04):29-31.
摘要:<正> 民訴法是國家重要的基本法律之一,它規定了人民法院在民事訴訟中行使國家審判權所必須遵循的活動程序;也規定了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加人行使訴訟權利、進行訴訟活動時必須執行的行為準則.民訴法是根據我國多年來民事審判工作的經驗,並結合當前新情況、新問題而制定的.這是一部從我國實際情況出發,反映社會主義關係的好法律,它具有以下特點:
 
民訴法副教授 二十二級
182樓 發表于:2024-7-8 11:55
張衛平.我國民事訴訟法理論的體系建構[J].法商研究,2018,35(05):105-116.
關鍵詞:民事訴訟法治;民事訴訟理論體系;大陸法系民事訴訟理論;英美法系民事訴訟理論
摘要:我國民事訴訟理論的形成具有多源性,且因為缺失基礎性原理的指引和規整,存在著彼此衝突和矛盾的情形,無法為我國民事訴訟法的發展提供理論支持,反而在較大程度上影響和制約了我國民事訴訟法的發展。要改變這一現狀,就需要強化民事訴訟理論的體系化建構,以提升和完善我國民事訴訟理論的統合性。在理論體系的建構過程中,我們需要注意正確處理本體結構與外來理論植入的關係,正確對待民事訴訟理論的本土化或特色化。通過長期的實踐活動,科學把握民事訴訟在我國的運行規律,逐步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民事訴訟理論體系。
 
民訴法副教授 二十二級
183樓 發表于:2024-7-8 14:46
張衛平.民事訴訟法學方法論[J].法商研究,2016,33(02):3-16.
關鍵詞:民事訴訟法學;法學方法論;規範分析方法;社會科學方法;法律實證方法
摘要:民法學與民事訴訟法學在方法論上既有聯繫又有區別。民事訴訟法學的研究應當根據民事訴訟運行的特點,擺脫實體法學方法的影響,探究民事訴訟法學應有的思維和方法,應樹立多維時空思維、多重價值衡平思維、多重主體思維。規範分析方法是民事訴訟法研究最基本、最重要的研究方法,尤其是在民事訴訟法適用方面不可能因為社會科學方法的應用而走向黃昏和衰落。社會科學方法和法律實證方法也同樣具有重要的作用,但這些方法更側重於為民事訴訟法基本規範的建構和修正發揮作用。作為接受過規範分析方法訓練的法律人應當對社會科學方法和法律實證方法持有足夠的敬畏和尊重,講究運用的規範性和科學性。
 
 
民訴法副教授 二十二級
184樓 發表于:2024-7-8 15:02
尤陳俊.「案多人少」的應對之道:清代、民國與當代的比較研究[J].法商研究,2013,30(03):147-154.
關鍵詞:案多人少;制度資源;話語資源;調解
摘要:儘管"案多人少"的問題近年來才越來越為人們所關注,但實際上,"案多人少"並非當代中國的司法才開始出現的新問題。無論是在清代還是在民國時期,不少地方的司法機關都曾面臨著"案多人少"的嚴峻考驗。民國以來,官方不再像清代那樣主要依靠刻意限制民眾提起訴訟時可供使用的"制度資源"來打壓其訴訟需求,而是將增加新式法院數量和擴充專業法官隊伍作為努力的主要方向。在這個過程中,對有關"調解"的話語資源的有意利用尤其值得我們注意。當代中國若要務實有效地應對"案多人少"的問題,並不能簡單地寄希望於大量擴充法官編制和增加法官人數,而是需要對現有的制度資源進行重組優化,以及妥善地利用包括"調解"在內的各種話語資源來彌補可供利用的現有制度資源之不足。
 
民訴法副教授 二十二級
185樓 發表于:2024-7-9 12:01
艾佳慧.從社會變遷角度重新審視程序制度的功能[J].法商研究,2008,(06):61-65.
關鍵詞:社會變遷;程序制度;現代社會;信息價值
摘要: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小農經濟和計劃經濟時代對司法的需求與市場經濟時代對司法的需求完全不同。現代陌生人社會給傳統的糾紛解決機制帶來了嚴重的信息問題、裁判風險分擔問題以及隨之而來的司法正當性和效率性問題,因此,只有現代社會才需要複雜繁瑣的現代程序制度和相應的程序正義觀。中國快速的經濟轉軌和社會變遷內生出對現代程序制度的需求,但由於中西司法理念之間的矛盾使得現代程序正義觀深入人心還有待時日。而在中國重構訴訟制度時如果注重發揮程序制度的信息功能,通過程序信息的發散彰顯訴訟程序的正當性,那麼就有利於建構人民對法治的信任。
 
