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 登錄 | 註冊

目前共有214篇帖子。

【資料庫】資料專題3:裁判理論

83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14 21:52
孫海波.「同案同判」:並非虛構的法治神話[J].法學家,2019,(05):141-157+195-196.
關鍵詞:同案同判;法治神話;形式正義;差異化判決;案例指導制度
摘要:"同案同判"構成了現代法治的基礎,同時也是司法所追求的重要目標。實現"同案同判"一直是我國司法改革的重要內容,近年來案例指導制度的確立也正是圍繞這一點而進行的。然而,在最高司法機關大力推進案例指導制度建設的同時,也出現了不少質疑這一司法理想的聲音,其中一種典型的主張認為"同案同判"不過是一個虛構的"法治神話"。縱觀各種懷疑論的觀點,可以發現其問題在於對"同案同判"的本質以及內在原理的認識存在一些偏差。"同案同判"作為一項法律原則,對裁判者提出了義務性的要求,這一要求的實現有著深厚的理論基礎和制度保障。通過重構"同案同判"運行賴以為基的方法論體系,可以從根本上破除那種將其視作法治神話的錯誤的命題主張。
84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14 21:53
雷磊.反思司法裁判中的後果考量[J].法學家,2019,(04):17-32+192.
關鍵詞:司法裁判;後果考量;後果主義;後果論證;客觀目的論證
摘要:在當代中國的轉型社會背景下,司法裁判中的後果考量已成為日益常見的現象。但是,既有的研究並沒有對後果考量在司法裁判方法體系中的地位進行清晰界定。司法裁判之"後果",主要指的是它可能影響的一般社會後果;"後果考量"可被區分為"後果主義"和"後果論證"(基於後果的論證)這兩個維度。通過分析可以發現,無論是在法的發現還是在法的證立層面上,後果主義都無法一般性地成立,而後果論證可以為既有的法學方法所蘊含,至多隻能在客觀目的論證的框架內具有有限的獨立性。所以,後果考量既不具有"元方法"的地位,亦非一種完全獨立的新方法,儘管它值得被認真對待。
85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14 21:53
孫光寧.區別技術在參照指導性案例之司法實踐中的應用及其改進——以指導性案例第24號為分析對象[J].法學家,2019,(04):91-106+194.
關鍵詞:區別技術;指導性案例;因果關係;裁判要點;裁判理由
摘要:在奉行遵循先例原則的普通法之運行中,區別技術居於核心地位,其基本含義是法官比較先例與待決案件之間是否具有相似性。這對我國的案例指導制度也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通過對我國司法實踐中引述了指導性案例第24號的裁判文書加以梳理可以發現,法官們在運用區別技術來否定參照指導性案例時,能以案件事實或者法律適用不相似作為論證理由,但這種運用比較粗糙和混亂,甚至存在矛盾之處。即使在那些運用區別技術來肯定參照指導性案例的裁判文書中,也存在著將特定指導性案例擴展到其他類型案件的"跨界"適用,其中包含著不少隱患。目前,區別技術在參照指導性案例之司法實踐中的運用,仍處於自發探索的初級階段,需要從多方面加以改進和完善,具體包括提供更多類型豐富的指導性案例、細化制度設計中操作性較強的技術性規定、藉助程序性手段形成有效規制以及結合其他司法制度創新,等等。區別技術的改進和提升,能夠有效推動法官在參照指導性案例時從自發走向自覺,進而充分發揮案例指導制度的應然價值。
86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14 21:55
王雲清.立法背景資料在法律解釋中的功能與地位——英美的司法實踐及其對中國的鏡鑒[J].法學家,2019,(01):72-86+192-193.
關鍵詞:立法背景資料;立法後背景資料;法律解釋;立法原意;認知啟發式
摘要:考察英美法的司法實踐,可以發現立法背景資料經歷了從不被接受到被接受再到限制適用等階段。作為一種發生學論據,立法背景資料和文義解釋、體系解釋、意圖解釋和目的解釋等具體解釋方法存在著密切的關係。為了從立法背景資料中獲致可靠、妥當的解釋結論,法官應該綜合考量效力位階、證據屬性、文義優先原則、制定法的存續期間等因素。囿於意圖缺失和出釋入造、司法誤判、選擇性偏差等問題,這些資料宜作為法院確定系爭詞語之含義的出發點而非終點。中國的司法實踐已經形成了一些經驗性做法,但依然存在解釋功能單一且偏重語義直覺、綜合模式未成形且存在選擇性偏見、忽視價值選擇且誤判裁量空間等問題,有待予以改進。
87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14 21:56
湯文平.中國特色判例制度之系統發動[J].法學家,2018,(06):49-65+192-193.
關鍵詞:案例指導制度;司法解釋制度;中國特色判例制度;雙重通說互競互濟機制;系統論
