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 登錄 | 註冊

作者共發了217篇帖子。

【資料庫】10.民事訴訟證據

201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3 21:53
張晉紅,易萍.證據的客觀性特徵質疑[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1,(04):105-112.
關鍵詞:證據材料;證據;客觀性;認識論
摘要:將證據定義為「客觀事實」的結果 ,使證據必然具有客觀性的特徵。但在「證據材料」的形成和「證據材料」上升為「證據」的過程中 ,難免滲入有關人員的主觀性 ,而認定證據權的依法行使 ,又使一定前提下的主觀性為法律許可。悖論由此而生 :「客觀性」的特徵要求證據必須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但依法產生的證據卻未必就是客觀存在的事實。證據的客觀性特徵既不符合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 ,又有悖於證據形成的法律規範 ,故應當捨棄。
 
202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3 21:53
房保國.證人作證豁免權探析[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1,(04):113-121.
關鍵詞:證人權利;證人作證豁免權;立法建議
摘要:證人作證豁免權是證人的適格性與可強迫性相分離的一種體現 ,它包括「公務特權」、「拒絕自陷於罪」的特權、「親親相為隱」的特權、「職務上的特權」和「非法取得證據的排除」等五種情況 ;證人作證豁免權體現了對證人及其相關社會利益與特定社會關係的保護 ,是各種利益均衡的產物 ;我國有關證人作證豁免權的立法闕如 ,未來制定的證據法典應確立一套關於我國證人作證豁免權的法律適用規則。
203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3 22:01
邱星美.民事訴訟鑑定證據質疑[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1998,(04):
關鍵詞:鑑定;自行鑑定;鑑定人;鑑定結論;自行鑑定人
摘要:民事訴訟中當事人可就有關爭執問題自行聘請專家作出鑑定結論,這種鑑定結論不是民訴法規定的證人證言,而是鑑定結論,但應當與法院委託專家作出的鑑定結論相區別。將自行鑑定人的法律地位確定為鑑定人,可以避免與法律規定的證人概念產生矛盾
204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3 22:01
裴蒼齡.論證據資料[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1998,(01):
關鍵詞:證據;證據資料;實體;程序
摘要:勘驗檢查筆錄和鑑定結論都是反映物證的證據資料,並不是獨立的證據。證據存在於調查之前,證據資料是在調查過程才產生出來的;證據產生於實體過程,證據資料產生於程序過程;證據獨立於人的意識之外,證據資料的產生卻離不開辦案人員的思維活動;證據是人認識的對象,證據資料是人認識的結果。區分證據和證據資料具有重大意義
205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3 22:03
葉向陽.論質證制度及立法之完善[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1995,(03):
摘要:論質證制度及立法之完善葉向陽證據是程序的靈魂,而質證作為審查證據真偽的程序制度,其作用是莫庸諱言的。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證人證言必須經過質證才能作為定案依據。但從目前的司法實踐來看,這一規定幾乎名存實亡。本文試圖通過對質證內涵的理論探索及對我國質證制...
206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3 22:03
裴蒼齡.論物證[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1994,(02):53-57.
摘要:<正> 一、物證的概念人類使用物證已經有了悠久的歷史。據我國「周禮」記載,周朝已有專門「掌盜賊之任器貨賄」的官吏,說明在當時的訴訟中,人們已經認識到了像兇器、贓物這樣一些物品的證據作用,這就是物證。當然,「物證」這一概念出現在法條中卻較晚,現在一般認為,「物證」的概念最早見之於1808年法國的《刑事訴訟法典》。物證的使用既有悠久的歷史,那末,什麼是物證呢?物證,英國學者稱之為實物證據。他們給實物證據所下的定義是:「交由法庭查驗的文件之外的物體。」這個提法顯然有局限性,因為並不是所有物證都能交由法庭查驗。其實,英國學者雖然給實物證據下了上述定義,但是,他們所理解的實物證據卻包括以下三類:第一類是交由法庭檢驗的物體組成的實物證據。這包括
207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3 22:05
姜亞行.民事訴訟證據法學初論[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1991,(03):58-63.
摘要:<正> 長期以來,訴訟法學界只重視對刑事訴訟證據的研究而忽視對民事訴訟證據的研究,這種情況不能再繼續下去了。本文試圖探討這樣一個問題:民事訴訟證據法學應當成為一門獨立的法律科學。
208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4 18:30
劉金松.數字時代大數據輔助司法證明的構造及其風險防控[J].現代法學,2024,46(01):107-120.
關鍵詞:證據推理;證據評價;證明模式;非法大數據證據排除;算法治理
摘要:「大數據輔助證明」有助於提升事實認定的科學性與準確性。大數據輔助證明以整體主義為指引,在證據推理環節通過大數據技術高效組織數據,整合經驗概括對個案中的推論命題和要件事實等的確定形成類型化指引;在證據評價環節可以輔助證據標準的數據化校驗與證明力概率評價的科學化。如果對大數據智能產生非理性崇拜,那麼其有可能異化為新的神明裁判方式,侵蝕理性主義傳統,導致認知偏差難以得到控制,證明責任的界限模糊化,以及用「客觀規律」代替「認識論概率」等問題,而且會增加事實認定在各方面的附隨風險。為應對挑戰,司法證明的重心應當從「信息規制」邁向「風險防控」,並堅守數據技術的輔助性,訴訟主體的認知交互性和證明的外部可檢驗性原則。當大數據輔助證明誘發的風險無法通過隔離、警示和對抗等手段預防時,應當合理分配證明過程中的風險。
 