民訴法副教授 二十二級
186樓 發表于:2024-7-9 12:42
張衛平.《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修改之我見[J].法商研究,2006,(06):54-62.
關鍵詞: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訴訟程序
摘要:《民事訴訟法》的修改涉及諸多方面的問題,具體而言,對「任務」、「基本原則」、「證據制度」、「執行制度」、「非訟程序規範」、「民事保全制度」以及「妨害民事訴訟的強制措施」等章的內容應該進行刪減;應增加「人事訴訟程序」、「法律審程序」、「第三人撤銷裁判訴訟程序」的規定,對「小額訴訟」和「訴訟費用」的規定應該進一步細化。
 
 
民訴法副教授 二十二級
187樓 發表于:2024-7-9 12:42
趙鋼.民訴機制之完善與和諧社會之構建——以合意原則和誠信原則為重心[J].法商研究,2006,(05):34-44.
關鍵詞:和諧社會;民事訴訟法;民訴機制;合意原則;誠信原則
摘要:已經提上立法機關議事日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之修訂,應在基本思路上契合構建和諧社會之內在要求。從最為樸素的角度來講,和諧社會應是社會安定且人人誠信相處的社會。故在此背景下,民事糾紛之解決尤應秉持合意原則和誠信原則。合意原則和誠信原則的規則化以及相關規則的完善化乃是它們發揮應有功能的前提和基礎。
 
民訴法副教授 二十二級
188樓 發表于:2024-7-9 12:50
姚莉.司法效率:理論分析與制度構建[J].法商研究,2006,(03):94-101.
關鍵詞:司法效率;司法公正;司法制度;審判組織;審判程序
摘要:在法現象的諸種價值形態中,公正與效率一直被視為司法制度設計與運作的基本價值目標,兩者既具有不同的質的規定性,又有著內在統一性。司法效率的內涵可以從司法的時間效率、資源成本效率和邊際效率等不同的角度加以透視,其外在形態則可以區分為司法的社會效率和司法的個別效率。從司法效率的多重形態和多重內涵出發,應該以提高司法效率為價值取向,對審判組織及其審判程序的若干方面進行制度重構。
 
民訴法副教授 二十二級
189樓 發表于:2024-7-9 12:54
蔡虹,劉加良.論民事審限制度[J].法商研究,2004,(04):106-112.
關鍵詞:民事審限制度;正當性;價值選擇
摘要:在以公正和效率為主題的司法改革的背景下 ,重新認識和定位我國的民事審限制度十分必要。一味追求快速審結案件絕非設置民事審限制度的目的。民事審限制度應以規範裁判權力和實現司法效益為其正義性的直接源泉和終極源泉 ;以保護權利、效率和制約權力為基本價值 ;以實現當事人對程序公開性和參與性的要求、對司法權力的信任程度及法官素質為現實基礎。以此為據 ,民事審限制度應當更新觀念並從該制度的各要素上予以完善。
 
民訴法副教授 二十二級
190樓 發表于:2024-7-9 12:56
趙鋼,楊劍.蘇俄民訴法典中的「不間斷原則」及其借鑑價值[J].法商研究,2002,(05):136-138.
關鍵詞:蘇聯法;民事訴訟;職能原則;不間斷原則
摘要:在我國目前的民商事審判實踐中 ,不少案件常常需要經過數次開庭方可審結 ,而每次庭審之間又往往間隔過長 ,由此造成了「審限內的訴訟遲延」並引發多種弊害。究其原因 ,乃是由於我國《民事訴訟法》未作開庭審理應連續進行之規定 ,法官在決定開庭期日及審理次數上的主觀隨意性過大。對此 ,有必要引入蘇俄民訴法典中的不間斷審理原則以作矯正
 
