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 登錄 | 註冊

作者共發了229篇帖子。

【資料庫】1.民事訴訟基礎理論

11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3-22 06:24
陳剛《民事訴訟法的實質規範和程序規範》
法學雜誌. 2021,42(02)
廣州大學法學院
摘要:獨立的民事訴訟法是19世紀歐陸國家法典化運動之產物,它是脫離私法體系的訴權法意義上的實質訴訟規範與從屬於公法的"法院程序"意義上的訴訟程序規範之集合。兩種訴訟規範各具獨立的固有功能,相互之間不具有可替代性。從法系意識方法上考察,我國民事訴訟法制的現代化過程,是經日本法和蘇聯法對歐陸國家近代民事訴訟法典的移植與本土化。因此,我國民事訴訟法學應當以集合兩種訴訟規範的民事訴訟法為研究對象,克服當下通說將之待於單純的訴訟程序法學之偏識,從理論上說明兩種訴訟規範的獨立性和固有功能,為完善我國民事訴訟立法和指導司法實踐提供助益。
關鍵詞:民事訴訟;實質訴訟規範;訴訟程序規範;法系意識;訴權法;
12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3-22 06:31
胡學軍《民法典「動態系統論」對傳統民事裁判方法的衝擊》
法學. 2021(10)
華東政法大學法律學院
摘要:作為我國《民法典》最大的創新和亮點,人格權編中的多個條款正式明確採納了動態系統論的立法指導思想。動態系統論的法律適用對傳統裁判方法可能帶來多方面的衝擊,具體包括從法律規範的要件分解到法律價值的綜合考量,從爭點事實的證明標準到案件整體的自由裁量,從當事人負擔證明責任到強化法官論證義務,從權利分配的全有全無到裁判結果的或多或少。動態系統裁判方法從精神性人格權向其他領域的滲透與擴展將引起對傳統裁判方法普適性的反思。後《民法典》時代的司法宜保持開放的姿態,積極探索動態系統論帶來的裁判方法的多方面轉變,在此基礎上培育適合於新興權利成長與保護的裁判新方法。
關鍵詞:動態系統論;民法典;人格權;構成要件;證明責任;裁判方法;
13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3-22 06:48
張衛平《民事訴訟智能化:挑戰與法律應對》
法商研究. 2021,38(04)
天津大學
摘要:隨着智慧法院建設作為我國司法改革的主要內容及法院系統建設和發展的重點,民事訴訟智能化在過去信息化、電子化的基礎上有了更大的投入和更多的實踐。智能化技術在民事訴訟領域的應用,對傳統的民事訴訟方式乃至訴訟觀念、訴訟文化、法庭文化等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也因此對以傳統民事訴訟為規範對象的民事訴訟制度帶來了挑戰。民事訴訟法必須對司法智能化潮流予以積極回應,要按照民事訴訟法的目的、民事訴訟的價值追求和基本原則規範智能化在民事訴訟中的應用,引導智能化技術為實現民事訴訟法的目的和民事訴訟的價值追求服務,推動民事訴訟法在此過程中轉型升級成為具有現代精神和內涵的民事訴訟法。
關鍵詞:智慧法院;民事訴訟;人工智能;互聯網法院;
14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3-22 06:51
張衛平《雙向審視:民事訴訟制度建構的實體與程序之維》
法制與社會發展. 2021,27(02)
天津大學
摘要:對民事訴訟制度的建構,應當從實體與程序兩個維度予以考量。為了更為細緻地考察實體與程序因素對民事訴訟制度建構的影響,還必須對實體維度和程序維度的各個具體面相予以分析考察,因為即使在同一維度之中,不同的面相對訴訟制度的建構亦有着不同的影響。在同一維度之中,各種因素之間還存在着緊張關係,例如,在程序維度中,各訴訟價值之間存在着緊張關係。除此之外,基於實體和程序之間的立場差異,實體與程序兩者之間也存在着緊張關係。因此,在建構訴訟制度之時,必須注意妥當處置這些緊張關係,以實現程序法的工具價值,並在實現其獨立價值的過程中尋求其衡平。尤其是在現階段,民事訴訟法更不能因為對其獨立價值的追求而忽視工具價值的實現。
關鍵詞:實體法與程序法;工具價值;訴訟價值;意思自治;制度體系化;程序資源;處分原則;辯論原則;
15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3-22 06:57
胡思博《民事程序類指導案例的構建與運用》
政法論壇. 2021,39(02)
中國政法大學訴訟法學研究院
摘要:成文民事訴訟規則具有對個案所適用的司法環境難以清晰表達、對當事人就程序性爭議所秉持的訴訟態度和訴訟心理難以描述、對類型化的程序要素無法一一明細等固有局限。目前最高人民法院已公佈的程序類指導案例數量較為匱乏、對個案訴訟場景的展示不充分、對程序價值理念的彰顯和分析不足。為此,應加強對待建程序類指導案例所精選素材的描述,同時既要對程序類指導案例所運用的程序規則進行正反兩方面顯形參照,也要對其所運用的程序精神進行隱形參照,並且完善指導案例的構成體系和撰寫方法。
關鍵詞:成文訴訟規則;民事程序類指導案例;程序規則顯形參照;程序精神隱形參照;
16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3-22 23:04
程序法的內在張力
段厚省,復旦大學法學院教授
《北方法學》2017年第2期,第127-139頁。
摘要:程序法在內部有着四個向度的張力,分別是交往向度張力、認知向度張力、空間向度張力和時間向度張力。這四個向度張力的存在,使得程序法各項制度的功能失靈,進而又減損了司法權威,導致司法解紛的目的落空。但是這四個向度的張力乃是程序法天生的不可避免的內在張力,實際上也是程序法和程序法理論發展變遷的動力源泉,因此不可能在一般意義上得到徹底消解。比較現實的選擇是在個案審理過程中,就所遭遇到的具體的張力逐個消解。而消解個案審理過程中出現的具體的張力的路徑,乃是程序法中自帶的程序性商談機制。為保障程序性商談機制順利運行,又須在制度上確保程序參與者之商談行為符合言語行為有效性要件的要求。就民事訴訟而言,目前較為重要的是進一步強化對妨礙民事訴訟行為的懲戒。
關鍵詞:程序法 內在張力 法律商談 法律規範
 
