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 登錄 | 註冊

作者共發了217篇帖子。

【資料庫】10.民事訴訟證據

171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0 12:38
紀格非.我國公文書證據規則的體系與結構[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24,(04):1-13.
關鍵詞:公文書;實質證明力;形式證明力;推定;免證事實
摘要:公文書的證據規則不是簡單的證據法問題。因涉及司法機關如何使用公主體的工作成果,公文書的證據規則與行政行為的效力規則存在表里關係,法官的自由心證及當事人爭議公文書的權利受到一定限制。我國目前的公文書證據規則存在著內部體系混亂,邏輯不清,過度依賴「事實發現」路徑的問題;在外部體繫上,現有證據規則的效力未與行政行為的效力保持一致。為解決上述問題,應在法秩序統一的背景下對公文書的實質證明力作出更細緻的區分,使公文書的證據規則與行政行為的效力相匹配。為實現公文書證據規則的體系化,還應區分三種不同類型的公文書,分別規定實質證明力的認定規範。
172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0 12:44
周慕涵.論大數據證據的法律地位[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23,41(04):104-114.
關鍵詞:大數據證據;派生證據;意見證據;專門性知識;證據種類
摘要:大數據證據的法律地位主要涉及以下三個問題:一是本體與結構,二是法律性質,三是種類歸屬。在本體與結構方面,大數據證據僅為大數據報告,其與大數據集、大數據算法共同構成了一種外部性的結構關係。在法律性質方面,大數據證據系意見證據,且該種意見不涉及專門性知識,同時又有別於普通證人的一般意見。在種類歸屬方面,大數據證據不同於現有的任何證據種類,理應被賦予獨立證據種類的地位。這三個問題之間存在著邏輯上的先後關係、推論關係或因果關係。大數據證據的法律地位對於司法實踐的啟示意義在於,大數據證據在司法實踐中的審查應以「裁判者獨立審查」為原則,且須設置相應的有限採納規則與證據排除規則。
173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0 12:54
周洪波.「直接證據」的迷思[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21,39(02):189-200.
關鍵詞:直接證據;嚴格理解;日常習慣理解;意義局限
摘要:將直接證據與間接證據等區別開來,強調前者的重要性和優越性,是一種流布甚久的普遍觀念。能否進行這種區分、如何區分以及這種區分是否具有規範意義等問題,在近年來也受到了理論研究的關注。從訴訟證明的認知構造來看,"直接證據"的界說應當區分嚴格的理解和日常習慣的理解;無論哪一種界說,都沒有多少實際的規範意義。比較而言,關於直接證據的諸種傳統界說多是有問題的;近年來的論爭,無論是何種論說,都未能促進人們更好地理解此方面的問題。應當放棄在日常習慣理解意義上界分直接證據與間接證據等的視角來制定相關證據規則的努力,注重對前者的證明力進行審查。
174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0 12:58
羅恬漩.民事證據證明視野下的區塊鏈存證[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20,38(06):65-72.
關鍵詞:區塊鏈存證;哈希值;去中心化;證據真實性;質證
摘要:區塊鏈技術的興起對民事證據證明產生了影響。區塊鏈存證技術的運作原理和其對民事訴訟證據理論的價值,需要從技術和法理兩個方面進行探討及進行交叉研究,哈希值和去中心化技術保證存入區塊鏈上的證據不被修改,繼而保證其真實性。區塊鏈存證可以在技術上解決電子數據的轉化式應用和電子數據的無痕修改兩大難題。但也需對該技術保持清醒的態度,雖然區塊鏈可以通過技術使存儲後的證據不被修改,但區塊鏈存證並不能保證證據的真實性,尤其是在存證平台資質、鏈下所生成電子數據的真實性以及是否為訴爭的電子數據等。區塊鏈存證技術在以下三方面對法學理論和實務帶來一定影響:區分電子數據原件和區塊鏈上復製件,電子數據和其他證據種類的依賴關係,以及區塊鏈存證的自我認證和公證。
175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1 12:54
馬家曦.民事訴訟證據預斷之防止及限定[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9,37(03):180-190.
關鍵詞:證據預斷;證明價值;心證;證據調查
摘要:由於證據收集調查標準的不明確和證據裁定製度的缺失,實務中經常根據《民事訴訟法解釋》第95條的規定,在尚未實際調查證據之前以"關聯性"審查評價證據的價值,並駁回當事人收集調查證據的申請。這種"證據預斷"的裁判方式混淆了舉證要件與心證標準,損害當事人的舉證權和聽審權的風險極高,應加以禁止或者限制。未來應注重舉證一方當事人的程序保障和協力義務,回歸併嚴格適用司法解釋為之設置的消極要件,即法官只有在明確完全無收集調查必要時方可經妥當闡明而駁回,其他的合法預斷情形則應當作為例外予以界定,避免任意突破。
 
