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 登錄 | 註冊

目前共有214篇帖子。

【资料库】资料专题3:裁判理论

83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14 21:52
孙海波.“同案同判”:并非虚构的法治神话[J].法学家,2019,(05):141-157+195-196.
关键词:同案同判;法治神话;形式正义;差异化判决;案例指导制度
摘要:"同案同判"构成了现代法治的基础,同时也是司法所追求的重要目标。实现"同案同判"一直是我国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案例指导制度的确立也正是围绕这一点而进行的。然而,在最高司法机关大力推进案例指导制度建设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质疑这一司法理想的声音,其中一种典型的主张认为"同案同判"不过是一个虚构的"法治神话"。纵观各种怀疑论的观点,可以发现其问题在于对"同案同判"的本质以及内在原理的认识存在一些偏差。"同案同判"作为一项法律原则,对裁判者提出了义务性的要求,这一要求的实现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制度保障。通过重构"同案同判"运行赖以为基的方法论体系,可以从根本上破除那种将其视作法治神话的错误的命题主张。
84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14 21:53
雷磊.反思司法裁判中的后果考量[J].法学家,2019,(04):17-32+192.
关键词:司法裁判;后果考量;后果主义;后果论证;客观目的论证
摘要:在当代中国的转型社会背景下,司法裁判中的后果考量已成为日益常见的现象。但是,既有的研究并没有对后果考量在司法裁判方法体系中的地位进行清晰界定。司法裁判之"后果",主要指的是它可能影响的一般社会后果;"后果考量"可被区分为"后果主义"和"后果论证"(基于后果的论证)这两个维度。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无论是在法的发现还是在法的证立层面上,后果主义都无法一般性地成立,而后果论证可以为既有的法学方法所蕴含,至多只能在客观目的论证的框架内具有有限的独立性。所以,后果考量既不具有"元方法"的地位,亦非一种完全独立的新方法,尽管它值得被认真对待。
85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14 21:53
孙光宁.区别技术在参照指导性案例之司法实践中的应用及其改进——以指导性案例第24号为分析对象[J].法学家,2019,(04):91-106+194.
关键词:区别技术;指导性案例;因果关系;裁判要点;裁判理由
摘要:在奉行遵循先例原则的普通法之运行中,区别技术居于核心地位,其基本含义是法官比较先例与待决案件之间是否具有相似性。这对我国的案例指导制度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对我国司法实践中引述了指导性案例第24号的裁判文书加以梳理可以发现,法官们在运用区别技术来否定参照指导性案例时,能以案件事实或者法律适用不相似作为论证理由,但这种运用比较粗糙和混乱,甚至存在矛盾之处。即使在那些运用区别技术来肯定参照指导性案例的裁判文书中,也存在着将特定指导性案例扩展到其他类型案件的"跨界"适用,其中包含着不少隐患。目前,区别技术在参照指导性案例之司法实践中的运用,仍处于自发探索的初级阶段,需要从多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具体包括提供更多类型丰富的指导性案例、细化制度设计中操作性较强的技术性规定、借助程序性手段形成有效规制以及结合其他司法制度创新,等等。区别技术的改进和提升,能够有效推动法官在参照指导性案例时从自发走向自觉,进而充分发挥案例指导制度的应然价值。
86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14 21:55
王云清.立法背景资料在法律解释中的功能与地位——英美的司法实践及其对中国的镜鉴[J].法学家,2019,(01):72-86+192-193.
关键词:立法背景资料;立法后背景资料;法律解释;立法原意;认知启发式
摘要:考察英美法的司法实践,可以发现立法背景资料经历了从不被接受到被接受再到限制适用等阶段。作为一种发生学论据,立法背景资料和文义解释、体系解释、意图解释和目的解释等具体解释方法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为了从立法背景资料中获致可靠、妥当的解释结论,法官应该综合考量效力位阶、证据属性、文义优先原则、制定法的存续期间等因素。囿于意图缺失和出释入造、司法误判、选择性偏差等问题,这些资料宜作为法院确定系争词语之含义的出发点而非终点。中国的司法实践已经形成了一些经验性做法,但依然存在解释功能单一且偏重语义直觉、综合模式未成形且存在选择性偏见、忽视价值选择且误判裁量空间等问题,有待予以改进。
87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14 21:56
汤文平.中国特色判例制度之系统发动[J].法学家,2018,(06):49-65+192-193.
关键词:案例指导制度;司法解释制度;中国特色判例制度;双重通说互竞互济机制;系统论