209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4 21:13
雷磊.司法裁判中的事實及其客觀性[J].現代法學,2022,44(06):3-23.
關鍵詞:證據材料;證據事實;案件事實;論證結構;客觀性
摘要:在近年來學界發生的一場跨學科論戰中,雙方圍繞事實的概念、證據的概念以及兩者的關係等核心爭點展開論辯。在澄清司法裁判之論證結構的前提下可以發現,「以事實為依據」中的「事實」,主要指的是作為裁判結論之依據的案件事實。事實認定是一個從證據材料到證據事實,再到案件事實的過程,其間存在各種認知性推論和評價性推論的空間,有時甚至可基於法律規則直接進行事實認定或推定。司法裁判中的證據既可指證據材料,也可指證據事實,但兩者與事實(案件事實)均不相同。案件事實是認識論意義上的事實,但預設了一種對客觀真相的本體論承諾和規範性訴求。它可區分為案件事實認知和案件事實命題兩個層面,其客觀性由聚合論、共識論和符合論三重維度來確保。總之,「以事實為依據」的主張應當得到維繫,用「以證據為依據」來替代它並不妥當。
210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4 21:17
胡銘.區塊鏈司法存證的應用及其規制[J].現代法學,2022,44(04):158-170.
關鍵詞:電子數據;區塊鏈司法存證;證據審查判斷
摘要:區塊鏈司法存證已經在我國司法實踐中得以有效運用。從規範層面來看,電子數據的證據保全創新是區塊鏈存證的本質;從事實層面來看,區塊鏈存證主要解決的是電子數據的推定真實性。區塊鏈存證的公有鏈模式和私有鏈模式都存在缺陷,聯盟鏈模式逐漸成為主流。區塊鏈司法存證的運用尚不能完全解決信任問題,對最佳證據規則、傳聞證據規則等證據規則有直接影響,亦對刑事辯護提出了挑戰。法律規制的重點是需要保障上鏈前電子數據的原始性和應用區塊鏈技術提取電子數據的程序合法性,避免區塊鏈特性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及解決區塊鏈存證中的鑒真等問題。

內容轉換:

回覆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看不清?換一張
©2010-2025 Purasbar Ver3.0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