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 登錄 | 註冊

目前共有454篇帖子。

【资料库】3.民事司法制度

12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3-31 06:56
南海法学. 2020,4(02)

我国台湾地区“智慧财产法院”的运作及启示

潘滨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

摘要:我国台湾地区"智慧财产法院"的设立旨在解决该地区诉讼效率低下、审判专业化程度低的弊端。其采用的"三审合一"审判模式以利于统一知识产权裁判标准,提升审判效率。在技术事实查明机制中,"智慧财产法院"设立技术审查官制度,有效地破解了法官欠缺技术知识的难题。我们要以其经验为借鉴,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技术事实查明机制与"三审合一"审判模式。

关键词:台湾地区“智慧财产法院”;技术查明机制;“三审合一”;

13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3-31 07:18
南海法学. 2021,5(06)

民事诉讼繁简分流机制现状考察及进路探究——以M县人民法院繁简分流及案件分配探索为样本

党振兴

甘肃省岷县人民法院

摘要:试点中的民事诉讼繁简分流机制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繁简区分标准不明确、传统审判模式无法满足激增的案件需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操作性不强、信息化建设水平尚不完善、繁简分流考评机制缺乏合理建构、案件种类和诉讼期间的规定不科学等问题。完善繁简分流机制,需要建立专业法庭和简化诉讼程序;推进司法文书简易化改革;建立健全电子送达等配套措施;加大多元解纷机制建设,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能力;完善法官业绩考评机制建设;优化诉讼流程,扩大独任制适用范围;尊重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及拓宽权利救济渠道。通过机制改革和创新,在保障司法公正的基础上,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诉讼效率,全面推进审判能力和审判体系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繁简分流;公正与效率;信息化;简易速裁;改革完善;

14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2 21:49
魏小来.社会法学视域下民事裁判文书说理效能的提升路径——以法律适用和自由裁量说理为研究视角[J].南海法学,2022,6(02):55-65.
摘要:裁判文书说理是彰显司法精神、坚持司法为民、保证司法公正的重要方式,通过在中国裁判文书网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实证研究下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确定了裁判文书法律适用和自由裁量说理对司法公信力的重要意义,故以裁判法律思维、现实社会的民意舆论以及域外实践为研究范式对法律适用和自由裁量的说理作出法律推理论证、法律漏洞填补、裁判价值补充等实践评价和现状的追根溯源,进而得出司法裁判中法律适用和自由裁量说理效能提升路径的构造应当以社会法学的利益衡平、法律工具价值等理论为指引。
 