 
民訴法副教授 二十二級
191樓 發表于:2024-7-9 12:58
黃娟.對在我國民事訴訟法中確立誠實信用原則的冷思考[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學院學報),2001,(06):24-31.
關鍵詞:誠實信用原則;歷史語境;權利保障
摘要:近段時間以來 ,我國民事訴訟法學界不少學者提出借鑑國外的作法而將誠實信用原則引入到我國民事訴訟法中 ,以達到對各訴訟主體 (主要指雙方當事人 )的訴訟權利濫用行為進行規制這一目的。但誠實信用原則的適用是有其特定的歷史語境的 ,而且只有在「權利主導」型訴訟結構中才能真正發揮作用。我國現今的民事訴訟制度尚未完成向當事人主義訴訟模式的徹底改造 ,而是正處於一個過渡期。在此過渡期內 ,不宜對當事人訴訟權利的行使方式做過多限制 ,而是應強調對當事人訴權的保障 ;否則 ,公民通過訴訟實現其權益的目標難以很好地實現。
 
民訴法副教授 二十二級
192樓 發表于:2024-7-9 13:04
王福華.民事訴訟誠實信用原則論[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學院學報),1999,(04):
摘要:一、誠實信用能否成為民事訴訟的基本原則誠實信用原則,原本是民事實體法上的準則。其基本語義是要求人們在民事活動中行使民事權利和履行民事義務時應當講究信用,嚴守諾言,誠實不欺,在不損害他人的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作為法律上的概念,它源自羅馬法中的誠...
 
民訴法副教授 二十二級
193樓 發表于:2024-7-9 13:04
廖永安.對民事訴訟中法院「不作為」行為的思考[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學院學報),1999,(04):
摘要:民事訴訟就其本質而言,在於通過國家強制力對當事人之間爭議的民事權利義務關係作出確認,並保證確認的權利義務得以實現。訴訟中法院與當事人分別運用審判權與訴權實施相應的訴訟行為,①並通過其相互作用共同推動民事訴訟的發展。其中法院作為代表國家行使審判權的主體...
 
民訴法副教授 二十二級
194樓 發表于:2024-7-9 13:06
蔡虹.民事訴訟結構的調整及其基本模式的選擇[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學院學報),1998,(05):
摘要:一令人矚目的民事審判方式的改革在我國已進行了近十年。改革的動因,最初是緣於解決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化所帶來的民事、經濟案件激增與法院的審判力量相對不足的矛盾,因而改革的措施多半是具體的、技術性的和非結構性的。這些改革措施的推出雖然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
 
 
民訴法副教授 二十二級
195樓 發表于:2024-7-9 13:06
李頌銀.論訴訟法上的法律責任[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學院學報),1998,(01):
摘要:論訴訟法上的法律責任李頌銀法律責任,是指法律關係主體因其違法行為而依法應承擔的法律後果。從法理上講,只要某類社會關係由某個法律加以調整,隨之而來必然有對該法的遵守與違反,也就是說任何一部法律都存在一個守法與違法的問題,即都有一個法律責任問題。然而,...
 
 
民訴法副教授 二十二級
196樓 發表于:2024-7-9 13:07
王如鐵,王艷華.訴訟成本論[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學院學報),1995,(06):
摘要:訴訟成本論王如鐵,王艷華目前,訴訟成本問題愈來愈成為阻礙司法改革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加強對訴訟成本問題的研討,已成為司法改革中迫在眉睫的課題。一、成本問題的提出訴訟成本,也即訴訟耗費,是指因訴訟主體的訴訟行為而消耗的社會資源,包括國家用於訴訟業務的...
 
民訴法副教授 二十二級
197樓 發表于:2024-7-9 13:07
李艷華,潘愛仙.論司法效益[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學院學報),1997,(03):
摘要:論司法效益李艷華潘愛仙司法效益是社會法制進化過程中引導和體現司法公正與效率達於最優化理想配置的一個綜合的司法目標,因其具有目標的囊括性和評價的可操作性,因而成為連接現代司法理想與司法實踐的橋梁。也正因為如此,近年來,司法效益問題引起了司法理論界和實踐...
 
