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 登錄 | 註冊

作者共發了175篇帖子。

【資料庫】11.民事訴訟證明

171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6 11:47
陳杭平.「事案解明義務」一般化之辨——以美國「事證開示義務」為視角[J].現代法學,2018,40(05):159-169.
關鍵詞:事案解明義務;事證開示義務;具體化義務;證明責任;文書提出命令
摘要:隨著我國民事訴訟模式從"(超)職權主義"向"當事人主義"轉型,不負證明責任之一方當事人的事案解明義務逐漸浮出水面。事案解明義務應否一般化是大陸法系國家及地區理論爭議的熱點問題。作為一般化的樣本,美國事證開示義務殊值探究。美國之所以確立一般性事證開示義務,與其訴答機制、具體化義務、證明責任等所具有的特殊性有關。而且,其事證開示義務範圍趨向限縮。我國尚不具備確立一般性事案解明義務的必要及可能,但仍可參考其事證開示方法對文書提出命令等予以完善。
172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6 12:16
袁琳.證明責任視角下的抗辯與否認界別[J].現代法學,2016,38(06):184-193.
關鍵詞:抗辯;否認;證明責任;要件事實;事案解明義務
摘要:抗辯與否認的根本差異在於對請求原因事實的攻擊路徑:抗辯排斥請求原因事實發生的法律效果,承認請求原因事實的客觀存在;否認直接排斥請求原因事實本身。在結果意義上的證明責任層面,以上本質差異填補了"抗辯者承擔證明責任,否認者不承擔"的論證缺口。進而可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17條中的"被告辯稱"的性質是積極否認,被告不對該事實主張負擔結果意義上的證明責任。在行為意義上的證明責任層面,結合規範意旨以及民間借貸案件事實認定具有相當難度的客觀現實,應遵從被告舉證在先、原告舉證在後的順位,施以被告事案解明義務,以促進確定爭點、發現事實、克服真偽不明。
173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6 12:57
曹志勛.反思事實預決效力[J].現代法學,2015,37(01):130-138.
關鍵詞:事實預決效力;既判力;爭點效;事實排除效;公文書證明力
摘要:《證據規定》第9條規定生效裁判確認的事實具有預決效力,但是我國學者對此認識不同,從立法論上看也應當否定上述事實預決效力。事實預決效力的主張無法得到傳統既判力理論的支持,為達到擴大既判力的目的,應當提起獨立的中間確認之訴。比較法上雖然存在擴張既判力範圍的理論主張,但是存在標準模糊、缺乏可預見性以及可能無謂浪費訴訟資源的弊端,也不適合我國現有的發展程度,應當澄清既有《最高人民法院公報》案例可能造成的誤解。此外,預決效力不同於既判力的事實排除效,也不同於公文書的證明力規則。
174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6 12:58
周翠.從事實推定走向表見證明[J].現代法學,2014,36(06):108-126.
關鍵詞:經驗法則;事實推定;表見證明;間接證明;法律推定
摘要:無論是概念界定還是司法實踐,事實推定在各國均引發了長期的爭議乃至質疑。從實踐狀況看,法官運用經驗法則進行事實推定的模式可分為間接證明和表見證明。為了避免混亂,尤其為了實現武器平等、程序公平和法律適用之統一,我國未來有必要引入表見證明以取代備受爭議的事實推定。作為一種證明規則,表見證明的實質在於:將證明對象從要件事實轉化為更容易證明的典型的關聯事實。這樣的證明減輕規則通常以"典型事實經過"為適用前提,並以蓋然性較高的經驗法則為基礎,從而在防止法官恣意和提高判決的信服力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從證明效力上看,表見證明既未重新分配證明責任,也未降低證明標準,而僅倒置了具體的舉證責任。為了動搖表見證明的結論,對方當事人只需提交反證證明其他的"非典型事實經過"存在重大可能性即可。為了實現表見證明承擔的統一法律適用的功能,我國未來還有必要改革審級建構和轉變最高人民法院的功能,以構建起表見證明的判例體系。在此方面,德國的學說爭鳴與判例經驗提供了有益的參考與對照。
 
175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6 13:02
吳旭莉.民間借貸案件證明過程之分析[J].現代法學,2014,36(03):143-153.
關鍵詞:民事訴訟;證據規則;民間借貸案件;證明
摘要:近年來民間借貸案件激增,妥善解決糾紛方可維護社會穩定。證明借貸關係的基礎證據是當事人陳述及書證,其中書證主要包括借據及轉帳憑證。書證既有優越性,也有局限性。民間借貸案件當事人的舉證責任在不同的階段有"舉證完成"與"後果承擔"兩層不同的意義。經驗法則、測謊技術皆可運用於證明過程。法官應全面、客觀地審核各種證據,運用邏輯推理和經驗法則對證據進行綜合評判。民間借貸案件應確立以法律真實為基礎的高度蓋然性證明標準。

內容轉換:

回覆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看不清?換一張
©2010-2025 Purasbar Ver3.0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