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 登錄 | 註冊

作者共發了217篇帖子。

【資料庫】10.民事訴訟證據

131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5 22:38
亓同惠.「事實懷疑論」的背景、類型與矯正策略——兼論中國司法實踐中的「事實」[J].法學,2013,(03):115-123.
關鍵詞:異化世界;事實;懷疑主義;格式塔;以樂代言;妥協
摘要:在"異化世界"的背景下,事實懷疑論否認事實的確定性。事實包含了三種類型:法官的事實是一種猜測,律師的事實是經過過濾的有力證據,當事人的事實是篩選過的現實與感受的混合物,中國的司法實踐驗證了這些判斷。"格式塔"與"以樂代言"是矯正事實不確定的兩種策略,這最終導向一種語言決斷意義上的認同。事實懷疑論以挑戰性的妥協收場,認同此種妥協將有助於認知和理解中國司法實踐中的"事實"。
132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5 22:53
郭華.鑑定人與專家證人制度的衝突及其解決——評最高院有關專家證人的相關答覆[J].法學,2010,(05):10-17.
關鍵詞:鑑定人;專家證人;衝突;答覆
摘要:鑑定人制度與專家證人制度作為不同訴訟模式的產物各有利弊。鑑定人制度為緩解其制度安排上的相對僵硬,吸納了技術顧問或專家輔助人,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當事人質證的有效性問題。專家證人制度因與職權主義訴訟模式的證據理論、證據制度存在衝突與矛盾,尤其是專家證人在職權主義訴訟模式中與鑑定人之間的緊張關係以及鑑定人迴避制度訴求鑑定人中立的要求,致使專家證人的移植在我國產生了不盡的困惑,將其改造成本己之物既無必要也無可能。
133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6 17:03
張衛平.司法公正的法律技術與政策——對「彭宇案」的程序法思考[J].法學,2008,(08):138-152.
關鍵詞:「彭宇案」;證人制度;視聽資料;經驗法則;證明責任;和解;調解
摘要:"彭宇案"反映了我國民事訴訟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如證人制度、視聽資料、經驗法則、證明責任的適用以及訴訟和解、調解與裁判的選擇等。從理論和司法政策視角來分析本案可以看到,我國民事訴訟立法和實踐中應當妥善認定法院庭外調查收集證據的效力,法官應當以普通人的一般的社會認識為基準來運用經驗法則,視聽材料的證明效力要在考察其製作人與案件的利害關係的基礎上進行認定,法院應嚴格按照證明責任分配規範來審理案件,而且不應當盲目採取調解和和解手段來解決訴爭。
134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6 17:03
郭華.論鑑定結論審查模式的選擇——從最高人民法院的一項「管理規定」說起[J].法學,2008,(05):153-160.
關鍵詞:技術顧問;技術陪審員;專家輔助人;鑑定結論;審查模式
摘要:我國法院在鑑定結論審查模式的改革中借鑑了義大利的經驗,建立了"專家輔助人"制度,具有制度創新的意義。然而,近期法院在此方面卻採用了內部新設司法技術輔助工作機構,行使對鑑定結論的審查權,這種"轉彎式"的突變不僅在審判制度上濃厚了已經淡化的職權主義色彩,而且也違反了司法鑑定製度改革的基本方向。我國鑑定結論的審查模式應在原審判方式改革的基礎上,完善引入專家輔助人制度,對特殊案件再引入"專家陪審員"制度,構建出具有中國特色的鑑定人、專家輔助人與專家陪審員"三位一體"的審查模式類型。
135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6 17:05
徐子良.法院查證權的重新審視和定位[J].法學,2008,(03):145-153.
關鍵詞:證據規則;依職權調查;社會誠信;當事人真實義務
摘要:法院查證權被嚴格限制所產生的負面影響不容忽視:當事人在訴訟中說謊幾乎無成本;對事實認定不服成為當事人不服裁判的主要原因;對查證權的限制在實踐中走形。西方民事訴訟理念從未放棄對事實真相的關注;而我國法院在查證領域曾經被要求"限權",近兩年卻又被指責"卸責"。法院查證權的進退是社會轉型期國家公權力進退在訴訟領域的"投影",誠如市場化改革中政府的公共服務職能不能退出一樣,當事人主義訴訟模式改革中,法官在發現真實、實現實質正義中的必要職權介入亦不能過於退出。我們應按照協同主義訴訟觀,從當事人和法院兩個層面來提高事實發現能力,通過訴訟誠信推進社會誠信。
136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6 17:09
胡震遠.我國專家證人制度的建構[J].法學,2007,(08):92-97.
關鍵詞:智慧財產權訴訟;專家證人;程序設計
摘要:在審判實踐中,如何有效解決技術爭議一直是審判者和當事人必須共同面對的難題。目前的專家鑑定製度難以解決各類技術問題,有必要引入專家證人制度作為補充。在引入專家證人制度後,有必要對該專家證人程序的啟動、專家證人的人數和專家證言的質證等方面進行具體的程序設計。
 
137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6 20:20
許均.從「張鈺事件」看民事證據效力的認定[J].法學,2007,(01):5-10.
關鍵詞:張鈺事件;民事證據;證據能力;證據力;證據效力認定
摘要:「張鈺事件」中張鈺所公開的有關證據材料的效力認定問題,可以從證據能力和證據力兩個層面來剖析證據能力應予以肯定;證據力的認定則要區分不同的具體情形加以綜合判斷。「張鈺事件」所引發的民事證據效力認定的難題,應當引入權利衝突解決機制下的利益衡量來破解,即以發現真實為基點,同時兼顧社會效果。
138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6 20:25
畢玉謙.程序的理性設計與舉證期限制度的界定[J].法學,2006,(01):78-86.
關鍵詞:程序的理性;舉證期限;立法建言
摘要:我國最高人民法院的有關司法解釋使我國原有的訴訟格局從隨時證據提出主義向適時證據提出主義的方向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但是,從舉證期限制度的角度就適時證據提出主義對我國現行的訴訟基本框架進行界定,在目前的立法和訴訟實踐當中已成為焦點問題。為此,有必要結合國外的有關基本模式,對現行《民事訴訟法》的修訂進行研討、論證,並且提出了相關的立法建議。
139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6 20:31
王芳.數字證據的性質及相關規則[J].法學,2004,(08):72-79.
關鍵詞:數字證據;證據性質;證據規則;鑑定
摘要:「數字證據」在概念上區別於「計算機證據」、「電子證據」和「數據電文」 ,在類型上不同於視聽資料和書證。「數字證據」本身具有高科技性、客觀真實性、外延廣泛性的特點 ;針對數字證據的特性 ,應建立其相應的規則體系 ,並引入鑑定、公證和保全行為 ,使數字證據的證明力有充分的保障。
140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6 20:31
江偉,徐繼軍.經驗與規則之間的民事證據立法[J].法學,2004,(08):86-95.
關鍵詞:民事證據;經驗;規則
摘要:民事證據制度是民事訴訟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完善民事證據法律系統的過程中 ,與立法相關的一些重要問題必須予以澄清。作者從證據規則與經驗之間的關係著手 ,重點研究了三個問題 :證據法是否能夠脫離訴訟法單獨存在 ;獨立存在的證據法應當具有什麼內容 ;如何平衡證據規則與法官自由裁量之間的關係。
 

內容轉換:

回覆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看不清?換一張
©2010-2025 Purasbar Ver3.0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