摘要:目前的案例指導制度已淪為司法解釋制度的附庸,無法在法治中國建設進程中發揮實質性判例制度所應有的系統性效用。實質性判例制度原本可以擔當從"人"與"法"的層面為法治國系統"搞好基礎建設"的重任。它在一個宏大的時空隧道式溝通場景中,以判例—學術"雙重通說互競互濟機制"為基石,兼容政治權威和智識權威,促使法律職業共同體"人、法合一",成為本土活法的載體;溝通了待決案件當事人及前古後今人民群眾的利益訴求和法感情,在"人"的層面為法律職業共同體的行為提供了準星,在"法"的層面為法律漸進式發展安放了壓艙石;在"普通判例—確定性判例—持續性判例—習慣法"的判例序列中,實現法的穩定力與進化力的辯證統一。不過,案例指導制度也有避開"隨機而緩慢"之缺陷等優勢,可為中國特色判例制度系統發動的起點,在一系列制度"能量"暫付闕如之際,學術主導的判例庫建設仍可發動系統,倒逼法律審及先例意識入席。
88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6-3 13:28
鄧自力.論判決理由的因果邏輯[J].法學家,2000,(06):93-97.
摘要:<正> 隨著審判方式改革不斷深入,人民法院製作判決書的質量有了一定的提高。但與司法公正的價值要求相比,現通行的判決文書又顯粗糙、簡單,尤其是判決理由部分過於程式化,而疏於製作上的文理、法理,由此無端導致申訴、纏訴以至"執行難"。為此,筆者以判決製作中理由的因果邏輯為題,略述管見,以期司法同仁和學界師長匡正。
89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6-5 22:55
孫海波.在法律之內考量裁判後果[J].比較法研究,2022,(04):186-200.
關鍵詞:教義推理;後果考量;後果評價;法外裁判;形式法治
摘要:在以規則為基礎的教義推理和基於後果考量的司法裁判之間產生了諸多爭論,學者們就一些具體問題已達成若干共識。教義論證是一種基礎性的法律方法,而後果主義涉及對裁判規則和理由的二次證成,扮演著一種輔助性和補充性的角色。教義推理所關注的主要是規範後果,相比之下,社會後果主義更關心法律之外的後果,它所可能帶來的最大風險在於容易將法官引入法外裁判的境地。為此,需要以法教義學改造後果主義,將後果主義的適用嚴格限定在疑難案件領域,同時從法律體系中提煉出若干形式和實質標準,限制後果考量對既有法律標準的偏離,以最終實現後果考量與依法裁判的統一,堅決捍衛司法裁判的根本法律屬性。
90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6-13 21:42
張騏.論裁判規則的規範性[J].比較法研究,2020,(04):145-160.
關鍵詞:裁判規則;裁判規則的規範性;裁判規則規範性特點;裁判規則規範性來源
摘要:裁判規則是由司法機關在司法過程中所形成、存在於案例或司法解釋中的對某種爭議問題的法律解決方案。案例裁判規則是案例的靈魂。案例裁判規則的規範性是指裁判規則的內容為人們解決同類疑難案件提供了法律解決方案,為法官的裁判提供了理由,它是一種建立在理性基礎上的事實上的權威;為人們解決類似爭議問題提供了規範性指引。它具有三個不同於法律規則規範性的特點,即它以蘊含一定普遍性的個案判決為基礎,它具有一定的事實性和司法性。它是人們解決糾紛和指引行為的獨特的規範資源。裁判規則的規範性來源於兩個方面:其一是裁判規則內含的、建立在司法規律基礎上的合理性;其二是裁判規則的出現是為了實現正義,其作用機制立基於正義。
91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6-13 21:52
王洪.制定法框架下的判決論證模式[J].比較法研究,2019,(02):143-161.
關鍵詞:判決論證;涵攝模式;權衡與平衡模式;衡平模式
摘要:制定法框架下的判決論證其本質是法官適用制定法證立判決。其要義不在於創製一般法律規則,而在於將制定法應用於判決證立之中。法官承擔依法裁判和公平、公正裁判的義務。但制定法是開放的、非協調的、不完全的法律體系,不可能為每個具體案件都準備好現成答案,法官不得不通過解釋制定法以獲取裁判理由。法官審判案件受制定法的約束,但法官對制定法具有廣泛的解釋權與酌處權,具體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澄清制定法含義;二是平衡制定法衝突;三是正當背離制定法。因此,制定法框架下的判決論證具有三種基本模式:涵攝模式、權衡與平衡模式、衡平模式。
92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6-13 21:57
張騏.論中國案例指導制度向司法判例制度轉型的必要性與正當性[J].比較法研究,2017,(05):131-145.
關鍵詞:司法判例制度;案例指導制度;判例制度的性質;判例制度的功能與作用
摘要:中國的案例指導制度自2010年正式建立以來,在解釋法律、統一法律適用標準、規範司法行為等諸多方面都發揮了積極作用。然而,隨著司法改革向縱深推進,我國現有案例指導制度所面臨的問題表明其已經與實踐需要不相適應,應當向司法判例制度轉型。司法判例制度是與判例形成、使用和發展相關的一系列正式或非正式規則的總和,其基本價值在於實現"類似案件類似審判"、實現司法公正。司法判例制度有解釋法律、補充立法和規範法官行為三大功能;具有統合案例資源、強化證成判決、實現公眾法律教育、減少訴訟、促進經濟社會穩定與發展和為司法改革提供平台及抓手六大作用。所以,實現當代中國由案例指導制度向判例制度轉型具有必要性和正當性。

內容轉換:

回覆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看不清?換一張
©2010-2025 Purasbar Ver3.0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