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 登錄 | 註冊

目前共有214篇帖子。

【资料库】资料专题3:裁判理论

73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11 20:51
泮伟江.论指导性案例的效力[J].清华法学,2016,10(01):20-37.
关键词:应当参照效力;事实上的拘束力;准法律权威;同案同判;司法的构成性义务
摘要:关于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应当参照"的效力问题,"事实上的拘束力说"隐晦地揭示出对"同案同判"作为司法之基本原理和内在结构的探索和领悟,其困难是不能揭示指导性案例效力的规范性根据。"准法律权威说"提供了此种规范性根据的一种说明,却由于太重视案例指导制度与现行体制的衔接性,而错失或遮蔽了其司法改革的真义。指导性案例"应当参照"的效力具有重大认知价值,其实践价值甚少。只有从"认知理解"层次澄清"同案同判"是司法的构成性特征,司法先例具有天然正当的法源地位,才能从政策工具层次推动案例指导制度改革的进步。
74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11 20:52
刘树德.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规则的供给模式——兼论案例指导制度的完善[J].清华法学,2015,9(04):81-93.
关键词:司法规则供给模式;权力输出型;权威生成型;案例指导制度
摘要:司法规则是法院裁判案件的具体依据。从成文法和判例法的运作机理来看,可以将司法规则的供给路径提炼为"权力输出型"和"权威生成型"两种理想类型。我国目前存在的司法解释与指导性案例并存的二元司法规则供给体制,均属于"权力输出型"。立足于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和"法解释时代"来临的背景,有必要在重构现有法解释体制过程中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现行案例指导制度,将其改造为"权威生成型"的判例制度。
75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11 20:57
张志铭.司法判例制度构建的法理基础[J].清华法学,2013,7(06):91-109.
关键词:司法判例;司法判例制度;同案同判;裁判规则;案例指导制度
摘要:司法判例的含义可以从既定判决和相关性判决、影响性判例和规范性判例这样两组四个概念来把握。理解司法判例的关键在于既定判决与后续裁判的相关性,以及由此生发的对后续裁判的作用;构建司法判例制度的关键则在于借助司法惯习或/和成文规定使司法判例的作用具有合理有效的规范形态,涉及以司法判例的作用为聚焦点对司法判例制度的意义、含义和运作机理的理论阐说。有必要特别重视这样的理论阐说,审视、思考和改进当下中国案例指导制度的认识和实践。
 
76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11 20:58
陈林林.制度效益取向的法律解释理论——评《不确定状态下的裁判:法律解释的制度理论》[J].清华法学,2013,7(05):155-164.
关键词:法律解释方法;制度能力;体制性影响;成本效益分析
摘要:解释方法之间的适用位序,是法律解释理论的一个元问题。基于制度能力、体制性影响和成本效益分析,《不确定状态下的裁判——法律解释的制度理论》主张:在法律文本明白而清晰时,解释应遵从法律文本的字面含义;在法律文本模棱两可时,法院应服从立法或行政机关对法律文本的解释。这一主张被批评为一种粗陋的文本主义解释,因为将法律解释问题化约为司法成本最小化的计算,不一定妥当;运用成本收益的分析方法所进行的体制性影响评估,不一定可靠;对法院和行政机关的制度能力分析,也不一定准确。法律解释的制度理论的贡献,只限于用一套复杂的成本效益分析法,强调了法治和法律解释实践的形式合理性之维。
77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11 21:03
宾凯.从决策的观点看司法裁判活动[J].清华法学,2011,5(06):94-108.
关键词:司法组织;决策悖论;决策前提;社会系统论;卢曼
摘要:本文运用德国社会学家卢曼的社会系统论研究司法裁判活动,把法院定位为一种决策组织,并以此崭新视角重新诠释司法开放与封闭、法官自由裁量权限制等法学理论的经典问题,寻求解决司法裁判确定性与不确定性难题的新方案,以克服司法裁判理论中决定论与决断论的二元对立。
78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11 21:08
冯文生.审判案例指导中的“参照”问题研究[J].清华法学,2011,5(03):90-106.
关键词:案例指导;参照;裁判理由;个案类比
摘要:指导性案例在诉讼—审判过程中应当如何"参照",是案例指导工作中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本文在借鉴域外经验的基础上,立足于我国制度环境和工作实际,探讨了先例式参照的特质、效力、技术、程序、表达等主要问题。本文认为,先例式参照区别于规章式参照,是属于实践型指导而不是认知型指导的一种重要技术类型。其技术特征是"异同比对",实际效果是"归类取舍",实质根据是"裁判理由"。在这项技术中,先例裁判结果取舍是目的,争点事实特征比对是方法,裁判理由解析是根据。此外,本文还研究了先例式参照的效力类型、程序保障和表达形式等问题。
79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14 21:40
聂友伦.论司法解释的行权规则[J].法学家,2023,(05):12-25+191.
关键词:司法解释;权力行使;法律保留;法律抵触;比例原则
摘要:司法解释引发的诸多实践争议,皆因制定机关权力行使尺度不明而起。作为规范司法解释权的主要法律条款,《立法法》第119条第1款过于简约且刚性不足,难以对司法解释制定形成有效约束。“有规范而无规则”是司法解释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出台的工作文件,能够推导出司法解释行权应当遵循的三项规则。第一,对于《立法法》第11条规定的只能制定法律的事项,司法解释不得作创设性规定。第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第33条禁止司法解释与法律相抵触;其中,抵触的范围涵盖除与解释对象冲突外的所有法律,抵触的成立取决于规范模态或规范目的的不一致性。第三,根据《法规、司法解释备案审查工作办法》第39条,司法解释不得明显缺乏适当性;对此,可将司法解释视为手段、待实现的法律意旨作为目的,借由比例原则加以检视。唯有权力行使依序符合上述规则,其结果才具备合法性与适当性,是正当的司法解释。
 
