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 登錄 | 註冊

作者共發了175篇帖子。

【資料庫】11.民事訴訟證明

71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5 19:22
馬國洋.證據鏈的反思與重塑[J].中外法學,2023,35(06):1655-1676.
關鍵詞:證據鏈;印證;證據分析方法;事實認定;司法智能化
摘要:我國證據鏈的概念緣起於前蘇聯,隨著印證理論的繁榮,證據鏈開始與印證產生糾葛。通過對1887個案例的分析發現,無論是構造還是功能,證據鏈在司法實踐中的認識均較為混亂。從構造上看,實踐中對於證據鏈的主流認識可以總結為證據鏈應由兩個以上證據連接而成;證據鏈中的證據應具有相關性、合法性和真實性;證據鏈中的證據之間應彼此印證;證據鏈的形態應為完整閉合環環相扣。從功能上看,證據鏈有證明標準和採納標準兩種功能。上述構造定位存在忽略規則和經驗的作用以及忽視事實認定的蓋然性等問題;而功能定位則會錯誤提升相應標準。證據鏈的重構應強調其發現事實的動態化作用,運用「五步法」,通過簡單、序列、收斂、閉合、發散和對抗等結構形式對證據、概括及待證事實進行組合,最終形成樹狀網絡拓撲結構。其功能應定位為證據分析方法。這種新型證據鏈不僅可以彌補我國證據分析方法不足的現狀,也可以提升裁判的說理性並為司法智能化提供重要材料。
72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5 19:56
吳澤勇.不負證明責任當事人的事案解明義務[J].中外法學,2018,30(05):1360-1379.
關鍵詞:事案解明;證明責任;證明困境;證據;偏在
摘要:考察德國事案解明義務的實踐與理論可以發現,事案解明義務是解決民事訴訟信息-證據偏在問題的有效手段;但德國聯邦最高法院和學界主流並未採納施蒂爾納倡導的一般性事案解明義務,而是將其限制在例外情形,即通過從屬的主張-證明責任來解決問題。考慮到事案解明義務的自身特點,引入該制度有助於解決我國民事訴訟證據調查的空洞化問題,也不會對辯論主義的確立造成重大衝擊。我國未來民事訴訟應在例外性事案解明義務的基礎上引入這一制度,同時將事案解明義務的設計和推進納入我國民事訴訟證明責任的制度體系,以免帶來意料之外的負面效應。
73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5 20:23
龍宗智.中國法語境中的「排除合理懷疑」[J].中外法學,2012,24(06):1124-1144.
關鍵詞:刑事訴訟;證明標準;證據確實充分;排除合理懷疑
摘要:中國刑事訴訟現行證明標準的特點,一是以印證為中心,二是以客觀性為基點,三是以可知論即認識樂觀主義為理論根據,四是以目的為方法,在證明活動中的可操作性不足,五是普遍適用,缺乏區別和細分。應當分析"排除合理懷疑"的淵源,借鑑域外經驗。從適用對象看,"排除合理懷疑"既針對證據的確實性,也針對充分性;它應用於證據的綜合判斷,也可以在證據個別判斷中使用。"排除合理懷疑"與"證據確實充分",作為證明方法的區別主要體現在積極建構與消極解構,以及客觀印證與主觀心證的不同語詞傾向。二者在證明程度上既有一致性,也有區別,證據確實充分是排除合理懷疑的充分條件,排除合理懷疑是證據確實充分的必要條件。在中國刑事訴訟中運用"排除合理懷疑",需要強化疑點審查的"消極思維",以加強防錯機制;將其既用為證明標準,也用作證明方法;"排除合理懷疑"可適用於不同類型的案件,以及案件的不同訴訟環節,但根據不同情況,在實際把握上可以有所區別;在運用中應緊扣經驗法則,並和"疑點排除"的中國經驗結合運用;為便於適用,可作適當的語詞性解釋;應當以判例解釋證明標準並推動其貫徹;能夠通過展開心證形成過程等程序要求和證據法制度保障其成為有效的法規則。
74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5 20:24
梁玉霞.聚焦於法庭的敘事:訴訟證明三元系統對接論裁判者心證自由的限度[J].中外法學,2011,23(06):1260-1275.
關鍵詞:法庭敘事;訴訟證明;三元系統;差異;對接圖景
