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料庫主要放置論文、書籍等相關資料的簡介信息,供檢索。 本部分主要放置多數當事人的相關資料,包括共同訴訟、訴訟代表人和第三人等。
|
 |
宋史超《論股東對公司對外訴訟裁判提起第三人撤銷之訴》 法學. 2022(01)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摘要:最高人民法院指導案例148號的裁判要點指出,對於公司與相對人之間的生效裁判,股東無權提起第三人撤銷之訴。股東是否為公司對外訴訟的第三人,取決於股東就公司對外法律關係是否有一定的實體法地位。公司對外行為可能有越權、不當關聯交易、惡意串通等瑕疵。只有在公司行為構成惡意串通無效時,股東在實體上才有權攻擊公司與相對人之間的法律關係,相應地在程序上成為公司訴訟的有獨立請求權第三人。若效力瑕疵在實體上僅能由公司主張,則股東因欠缺實體法權限而非為有獨立請求權第三人,亦不能基於"代位"而成為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承認股東的原告資格符合第三人撤銷之訴的制度機理,且與公司的法人獨立人格不矛盾,因為在惡意串通時不存在法人獨立人格所保護的法益。股東第三人撤銷之訴的效果亦非公司內部救濟所能代替。未來應修正該指導案例的裁判規則,承認特定情形下股東的第三人撤銷之訴原告資格。 關鍵詞:第三人撤銷之訴;股東;惡意串通;第三人;虛假訴訟;
|
 |
趙小軍《未承擔責任的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上訴問題研究》 法學. 2022(06) 北京郵電大學法律系 摘要:我國《民事訴訟法》將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上訴的條件限制為「承擔民事責任」過於嚴苛。不可否認,允許未承擔責任的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上訴會加重二審法院的審判負擔,造成原告利益實現的遲延以及本案訴訟效率的降低。但在一定條件下允許此類第三人上訴,才能實現對第三人程序利益的有效保障以及與第三人撤銷之訴制度的順利銜接。既判力主觀範圍與客觀範圍的擴張是未承擔責任的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具有上訴利益的重要原因。構建合理的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上訴甄別機制,既要考量實體性上訴利益,又要考量程序性上訴利益,還須特別關注轉化型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的界定和上訴問題。 關鍵詞: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既判力擴張;上訴利益;上訴;
|
 |
王福華《群體訴訟的博弈分析》 法學研究. 2022,44(04) 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 摘要:對群體訴訟展開博弈分析,能為制度完善及程序優化提供微觀經濟學和社會心理學依據。群體訴訟博弈主要在群體內部、群體訴訟原被告之間、群體與法院之間、群體與代理律師之間展開,每一類博弈中的主體都有特定的訴訟策略及訴訟收益。一般而言,博弈雙方在程序選擇和實體處分決策上能夠實現博弈均衡,找到滿足各方利益的折中策略。在群體形成的各種博弈中,抑制「搭便車」策略、採納「選擇退出」規則以及採取措施激勵高額受害者,有利於維繫和鞏固群體並實現群體訴訟制度價值。群體原告與被告之間的博弈中,有關起訴、應訴的策略選擇反映了協調當事人訴訟預期和促進訴訟合作的必要性;群體原告與被告的訴訟和解博弈則揭示出訴訟成本、程序運作的準確性對訴訟和解的影響,以及法院協調和監督訴訟和解的必要性。群體訴訟案件管理的博弈活動表明,法院受理群體訴訟案件應得到合理激勵;律師勝訴取酬博弈則應被合理規制,以防止制度濫用。 關鍵詞:群體訴訟;訴訟博弈;訴訟和解;勝訴取酬;
|
 |
袁琳《多數人之債的訴訟構造與程序規則》 中外法學. 2021,33(06) 北京交通大學法學院 摘要:《民法典》對多數人之債的實體效力作出規定,需要民事共同訴訟制度予以回應。我國《民事訴訟法》以"訴訟標的共同或同一種類"作為共同訴訟的類型化標準,既無法涵蓋多數人之債的所有實體情形,也不符合民事訴訟程序的運作邏輯。訴訟構造通過原告起訴而搭建。與多數人之債的外部關係相一致,債權人可以選擇向多個債務人一併提出訴訟請求,由此搭建訴的合併構造。目前零散規定於《民事訴訟法》中的訴的合併制度存在實體要件過於嚴格、相關程序要件缺失等問題。有必要建立合併審理制度的要件框架,明確合併審理的實體要件與程序要件的內容及其相互關係,為訴的合併制度提供良好的程序保障。 關鍵詞:多數人之債;共同訴訟;訴的合併;合併審理;
