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 登錄 | 註冊

作者共發了454篇帖子。

【資料庫】3.民事司法制度

342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8 13:14
周贇.錯案責任追究機制之反思——兼議我國司法責任制度的完善進路[J].法商研究,2017,34(03):3-14.
關鍵詞:錯案;司法責任;事實;條文意義;人民司法
摘要:由於事實生成過程以及法律適用結論的可錯性,我們不可能設定出邏輯圓洽的錯案實體標準,因此,"錯案"無法作為一個法學或法律專業術語而成立。這也就意味着當下對錯案的認知存在方向性偏差,而相應司法責任追究機制的設置不僅僅是一種制度建設浪費,更是一種邏輯上無法成立因而應當予以摒棄的司法改革舉措。當然,主張廢止"錯案"概念以及當前錯案責任追究機制並不意味着對它曾具有的積極價值之全面否定,更不意味着我們只能放任法官任意或恣意裁判,而僅僅意味着需要換一種規訓司法的思路,即由"結果-實體"導向的錯案責任追究換作"行為-程序"導向的司法責任監控。
343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8 13:15
李擁軍.司法改革中的體制性衝突及其解決路徑[J].法商研究,2017,34(02):15-25.
關鍵詞:司法改革;體制性衝突;去行政化;去地方化;司法規律
摘要:我國當下的司法改革從整體上講是在司法規律的意義上進行的,然而在實踐中這些改革措施與舊有體制中的某些因素存在諸多衝突。其具體表現為:"去行政化"的改革與改革的行政化模式之間的衝突,司法權力的應然原理與中國式的司法權力模式之間的衝突,技術性改革與固有訴訟結構之間的衝突,司法內部改革與外在制度環境的衝突。司法改革的成效取決於對這些體制性衝突的化解程度。
 
344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8 13:15
鄭智航.法院如何參與社會管理創新——以法院司法建議為分析對象[J].法商研究,2017,34(02):26-37.
關鍵詞:司法建議;社會管理創新;高位推動;能動司法
摘要:法院參與社會管理創新,既是社會整體推進管理方式變革的內在要求,也是法院試圖擴充權力、提升自身在轉型社會秩序型構中的作用的重要體現。法院對政治產生的"欲拒還迎"態度,構成法院發出司法建議的內在動力,績效考核機制則是法院推行司法建議制度的內部控制機制。法院試圖通過推進政府職能轉變、促進公共政策調整和敦促預防這三種方式來參與和助推社會管理創新。法院在整個國家權力結構體系中處於弱勢地位,特別是"強行政、弱司法"的客觀現實,迫使其不得不採取一系列策略來完成參與社會管理創新的使命。法院的這種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應付了黨和國家的基本要求,對於社會管理創新的助推作用非常有限,並且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法院的負擔。法院更應當從司法權自身運用的規律出發來參與社會管理創新。
 
345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8 13:19
王廣輝.司法機關人財物「省級統管」改革的法律反思[J].法商研究,2016,33(05):10-17.
關鍵詞:司法改革;省級統管;合憲性;去地方化;去行政化
摘要: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中涉及司法改革的一個重要措施就是實行省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對其下市、縣(區)級法院、檢察院的人、財、物統管制度。從法治主義的角度看,這一改革措施的實行,一方面涉及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框架內國家權力配置關係的改變,需要經受合憲性的拷問方能體現依法治國和依憲治國的要求;另一方面,該措施究竟能否達到去地方化、去行政化的目標,或者應如何完善才能更好實現該目標,也需要作深入的思考與充分的論證。
346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8 14:45
黎曉露.論我國法官的角色定位[J].法商研究,2016,33(03):121-130.
關鍵詞:司法改革;法官的角色;社會角色;行政角色;司法角色
摘要:法官是多重角色的複合體,具有政治、社會、司法屬性。取向不同的角色期待和角色要求為角色衝突提供了動因。改革開放以來,司法實用主義、法律職業主義、科層制等理論對司法改革話語權的爭奪以及司法政策對法官角色定位的模糊與反覆,加深了法官不同角色之間的衝突。對法官在不同場域中予以不同的角色定位是造成角色衝突的根本原因,而明確法官的角色是解決角色衝突的唯一途徑。在以審判為中心的司法改革背景下,當務之急是讓法官的角色回歸司法本質。根據法治發展的基本規律確立法官角色定位的基本原則,把法官的角色與司法改革方案聯繫在一起進行制度化組合進而突出司法角色的中心地位,是讓法官的角色回歸司法本質的基本途徑。
 