民訴法副教授 二十二級
198樓 發表于:2024-7-10 13:08
林劍鋒.當事人平等原則解釋論功能的再認識[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20,38(03):49-60.
關鍵詞:當事人平等原則;當事人主義;辯論主義;釋明權界限;職權進行主義
摘要:宣誓化的法條表述及解釋論的欠缺,導致當事人平等原則在我國功能的虛無化。民事訴訟中的當事人平等原則應具有多義性。形式當事人平等原則立足於自我責任原理,側重在宏觀層面維護保障當事人主體地位的訴訟兩造結構,實質當事人平等原則旨在恢復雙方當事人現實能力與地位的實質平等,但其並非對自我責任原理及當事人主義的否定或解構。在我國當下,面對職權進行主義、促進訴訟義務、法院釋明權、真實義務、事案解明義務、證明責任分配特殊化等一系列以強化法院職權介入與當事人義務為表徵的制度及理論,若簡單地以民事訴訟公共性或社會性為解釋論根據,有可能使我國民事訴訟體制復歸職權主義模式,若以提升司法效率為出發點,也易於侵害當事人的程序權利,因此須激活當事人平等原則的解釋論功能釐清上述制度的定位與運行界限。
 
 
民訴法副教授 二十二級
199樓 發表于:2024-7-11 12:51
陳剛.實質訴訟法的「脫私入公」過程及其復興意義——以溫特沙伊德《當代法意識下的羅馬私法之訴》的解讀為主線[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20,38(01):82-92.
關鍵詞:實質訴訟法;訴權法體系;權利法體系;實體訴權;請求權
摘要:民事訴訟法是實質訴訟規範和訴訟程序規範之集合,但通說卻將其同義於訴訟程序法而塵封實質訴訟法。從法律發達史上考察,實質訴訟法曾依附於實體私法體系,且與訴訟程序法長期處於分離狀態,在脫離私法體系之後於民事訴訟法中找到了安身之處,並且在公法訴權說的推動下皈依了公法。在實質訴訟法脫私法體系而入訴訟法體系的發展過程中,溫特沙伊德的《訴論》發揮了主要原動力作用,因而被奉為促成民事訴訟法走向獨立化的"門羅宣言"。本文擬通過解讀《訴論》,闡述實質訴訟法脫離私法體系而入公法的民事訴訟法之過程,恢復實質訴訟法的本來面目,以為我們克服民事訴訟法同於純程序法之觀念提供理論上的支撐。
 
啊啊是谁都对:值得一讀

或許能對「民法與民事訴訟法的銜接」這一問題有所啟發

  2024-7-11 13:12 回復
民訴法副教授 二十二級
200樓 發表于:2024-7-11 13:09
陳剛.薩維尼實質訴訟法理論及其現實意義[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6,34(06):72-87.
關鍵詞:薩維尼;實質訴訟法;民事訴訟程序;訴權;權利保護
摘要:薩維尼將民事訴訟法分為訴訟程序規範和實質訴訟法,並對之以公法和私法加以區別,將實質訴訟法當作其創建的現代羅馬法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薩維尼以實體訴權理論(私法訴權說)為基礎,運用動態分析方法,按照訴權與抗辯權、爭訟程序(爭點決定)、既判力、替代判決、權利恢復之順序構建了實質訴訟法體系。從法系意識論上考察,實質訴訟法理論曾對法國法、蘇聯法影響甚極,又通過蘇聯法對我國民事訴訟法理的形成和發展產生過重大影響。但由於諸多原因,我國民事訴訟法學沒有著實接受蘇聯法學的實體訴權理論,以致淪為只見"訴訟程序"而不見"訴訟實體"的訴訟程序法學。本文藉薩維尼實質訴訟法理論之初介,圖我國民事訴訟法學之再定位,通過樹立以訴訟程序和訴訟實體相結合的民事訴訟法律現象為研究對象的民事訴訟法學,使之得以自我完善和發展,同時也為提升我國民法典編纂的品質作出其應有的學術貢獻。
 