|
 |
吳英姿《我國第三人撤銷之訴的「神」與「形」——第148-153號指導性案例研究》
政法論壇. 2021,39(06)
南京大學法學院
摘要:從立法目的看,我國第三人撤銷之訴針對的是確有錯誤的裁判,與再審程序分享事後糾錯的制度功能,但司法解釋將其程序性質定為普通程序,導致第三人撤銷之訴的性質與功能不符,"神""形"分離。這給該制度的解釋和實踐帶來困難。實踐中的第三人撤銷之訴混雜了三種不同性質的案外人救濟制度。以最高人民法院指導性案例為例:第148號和第149號是判決效力擴張所及者提起的撤銷之訴,應按照再審程序處理;第150號和第151號是受判決反射效力影響者提起的撤銷之訴,屬於另外一種第三人異議之訴;第152號和第153號是認為受原案當事人惡意訴訟損害者提起的撤銷之訴,但其程序屬性應該是無效裁判撤銷程序。欲實現制度神形合一,應該按照無效裁判程序原理重新構建我國的第三人撤銷之訴,為受他人間生效裁判反射效力影響的人增設獨立的第三人異議之訴。
關鍵詞:第三人撤銷之訴;無效裁判撤銷程序;判決的反射效力;檢察監督;
|
 |
黃忠順《確定判決對案外第三人權益的損害及其救濟原理》
比較法研究. 2021(04)
華南理工大學法學院
摘要:傳統觀點認為,判決效力相對性抗辯足以保護案外第三人權益,不受確定判決效力拘束的案外第三人應當通過另行起訴的方式謀求救濟。判決效力相對性原則可以充當案外第三人另行起訴的理論基礎,另行起訴通常可以向案外第三人提供更為充分的正當程序保障,但勢必帶來案外第三人權益救濟不及時、正當程序保障滯後、判決相互矛盾等問題。以人民為中心的民事司法應當保障不具有可歸責性的案外第三人可以及時、徹底地消除確定判決給其造成的不利影響。反思確定判決與案外第三人權益之間的關係,是科學構建案外第三人權益救濟體系的先決性理論問題。
關鍵詞:判決效力相對性;虛假訴訟;第三人撤銷之訴;案外人異議之訴;正當程序保障;
|
 |
南海法學. 2021,5(01) 示範訴訟:重大突發事件引發群體性糾紛的訴源治理新解——以程序規則構建的制度功能設定為切入點 楊凱1李婷2 1. 華東政法大學公共法律服務學院2. 湖北省武漢市礄口區人民法院 摘要:示範訴訟在化解重大突發事件引發的群體性糾紛中具有深化訴源治理、提升審判能力的突出效果。我國當前的示範訴訟實踐在制度功能、適用範圍、案件選定、審理程序、示範判決效力擴張、文書樣式等方面標準不一。基於不同的訴訟文化背景,國外的相關制度具有"以訟勵訟"的功能導向,我國相關制度呈現出"以訟止訟"的功能導向。為了使示範訴訟在本土訴訟文化背景下達成提高審判質效和保障當事人訴權的平衡,應當從訴源治理出發重新定位制度功能,確立示範案件的選擇標準,設立程序異議的中間裁定,設置繁簡分流的審理程序和文書樣式,優化訴訟服務與公共法律服務對接機制,充分發揮示範訴訟源頭化解重大突發社會矛盾風險的效果。 關鍵詞: 示範訴訟;公共法律服務;訴源治理;規則構建;
|
 |
丁寶同.案外人撤銷訴訟程序之立法方案透析——品新《民事訴訟法》第56條第3款[J].時代法學,2013,11(02):35-41.
關鍵詞:案外人撤銷訴訟;訴訟第三人;程序法理;立法體例
摘要:新《民事訴訟法》第56條第3款確立"案外人撤銷訴訟",將其置於法典之"第一編總則"之"第五章訴訟參加人"之"第一節當事人"中,定位於對訴訟第三人制度的原則性規定,定性為兩審終審審級模式下之常規訴訟程序。該立法方案有三大弊端:其一,對案外人撤銷訴訟的定性違背民事訴訟之基本程序法理;其二,對案外人撤銷訴訟之立法體例的選擇犯有原則性錯誤;其三,將導致案外人撤銷訴訟之程序正當性與可操作性的喪失。
|
 |
湯維建.類似必要共同訴訟適用機制研究[J].中國法學,2020,(04):240-260.
關鍵詞:必要共同訴訟;類似必要共同訴訟;既判力擴張;識別標準;程序設置
摘要:我國《民事訴訟法》引入類似必要共同訴訟從而完善我國的必要共同訴訟制度已屬必然。從發展趨勢看,類似必要共同訴訟正在從狹義轉向廣義、從傳統轉向現代、從一元轉向多元,其範圍也隨之不斷擴大。就類似必要共同訴訟的適用機制而言,有必要將類似必要共同訴訟分為訴訟標的同一型和訴訟標的牽連型、原告型和被告型以及既判力全面擴張型和既判力局部擴張型等類型,對其識別以訴訟標的具有共同性或牽連性為客觀標準,同時輔之以立法上的除外標準。在此基礎上,對《民法典》等制定法上的類似必要共同訴訟進行辨析,提出若干條款作為《民事訴訟法》的修法建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