347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8 14:46
王申.提升法官道德素質的立場與方法[J].法商研究,2016,33(02):56-64.
關鍵詞:法官職業;道德素質;司法公正;反思性方法
摘要:在我國,法官欲得公眾之尊崇就必須提升道德素質。這其中尤為強調法官的良心。良心是法官靈魂深處的一項道德原則。良好的法官道德素質能夠使社會公眾較為容易地判斷法官的審判是否出於良心,使法官職業的公共價值廣為人知。法官不僅要掌握完整的法律專業知識,而且要擁有正義和守法的美德,將公正司法確立為提升法官道德素質的價值立場。在方法論上,以反思性認可方法提升法官的道德素質,該方法的提出意味着法官的道德信念必須經得住法理反思,並要求法官裁判給予充分的說理。
 
348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8 14:46
賈宇.陝甘寧邊區巡迴法庭制度的運行及其啟示[J].法商研究,2015,32(06):72-80.
關鍵詞:陝甘寧邊區;巡迴法庭;司法改革
摘要:陝甘寧邊區時期,邊區政府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創建了巡迴法庭制度。巡迴法庭制度依託馬錫五巡迴審判方式而產生。對蘇維埃時期巡迴法院經驗的吸收與繼承、解決邊區司法幹部數量不足以及素質不高的需要以及便利人民訴訟等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促使邊區巡迴法庭制度的產生。同時,邊區的巡迴法庭制度隨着邊區司法改革,伴隨着馬錫五審判方式與就地審判方式的推廣與應用而逐步成熟起來。邊區巡迴法庭制度對最高人民法院巡迴法庭的設立有若干啟示。首先,必須完善最高人民法院巡迴法庭的組織體制;其次,必須根據設立巡迴法庭的目的設計具體的制度;最後,應重視巡迴法庭配套措施的完善。
349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8 14:46
王祿生.英美法系國家「接觸型」司法公開改革及其啟示[J].法商研究,2015,32(06):41-49.
關鍵詞:英美法系;「接觸型」司法公開;司法公信力
摘要: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為應對司法公信力危機,英美法系國家展開了以模式轉型為目標的"接觸型"司法公開改革。改革的內容包括"公共教育"項目、"社區接觸"項目、"媒體接觸"項目等,使司法與公眾能夠充分接觸,保證司法與民意能夠互動,但又不危害到司法賴以生存的根基。鑑於共同面臨的類似的司法公信力危機,英美法系國家的"接觸型"司法公開改革能夠對我國司法公開改革提供啟示。目前我國法院的司法公開改革仍從屬於傳統模式,其在內容、途徑、方式和速度等方面存在較多的弊端。在我國未來的司法公開改革中,法院系統應不斷擴大司法公開的範圍、構建雙層民意反饋機制、加強資源整合和部門聯動、提升司法危機公關能力和出台全國法院新媒體適用規則,以建立司法與公眾的互信,實現我國提高司法公信力的宏觀司法戰略。
 
350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8 14:52
凌斌.「法民關係」影響下的法律思維及其完善[J].法商研究,2015,32(05):3-12.
關鍵詞:法律思維;法民關係;裁判說理;法教義學
摘要:當下法學界的一個流行主張是通過法律思維的教學訓練以改進司法實踐的裁判說理。然而,從各國的司法實踐來看,裁判說理與法律思維常常並不一致,內外有別是常態,表裏如一是例外。這是因為影響法律思維的主要因素不是法律關係而是"法民關係"。各國法律思維的各自特點和彼此差異,正是源自本國特定的"法民關係"。以"張學英訴蔣倫芳案"的二審判決書為例,可以看到中國法官基於"法民關係"的法律思維。中國特定的"法民關係"要求的是法民兼顧、情法協調的法律思維。完善中國法官的法律思維,應當"以吏為師",總結提煉本國司法裁判的優秀經驗,並運用於法學教育當中。
351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8 14:54
楊建軍.司法改革的理論論爭及其啟迪[J].法商研究,2015,32(02):13-23.
關鍵詞:司法改革;現代化;特色道路
摘要:要解決中國司法改革中的問題,就必須對各種司法改革理論進行合理定位。在中國司法制度現代轉型的過程中,儒家的實質正義司法觀、中體西用論、西化論、國情論四種主張都曾產生較大的影響。改革開放之後,體用之爭相對淡化,儒家的實質正義司法觀經常顯現出現代價值,而國情論與西化論之爭則成為司法改革理論交融與碰撞的主要"對手"。具體來說,改革開放以來司法改革的各種理論論爭主要體現為:特色道路與普遍價值之爭、群眾路線與精英職業化之爭、體制內的司法改革主張與超越體制的司法改革主張之爭、實質正義與形式正義之爭。理論是實踐的先導,司法改革的理論論爭對新一輪的司法改革具有啟迪意義。司法制度的改進需要與司法理論的現代化相結合,司法改革必須立足國情但又不能故步自封,應堅持漸進原則,同時以複雜共識理論作為指導並需要與中國人的實質正義心理追求合理銜接。

內容轉換:

回覆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看不清?換一張
©2010-2025 Purasbar Ver3.0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