80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14 21:41
李振贤.中国语境下的类案同判:意涵、机制与制度化[J].法学家,2023,(03):45-59+191-192.
关键词:类案同判;判例运用;案例指导制度;法院整体运行;价值单元
摘要:与域外判例法思维主导下的类案同判理论与实践不同,中国语境下的类案同判具有多重意涵与特定的实践机制。中国语境下类案同判的背景是以判例广泛运用为基本条件,在法院整体运行中解决司法共识的形塑问题。由多层次的中国语境所决定,类案同判兼有法律适用的基本要求、司法伦理的基本原则、司法裁判的基本方法与审判监管的基本方式等多重意涵。在司法实践中,“类案”辨识机制是基于“价值单元”的案件相似性的再现,“同判”实现机制则是综合考量司法权威与司法理性之基础上类案司法见解的趋从。相应的制度安排是对司法共识的制度化塑造,应注重类案同判的诉讼程序构造、判例运用制度的系统性完善、类案同判的信息化赋能等诸多方面。
81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14 21:48
张剑源.发现看不见的事实:社会科学知识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J].法学家,2020,(04):54-67+192-193.
关键词:司法审判;事实认定;社会科学知识;证据;法律和社会科学
摘要:在"看得见的"个案事实之外,还经常存在着一些不容易被直接发现,但却客观存在,并会对人的行动产生影响和约束,甚至会对案件结果产生关键性影响的"看不见的事实"。法官往往需要借助科学知识,特别是社会科学知识,才能有效地发现这些"看不见的事实"。有专门知识的人士出庭进行说明或提出意见,社会调查报告和评估量表的运用,以及法官在司法审判中主动运用社会科学知识认定事实、进行说理等,是社会科学知识进入司法实践并助力于法官发现"看不见的事实"的较常见方式。在我国当下的司法实践中,社会科学知识作为证据,在发现"看不见的事实"的过程中已经有一些运用,但仍存在一定的风险和盲区,需要立法上的进一步完善。可以从准入资格、可靠性和证明力、利害关系人回避、防止滥用等方面予以规定并严格适用,克服其可能会被滥用的风险。通过社会科学知识发现"看不见的事实",有助于法官查清整体案件事实,作出合理判决,帮助司法打通与实质正义之间的"最后一公里路"。
82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14 21:49
孙跃.指导性案例与抽象司法解释的互动及其完善[J].法学家,2020,(02):103-117+194.
关键词:指导性案例;司法解释;法律渊源;法律解释;法律方法
摘要:指导性案例与抽象司法解释的互动,主要体现在制度、规则和法律方法三个层面。在制度层面,两者的制度成熟度差距较大,且相互衔接不足;在规则层面,两者的裁判规则供给能力之差距过于悬殊,具体的互动方式也存在一些瑕疵;在法律方法层面,两者在互动时对法律方法的运用还不够充分,相关标准亦有待明确。可以通过明确指导性案例的制度地位,并加强其与抽象司法解释的制度衔接、调整最高人民法院裁判规则供给结构并规范其具体方式、加强法律方法在两者互动中的运用并明确相关标准等路径,实现对指导性案例与抽象司法解释之互动模式的完善。

內容轉換:

回覆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看不清?換一張
©2010-2025 Purasbar Ver3.0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