啊啊是谁都对:值得一讀

或許能對「民法與民事訴訟法的銜接」這一問題有所啟發

  2024-7-11 13:11 回復
民訴法副教授 二十二級
201樓 發表于:2024-7-12 11:15
張衛平.民事訴訟中的誠實信用原則[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2,30(06):153-158.
關鍵詞:民事訴訟法修改;誠實信用原則;真實義務;訴訟權利濫用
摘要:誠實信用原則系民事訴訟法中的一項補充性原則,該原則的有效實施將有利於實現人們對民事訴訟的公正、迅速、經濟價值追求。理論上,誠實信用原則除了適用於當事人之外,也適用於法院,規制法院的審判行為,但學界對此爭議較大。從大陸法系各國關於誠實信用原則的實踐來看,誠實信用原則主要是通過大量的各種判例予以實現的,這些判例對審判具有指引作用,即使沒有英美判例那樣強的硬約束,但也會實際發生軟約束作用;同時,藉助這些判例,實務又與學術界的理論分析、批判形成互動,逐漸形成一種司法共識和司法行為範式。由於我國缺乏這樣的司法運作機制以及與理論界的互動機制,誠實信用原則直接適用的空間並沒有想像的那樣大。
 
民訴法副教授 二十二級
202樓 發表于:2024-7-12 11:19
安子明.參與式訴訟發生的社會機理與政治架構[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2,30(05):32-40.
關鍵詞:參與式訴訟;社會機理;模式
摘要:參與式訴訟在我國的出現,是社會自身演化的結果。它是由案件當事人、媒體、律師等各種社會主體通過公眾參與活動形成的社會合力促生出來的,具有參與式民主和協商式民主的色彩。在一定程度上補充了我國權力結構模式的不足,是一種新型制度推進機制,對於解決重大的社會問題和制度問題具有很強的推動作用。為充分實現它的價值,需要從審判制度改革、信息公開制度建設、當事人資助基金制度建設等方面進行制度構建。
 
民訴法副教授 二十二級
203樓 發表于:2024-7-12 11:20
汪世榮.中國古代的民事訴訟習慣[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2,30(04):197-201.
關鍵詞:中國古代;民事訴訟;習慣;基層審判
摘要:中國早期的民事審判,採取靈活的程序和開放的形式。春秋戰國後,以成文法典為主,多種法律形式並存,法典中刑事法律制度詳盡,民事法律制度粗疏,民事訴訟制度更是寥寥無幾。民事實體法主要表現為禮儀、風俗,民事程序法仍然保留了訴訟習慣形式。民事訴訟習慣不僅反映制度生成的具體環境和條件,而且通過實證的視角,展現了制度運行的細節及其作用、功能和價值。民事訴訟習慣是包括官府和當事人在內的所有訴訟主體必須遵循的規範,隨著時間和地域的差異,表現出了多樣性和靈活性,服務於國家和地方政府的社會治理目標。
 
民訴法副教授 二十二級
204樓 發表于:2024-7-12 11:21
楊海,胡亞球.裁判視野下之誠實信用原則——立足於法官裁判行為的研究[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2,30(02):57-67.
關鍵詞:誠實信用原則;原則的裁判;裁判的原則;司法真誠
摘要:被多數學者冠以"帝王條款"之名的誠實信用原則,是多個具有不同性質部門法的基本原則,因而受到眾多學者的關注與青睞。但是令人遺憾的是,有關誠實信用原則對法官裁判行為的影響卻缺乏學者的關注。本文試圖在肯定誠實信用原則對法官裁判行為具有硬性的拘束力這一命題的前提下,填補理論上的空白。與此同時,立足於法官裁判行為的視角,從行為意義上的誠實信用原則與實質意義上的誠實信用原則兩個方面揭示其對法官裁判行為的具體要求。
 
民訴法副教授 二十二級
205樓 發表于:2024-7-12 11:35
陳剛,程麗莊.我國民事訴訟的法律效力制度再認識[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0,28(06):69-79.
關鍵詞:法律效力;民事判決的法律效力;民事訴訟的法律效力制度
摘要:法律效力是指確定判決發生的訴訟法上效果,它是現行民事訴訟法的核心制度,也是對蘇聯法的移植與本土化。基於諸多原因,法律效力制度的意義及其法理在我國塵封至今。在考察我國民事訴訟的法律效力制度之演進基礎上,我們應當考慮在保留已移植的蘇聯法上形式法律效力的基礎上,注重參考德日法上有關實質法律效力的規定,以改革和完善我國民事訴訟的法律效力制度。
 