摘要:目前的案例指导制度已沦为司法解释制度的附庸,无法在法治中国建设进程中发挥实质性判例制度所应有的系统性效用。实质性判例制度原本可以担当从"人"与"法"的层面为法治国系统"搞好基础建设"的重任。它在一个宏大的时空隧道式沟通场景中,以判例—学术"双重通说互竞互济机制"为基石,兼容政治权威和智识权威,促使法律职业共同体"人、法合一",成为本土活法的载体;沟通了待决案件当事人及前古后今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和法感情,在"人"的层面为法律职业共同体的行为提供了准星,在"法"的层面为法律渐进式发展安放了压舱石;在"普通判例—确定性判例—持续性判例—习惯法"的判例序列中,实现法的稳定力与进化力的辩证统一。不过,案例指导制度也有避开"随机而缓慢"之缺陷等优势,可为中国特色判例制度系统发动的起点,在一系列制度"能量"暂付阙如之际,学术主导的判例库建设仍可发动系统,倒逼法律审及先例意识入席。
88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6-3 13:28
邓自力.论判决理由的因果逻辑[J].法学家,2000,(06):93-97.
摘要:<正> 随着审判方式改革不断深入,人民法院制作判决书的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与司法公正的价值要求相比,现通行的判决文书又显粗糙、简单,尤其是判决理由部分过于程式化,而疏于制作上的文理、法理,由此无端导致申诉、缠诉以至"执行难"。为此,笔者以判决制作中理由的因果逻辑为题,略述管见,以期司法同仁和学界师长匡正。
89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6-5 22:55
孙海波.在法律之内考量裁判后果[J].比较法研究,2022,(04):186-200.
关键词:教义推理;后果考量;后果评价;法外裁判;形式法治
摘要:在以规则为基础的教义推理和基于后果考量的司法裁判之间产生了诸多争论,学者们就一些具体问题已达成若干共识。教义论证是一种基础性的法律方法,而后果主义涉及对裁判规则和理由的二次证成,扮演着一种辅助性和补充性的角色。教义推理所关注的主要是规范后果,相比之下,社会后果主义更关心法律之外的后果,它所可能带来的最大风险在于容易将法官引入法外裁判的境地。为此,需要以法教义学改造后果主义,将后果主义的适用严格限定在疑难案件领域,同时从法律体系中提炼出若干形式和实质标准,限制后果考量对既有法律标准的偏离,以最终实现后果考量与依法裁判的统一,坚决捍卫司法裁判的根本法律属性。
90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6-13 21:42
张骐.论裁判规则的规范性[J].比较法研究,2020,(04):145-160.
关键词:裁判规则;裁判规则的规范性;裁判规则规范性特点;裁判规则规范性来源
摘要:裁判规则是由司法机关在司法过程中所形成、存在于案例或司法解释中的对某种争议问题的法律解决方案。案例裁判规则是案例的灵魂。案例裁判规则的规范性是指裁判规则的内容为人们解决同类疑难案件提供了法律解决方案,为法官的裁判提供了理由,它是一种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事实上的权威;为人们解决类似争议问题提供了规范性指引。它具有三个不同于法律规则规范性的特点,即它以蕴含一定普遍性的个案判决为基础,它具有一定的事实性和司法性。它是人们解决纠纷和指引行为的独特的规范资源。裁判规则的规范性来源于两个方面:其一是裁判规则内含的、建立在司法规律基础上的合理性;其二是裁判规则的出现是为了实现正义,其作用机制立基于正义。
91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6-13 21:52
王洪.制定法框架下的判决论证模式[J].比较法研究,2019,(02):143-161.
关键词:判决论证;涵摄模式;权衡与平衡模式;衡平模式
摘要:制定法框架下的判决论证其本质是法官适用制定法证立判决。其要义不在于创制一般法律规则,而在于将制定法应用于判决证立之中。法官承担依法裁判和公平、公正裁判的义务。但制定法是开放的、非协调的、不完全的法律体系,不可能为每个具体案件都准备好现成答案,法官不得不通过解释制定法以获取裁判理由。法官审判案件受制定法的约束,但法官对制定法具有广泛的解释权与酌处权,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澄清制定法含义;二是平衡制定法冲突;三是正当背离制定法。因此,制定法框架下的判决论证具有三种基本模式:涵摄模式、权衡与平衡模式、衡平模式。
92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6-13 21:57
张骐.论中国案例指导制度向司法判例制度转型的必要性与正当性[J].比较法研究,2017,(05):131-145.
关键词:司法判例制度;案例指导制度;判例制度的性质;判例制度的功能与作用
摘要:中国的案例指导制度自2010年正式建立以来,在解释法律、统一法律适用标准、规范司法行为等诸多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随着司法改革向纵深推进,我国现有案例指导制度所面临的问题表明其已经与实践需要不相适应,应当向司法判例制度转型。司法判例制度是与判例形成、使用和发展相关的一系列正式或非正式规则的总和,其基本价值在于实现"类似案件类似审判"、实现司法公正。司法判例制度有解释法律、补充立法和规范法官行为三大功能;具有统合案例资源、强化证成判决、实现公众法律教育、减少诉讼、促进经济社会稳定与发展和为司法改革提供平台及抓手六大作用。所以,实现当代中国由案例指导制度向判例制度转型具有必要性和正当性。

內容轉換:

回覆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看不清?換一張
©2010-2025 Purasbar Ver3.0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