176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1 12:55
高波.電子數據偏在問題之解決——基於書證提出義務規則的思考[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9,37(02):69-76.
關鍵詞:電子數據;提出義務;證據偏在
摘要:在大數據時代,由於結構性偏在致使一方當事人無法取得他方持有的電子數據,有礙其訴訟上的主張與舉證。傳統書證的提出義務規則是解決書證偏在的有效方式,但書證與電子數據的證據方法存在差異,因此,需要深入分析電子數據的屬性與適用的證據方法,借鑑他國或地區解決電子數據偏在的模式,從而明確符合條件的電子數據准用書證的證據規則。只有在完善我國書證提出義務規則的基礎上,平衡負有舉證責任當事人的"證據聲明權"與持有電子數據者的"拒絕提交權"的關係,才能有效避免電子數據偏在導致不公正結果的出現。
177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1 13:09
李峰.證人調查:民事庭外作證的立法向度[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7,35(01):143-150.
關鍵詞:民事訴訟;庭外作證;程序構造;證人調查
摘要:民事訴訟法規定的庭外作證,其程序功能已經異化為降低司法成本為主,弱化了證據調查作用,致使庭外證言的正當性、可信性嚴重不足,程序運作流於形式。相應的制度完善應當堅持證人調查為中心的轉向,將庭外作證的條件、作證方式兩部構造模式,充實為條件、作證方式、調查措施三部構造模式,以使庭外作證程序功能回歸到事實查明的根本。通過委託調查等手段擴充證人調查的司法資源,針對不同庭外作證方式運用直接與間接的證人調查措施,為庭外作證情況下各項程序價值的平衡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
178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2 11:07
許少波.論民事起訴前之證據收集[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4,32(01):194-200.
關鍵詞:民事訴訟;訴前證據收集;預防訴訟;訴前證據保全
摘要:訴前證據收集的指導理念是實質公正,訴訟程序一體論、誠實信用論、訴訟預防論及訴訟程序促進論則構成了訴前證據收集的基本理由。訴前證據收集是存在風險的,基於對申請人利益與被申請人利益、本案利益與案外利益、當事人利益與法院利益、當事人私益與社會公益平衡保護的考量,妥適的做法是通過法院在訴前收集證據,並將其條件設定為有利於預防訴訟和減免訴訟,以及裁判案件需要的關鍵性證據。
179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2 11:20
莫良元,夏錦文.司法場域中熱點案件的事實真相認定:彭宇案的法社會學解讀[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2,30(05):169-177.
關鍵詞:轉型社會;司法場域;司法法治;法社會學
摘要:彭宇案被演繹為轉型社會的熱點案件,客觀詮釋著其關涉司法法治生成結構要素的樣本意義。彭宇案在事實真相認定的司法場域中具象化表徵出參與主體的類型差異,一審和二審法院的場域資本在原被告之間呈現前後完全相反的態勢變化。運用法社會學分析工具考量社會、職業和學術多維識別向度中熱點案件的差異化區分特質,探尋關涉案件事實真相認定的司法法治生成社會動力學依賴發現路徑。
180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2 11:20
李峰.傳聞證據規則,抑或直接言詞原則?——民事訴訟書面證言處理的路徑選擇[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2,30(04):140-146.
關鍵詞:書面證言;傳聞證據;直接言詞
摘要:傳聞證據規則是以證據資格為核心的規範體系,直接言詞原則是以審理行為為核心的準則要求,不是相互銜接包容的同一路徑。由於傳聞證據規則與我國民事訴訟程序理論與實踐缺乏契合性,即使引入傳聞證據規則的規範內容,也不能改變我國以訴訟行為要求為證據運用基本內容的制度特色。在書面證言問題的處理上,只能基於大陸法系的傳統採用直接言詞原則,在該原則的指導下形成一整套原則和例外的具體制度體系。

內容轉換:

回覆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看不清?換一張
©2010-2025 Purasbar Ver3.0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