民訴法副教授 二十二級
206樓 發表于:2024-7-12 11:42
馮卓慧.從傳世的和新出土的陝西金文及先秦文獻看西周的民事訴訟制度[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09,27(04):159-168.
關鍵詞:調解制度;巡迴審判制度;宗法制度
摘要:西周是中國奴隸製法發展的完善時期,已形成一套較為完善的奴隸制民事訴訟法律。陝西出土的傳世的及新出土的西周青銅器銘文,明確而真實地反映了西周民事訴訟制度,再佐以先秦文獻總結出西周民事訴訟制度的概貌。西周的調解制度、巡迴審判制度以及宗法制的影響,使西周民事訴訟制度對中國司法制度有獨特的影響。
 
民訴法副教授 二十二級
207樓 發表于:2024-7-12 11:44
趙旭東.論糾紛的構成機理及其主要特徵[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09,27(02):82-91.
關鍵詞:糾紛;衝突;概念;特徵
摘要:關於糾紛的認識,法學界並沒有一個嚴格的界限,一般是籠統地將除刑事案件之外的一切社會不協調現象稱為糾紛,而在社會學家看來,糾紛往往等同於社會衝突。事實上,從帶有普遍性的矛盾、衝突到圍繞著某一具體權益所發生的爭議,並不是所有的這些不協調現象都和法律制度相關,只有那些屬於法律框架之內的諸種不協調現象,或者可以通過法律程序解決的類似現象才具有法律上的意義。並非所有的糾紛都屬於衝突,也不是所有的衝突都可以納入法律的調整範圍。糾紛的主要特徵在於糾紛主體的明確性、糾紛雙方的對抗性、糾紛的主觀性和社會性以及糾紛解決上的自主性。
 
民訴法副教授 二十二級
208樓 發表于:2024-7-13 21:22
周翠.中國與德國民事司法的比較分析[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08,(05):124-133.
關鍵詞:司法;督促程序;執行;調解;法官法定
摘要:與德國相比,中國的民事司法在裁判質量、審判效率以及程序公正等方面都有一定差距。德國的民事訴訟法自從2002年1月1日改革以來,不斷推陳出新,日新月異。而我國的民事訴訟法律規範在制訂與革新方面則顯得過于謹慎與猶豫,2007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最新修訂也僅僅囿於改革審判監督和執行程序的範圍。無論從法官總數的設定、法官獨立原則在實踐中的貫徹,還是從法院執行官和司法輔助人員的配置,乃至簡易程序、督促程序、和解與調解等制度的完善與改進等方面看,德國的民事訴訟法都能在一定程度上為我國的訴訟制度改革提供思路。
 
民訴法副教授 二十二級
209樓 發表于:2024-7-13 21:24
李娟.馬錫五審判方式產生的背景分析[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8,(02):163-169.
關鍵詞:馬錫五審判方式;背景分析;生存困境;司法困境;個人因素
摘要:利用豐富的檔案資料和已有的研究成果,分析了馬錫五審判方式產生的背景,即首先是邊區面臨的生存困境,其次是邊區面臨的司法困境,最後,作為一個務實、精明、卓有成效的實幹家,馬錫五回應這些需求,從實踐中發展出以其命名的馬錫五審判方式。所有這些都有助於我們進一步地深入認識馬錫五審判方式,同時有助於反思當今的就地審判熱。
 
民訴法副教授 二十二級
210樓 發表于:2024-7-13 21:25
吳傑.辯論主義與協同主義的思辯——以德、日民事訴訟為中心[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8,(01):103-109.
關鍵詞:辯論主義;協同主義;釋明義務;法律觀點指出義務;真實義務
摘要:辯論主義自創始以來,在德、日兩國經歷了完全不同的發展路徑。日本在二戰前後對辯論主義的本質也有著不同的解讀。德國在社會民事訴訟理論指導下,出現了否定辯論主義,提倡協同主義的傾向。今後我國民事訴訟法的修改中,引入釋明義務法律觀點指出義務、真實義務已是大勢所趨。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快捷鍵:Ctrl+Enter)
 

本帖信息

點擊數:10229 回複數:228
評論數: ?
作者:啊啊是谁都对
最後回復:啊啊是谁都对
最後回復時間:2024-7-16 13:06
 
©2010-2025 Purasbar Ver2.0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