15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2 21:50
杨凯.诉讼服务与公共法律服务制度协同的构架及路径[J].南海法学,2022,6(03):58-68.
摘要:在电子诉讼常态化的发展过程中,在线庭审推广、多元化纠纷化解、司法辅助效率提升等几个关键环节均存在掣肘。通过诉讼服务和公共法律服务的融合发展,可以整体促进我国协同主义的电子诉讼模式生成,化解电子诉讼普及的关键障碍。互联网结构包括物理层、内容层、规则层,对应到诉讼服务和公共法律服务中即为服务平台、服务事项、服务规则三个层面。构建诉讼服务中心和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双中心融合发展框架需从平台合作、事项合作、规范合作三个维度出发,观察现实运作问题折射出的制度逻辑层冲突,真正从机制体制上打破有形平台和无形制度间的发展壁垒,促进电子诉讼在普通案件中的常态化运转。
[8]毛伟.我国民事执行参与分配制度债权冲突问题研究[J].南海法学,2022,6(03):82-91.
16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5 18:58
崔丹妮,王姝.人民法院司法公信力评估体系构建[J].时代法学,2022,20(06):65-78.
关键词:司法公信力;评估体系;评估指标
摘要:当前的人民法院司法公信力评估体系在功效定位、制度设计、指标设置上仍存在一定不足,不能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新要求。因此,有必要设计一套科学管用的人民法院司法公信力评估体系。新的评估体系应当坚持回归司法本位、体现公信逻辑、科学均衡设置指标的基本原则,设置多元化的评估主体、多层次的评估指标,强化多维度的校正反馈、多形式的结果运用。在指标体系设计上,可以通过“标准化指标+个性化指标”相结合的方式,从“司法公正性—司法透明度—司法廉洁性—司法影响力—司法满意度”5个向度出发,形成一套适应法院工作实际的指标体系,确保评估出各地法院司法公信力的真实水平。
17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5 19:04
候华北,宗少凯.基层法院庭长权责匹配冲突及耦合[J].时代法学,2020,18(01):73-83.
关键词:庭长权责;审判监督;审判管理
摘要:司法责任制改革取消了庭长审批权,实现了权力下沉至一线法官的目的,但同时庭长却面临着不愿管、不善管的困境。其直接原因在于庭长权责匹配冲突,即权力小、责任大。具体表现为多重角色赋予其所承担的政治责任、基于法院目标管理带来的行政责任以及法官身份回归而需承担的法律责任,但并未赋予相应的权力。造成权责匹配冲突的根源在于在去行政化过程中对权力关系的简单化处理,导致法院外部压力型任务注入与内部平权式治理之间的矛盾;法院功能的超载化,扩充了法院管理的范围。权责冲突带来了负面效应,包括权力的非正式运作,不善管;逆向激励,痕迹化监督与策略性监督,不愿管。要改变这种状态需要从制度保障、动力机制、信息基础、关键因素四个方面入手。
18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5 19:04
杨艺红.人民陪审员参审职权改革:实证分析与路径选择[J].时代法学,2019,17(05):75-83.
关键词:人民陪审员;参审职权;实证分析
摘要:人民陪审员参审职权存在诸多问题,传统"民主政治"意义上"象征性"制度设置是历史背景,人民陪审员参审素质与能力不足以及法官对其"辅助性",甚或"陪衬性"角色定位是内在原因,人民陪审员参审职权相关规定的执行"失范"与设计"缺失"是外在变量,配套机制"支撑"不足是负面因素。其今后的改革路径应以"实质性参与庭审"为中心,在职权合理配置和有效制衡基础上,围绕审前、庭审、评议着力司法技术层面精细化的制度、规则、程序构建。同时,完善履职培训、参审案例指导制度等机制。
19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5 19:10
乔一涓,熊则凯.印度《司法规范与责任法案》述评及对我国的启示[J].时代法学,2019,17(01):111-117.
关键词:印度;司法改革;司法责任制;法官惩戒
摘要:2010年印度《司法规范与责任法案(草案)》是各国司法改革浪潮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代表性立法。法案对法官行为实体规范、法官调查的程序规范、调查程序的保障机制和法官财产公示制度有详尽的规定,具有统一性、分权性和专业性的特征。在获得好评的同时,司法独立和司法责任之间的固有矛盾、透明性和程序公正问题日益凸显。这让我们清楚认识到:我国特有的司法独立是构建司法责任制的重要前提;完善法官问责程序是落实司法责任制的关键问题;加强法官权利保障是完善司法责任制的前提条件。
20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5 19:11
陈文曲,易楚.员额制下的法官主体性与主体间性[J].时代法学,2018,16(06):85-94.
关键词:员额制;法官主体性;主体间性;诉讼异化;庭审实质化
摘要:长期以来,法官的主体性因素未得到充分重视,且未厘清法官与其他主体之间的互主体关系,以致影响司法独立,招致司法不公。员额制改革是对法官主体地位的回归,员额制赋予法官裁判主体、责任主体以及社会主体的身份,让法官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创造性与自主性。同时,法官主体地位的实现,从内部层面而言,离不开与当事人之间的有效沟通;从中间层面而言,离不开与审判委员会之间的良性互动;从外部层面而言,离不开与社会大众、媒体的友好对话。法官主体性缺失、法官与其他主体之间的关系未厘清,实质上是诉讼这一生活世界被殖民化和被异化。为了平衡与统一员额制下的法官主体性与主体间性,需要防止权力与经济利益对诉讼领域的入侵,回归诉讼的本质,制度设计也应围绕防止权力与经济利益入侵两方面展开。
21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5 19:13
叶子龙.前景与路径:法官胜任力研究——基于H省C市法官胜任力构成要素的实证分析[J].时代法学,2018,16(04):73-81.
关键词:法官;胜任力;构成要素;实证分析
摘要:担任法官所需具备胜任力构成要素的集合包括审判业务、人际交往、个人素质、价值认知四项维度下的审判经验等30项要素。法官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以及对H省C市法官胜任力构成要素的实证分析,有利于明确法官遴选标准和培养目标,有助于法官对照胜任力模型提升胜任能力,并可优化当前法官的管理方式,对加强人民法院队伍建设亦有裨益。

內容轉換:

回覆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看不清?換一張
©2010-2025 Purasbar Ver3.0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