引論
一、程序法之內在張力的構成
(一)程序法之交往向度張力
(二)程序法之認知向度張力
(三)程序法之空間向度張力
(四)程序法之時間向度張力
二、程序法之內在張力的體現
(一)程序法之交往向度張力的體現
(二)程序法之認知向度張力的體現
(三)程序法之空間向度張力的體現
(四)程序法之時間向度張力的體現
三、程序法之內在張力所產生的後果
(一)法律規範之內在張力所導致的一般後果
(二)民事訴訟法之內在張力的具體後果
四、消解程序法之內在張力的路徑思考
(一)在一般意義上徹底消解程序法之內在張力的不可能性
(二)在個案之司法裁判過程中消解程序法之內在張力的可能性
(三)程序性商談機制的基本內容
(四)作為程序性商談機制之保障的言語行為有效性要求
結語
17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3-22 23:12
法國民事訴訟的法典化
洛伊克·卡迪耶,法國巴黎第一大學法學教授,國際訴訟法協會會長。
周建華,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講師,法國蒙彼利埃第一大學法學博士。
《民事程序法研究》第十五輯,第1-25頁。
摘要基於時間脈絡,即從1806年舊民事訴訟法典到1975年新民事訴訟法典,再到如今,法國民事訴訟法的發展演變在其法典化的歷史過程得到充分揭示。法國民事訴訟法的歷史是法國法律文化的呈現。這部法典化的法律是法律安全的源泉。民事訴訟的法國理念現在堅持着合作原則,即在當事人權利和法官權力之間構建一種平衡。
關鍵詞:民事訴訟、法典化、歷史演變、訴訟、理念
 
一、法國民事訴訟法典化的總體進程
(一)角度
1.外部視角
2.內部視角
(二)方法
1.起源
2.命運
二、法國民事訴訟法典化的具體結構
(一)民事訴訟法典的一般體系
(二)民事訴訟的法國理念
18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3-22 23:15
職權探知主義轉向辯論主義的思考
翁曉斌,浙江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法學研究》2005年第4期,第51-62頁。
內容提要:我國民事訴訟法長期奉行職權探知主義。隨着審判方式改革的推進,通過司法解釋初步確立了辯論主義。但是我國當前民事訴訟中的辯論主義存在諸多缺陷。克服這些缺陷並完善我國民事訴訟中的辯論主義,必須建立起辯論主義的理論體系,改變法官職業群體的傳統思維,並對現有的有關辯論主義的制度進行修改、補充和重構。
關鍵詞:職權探知主義 辯論主義 民事訴訟
 
一、辯論主義的內容、依據及其修正
二、我國民事訴訟由職權探知主義向辯論主義的轉化
三、當前我國民事訴訟辯論主義的缺陷
四、我國民事訴訟辯論主義的完善
19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3-22 23:22
民事訴訟法與社會意識:以辯論原則為例
迪特爾·萊波爾特,德國弗萊堡大學榮休教授。
任重,清華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民事程序法研究》第十八輯,第1-40頁。
 
一、主題及其概念
二、《〈帝國民事訴訟法〉》的「市民—自治」基礎
三、門格爾的社會性批判
四、民事訴訟和民主德國的社會性思潮
五、納粹社會意識和民事訴訟
六、所謂的新社會性民事訴訟思潮
七、當事人自治和當事人負責中蘊含的價值
20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3-22 23:23
德國民事訴訟體制轉型分析——讀《民事訴訟法與社會意識》有感
任重
《民事程序法研究》第十八輯,第227-237頁。
 
一、初衷與局限
二、萊波爾特學說及其貢獻
三、訴訟體制與社會意識
四、職權探知原則和協同主義的烏托邦
五、辯論原則的正當性
六、對我國的啟示

內容轉換:

回覆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看不清?換一張
©2010-2025 Purasbar Ver3.0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