摘要:法庭審判實質化,需要訴訟參與各方在敘事性表達內容上的有效溝通。"事實發現"始終是審判的重心。案件事實從訴辯雙方的證明向裁判者心證的位移,就是訴訟證明三元系統的對接,也即心證的形成過程。在邏輯上,證明是一個系統構成。訴訟中存在控訴、抗辯證明和裁判者心證三個證明系統,訴辯證明與心證存在證明指向、內容導入方式、命題的句式表達及表現形式的差異,而且兩大法系的心證也存在主動型與被動型之分。以圓形表示,訴訟證明三元系統對接呈現四個圖景:三圓重合、兩圓相交與一圓並立、三圓交叉、三圓分立互不相交,顯示出心證的不同範式、可控的自由向度、心證自由度與裁判滿意度之間的關係。
75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5 20:28
褚福民.事實推定的客觀存在及其正當性質疑[J].中外法學,2010,22(05):667-683.
摘要:<正>一、問題的提出近期,針對事實推定問題的討論引起學界關注,關於事實推定能否成立的各種觀點屢屢見諸期刊、專著。總結目前的討論,針對該問題的觀點可以劃分為支持和反對兩派。認為事實推定不能成立的學者認為,事實推定本質上是推理,此概念混淆了推定與間接證據證明的界限,它對法官的自由裁量權並無法律約束力,屬於法官自由心證的範圍,會對現代刑事法中
76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5 20:29
閔春雷.嚴格證明與自由證明新探[J].中外法學,2010,22(05):684-697.
摘要:<正>嚴格證明與自由證明作為大陸法系國家證據法上的基本概念,最早由德國學者迪恩茨於1926年提出,之後由德國傳至日本以及我國台灣地區,並在學說和判例中得以發展。儘管這一理論在不同國家和地區有些許不同,但其出發點及追求的價值目標具有共同性,因此對我國刑事訴訟證明的理論及實踐也頗具借鑑意義。近年來,學界逐漸展開對嚴格證明與自由證
77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5 20:29
楊曉玲.經度與緯度之爭:法官運用「經驗法則」推定事實以「彭宇案」為邏輯分析起點[J].中外法學,2009,21(06):942-950.
78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5 20:33
何家弘.論推定規則適用中的證明責任和證明標準[J].中外法學,2008,20(06):866-880.
摘要:<正>推定是由法律規定並由司法人員作出的具有推斷性質的事實認定。由於"推定"一般都是以法律規定為依據的,所以在司法活動中運用推定方法認定案件事實或爭議事實就表現為對"推定規則"的適用。推定規則的表現形式可以是立法機關制定並頒布的法律,也可以是司法機關依法制定的證據規則或者作出的司法解釋和具有約束力的判例。在本文中,筆者將主
79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5 22:38
丁利.核實技術,激勵與舉證責任配置——以醫療事故糾紛為例[J].中外法學,2005,(04):479-487.
摘要:<正>一、引論舉證責任(burden of proof)的配置,在訴訟制度甚至在實體法律中都起著重要作用。中國大陸在處理醫療事故訴訟案件時曾經根據"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要求由患方承擔證明院方處置不當的舉證責任,導致大量糾紛;後來發生了一個重要的制度變遷,轉為由院方承擔證 1 · '
80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5 22:39
趙鋼,劉學在.試論民事訴訟中的自認[J].中外法學,1999,(03):72-77.
摘要:<正> 民事訴訟中的自認,是指當事人一方對他方所主張的不利於己的事實承認其為真實或者對他方的訴訟請求加以認諾的意思表示。它是民事訴訟法上的一項重要制度,大多數國家對此皆有較為詳細而完善的規定。相形之下,不僅我國現行民事訴訟法對自認制度的規定相當粗糙,紙漏之處顯而易見,而且從訴訟理論上來講,亦鮮有學者專門論及自認問題,故其在訴訟實踐中遠未發揮出應有的作用。為此,本文擬就自認的一些基本理論問題作些初步的探討,並在此基礎上提出完善我國自認制度的相關立法建議。

內容轉換:

回覆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看不清?換一張
©2010-2025 Purasbar Ver3.0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