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61樓
七海八千代
2024-4-30 18:46
結束語
Be yourself; everyone else is already
taken.
—Oscar Wilde
是書中提到的那位讓我難忘的美國老師教我的《論公民不服從的權利》、《反對闡釋》。更重要的是,他讓我知道了上課應是什麼樣,教育應是什麼樣,自那之後我就有了寫這本書的衝動。必須特別感謝他—這位叫Matt Turner的老師。
還要謝一下豆瓣「無法抗拒的王爾德」小組的成員們,我這兒好多王爾德語錄的翻譯都是參考諸位的意見與念想之後才搞定的呢。(不過上面那句實在搞不定,如果非要翻的話,只能說「做自己,別人已經做別人了」。這翻譯稍欠美感,只得作罷。)
看過這本書你肯定以為我很喜歡引用別人的話。對,在下就是很喜歡。不僅喜歡,我更覺得「引用」是一種精妙的藝術形式,每一句引言都是一份奇妙的藝術品。正像英國劇作家毛姆說的:「引經據典是智慧耐用的替代品 」。
其實我引用這些話,並不是要去表達什麼觀點。王爾德就說:「任何的藝術作品都無法表達觀點,觀點屬於人,而非藝術家。」
王爾德的話不僅充滿著矛盾,還相當離譜,我這樣引用也無意說他,或者其他人的話是「對」的。把這些話擺在這兒呢,只是因為它們很好玩兒,圖個樂而已(也許我應當跟鳳凰衛視一樣,標註一下「所有格言僅是被引用者個人觀點,不能代表本書立場」
)。
就像我在開頭引用梭羅的《論公民不服從的權利》,也不是想號召大家一塊兒翹課什麼的。而且但凡腦子正常的人,都知道即使這樣號召也絕對沒人聽啊,根本就是蚍蜉撼大樹嘛。
我相信,當年梭羅的腦袋也挺正常。
但我分明看到,《論公民不服從的權利》通篇十幾頁,全部是在號召公民們「撼大樹」。他在裡面講的一個最深入人心的道理就是,「既然你知道國家課稅是為了發動不義的戰爭,既然你知道這些錢將會用作製造武器來進行邪惡的殺戮,那麼你理應不交戰爭稅。即便因此被扔進監獄也不能交!」(梭羅本人還真就沒交,在監獄蹲了一晚,出來後神清氣爽心曠神怡,遂決定寫那篇名垂千史的《公民不服從》。)
結果呢,當然不會有人響應他的號召。誰傻了吧唧地願意「翹稅」蹲監獄啊。
但是,梭羅這一「煽動」卻讓政府和社會猛然看到了其中的問題,也讓每一個公民意識到了自己有責任去改變世界,哪怕只有一點點。此後,馬丁?路德?金等進步人士扛起了變革的大旗,美國也開始「一點點」改變著……
小生也希望本書能起到這樣的作用。
Discontent is the first step in the
progress of a man or a nation.
—Oscar Wilde
不滿是個人或民族進步的前提。
—王爾德
至於有些地方您覺得偏激、刺眼的,還請諒解,歡迎指正。
柏拉圖在《理想國》裡打過一個著名的比喻。他說啊,人們世世代代一直跟囚徒一樣被關在洞穴里,面壁思過不得動彈,只能看到背後火光將物體投到牆壁上的影子。一天你掙脫鎖鏈,轉過頭來,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之前看到的全是假象;當你逃出洞穴來到太陽底下,就會明白,啊,原來這才是真實的世界。
柏拉圖倒是同時也說,人一下子從黑暗逃到光明時,總會覺得有些刺眼。
我之前在大學也跟所有人一樣,天天上課睡覺,睡醒了則十分淡定地拿手機刷校內。但刷著刷著,突然有一天發現自己已經20歲了。之前一直覺得「20歲」是個很可怕的東西,它意味著你不再年輕,但沒關係嘛,離我還遠著呢。
而那天,我嗖一下看見它就在眼前。
於是我就回頭想啊想,想我拿這20年幹嘛了,然後驟然發現,我竟把大部分光陰丟給了中國教育。那就好比是發覺把自己最心愛的東西隨手扔進了垃圾箱一樣,哀吾不幸怒吾不爭的悲涼之感、幽怨之情久久縈繞在小生心懷,讓人想死的心都有。
那一刻我真真切切地體會到了阿嬌說的「很傻很天真」是啥意思。整整十幾年啊,我幹什麼不好,怎麼就那麼傻,那麼天真,把它賣給了中國教育。
有別人奇怪我為什麼這麼痛恨中國教育。
我的確無比痛恨它,但不是因為什麼「它讓中國培養不出一流人才」,我沒有這樣冠冕堂皇的高尚覺悟。我痛恨,只是因為它浪費了我十幾年時間,而且是生命中最寶貴的十幾年。它把我的青春奪走了,這就跟殺了我一樣。
為此,我不能原諒中國教育。永遠不能。
而若想讓這青春不白被浪費,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寫一本書來控訴中國教育。
One should always be a little improbable.
—Oscar Wilde
人總要有點不可理喻之處。
—王爾德
還有人覺得我特別不可理喻:「你說你都上了這麼好的大學了,還唧唧歪歪什麼啊,你是中國教育的受益者,你應當感激它才是。」
你才不可理喻呢。
這就好比所有學生都被扔進牢房,只不過別人那兒都是鐵欄杆,我這兒的是鍍了層金的;別人那兒都是水泥地,我這兒是瓷磚。按您的說法,我應該感謝教育,給我安排條件這麼好一牢房?
不管是關進哪個牢房,你,我,所有中國學生,都是中國教育的受害者。
若說有什麼真正不可理喻的,就是一些學生麻木的態度。就像是有人打你,你不還手就算了吧,還敞開胸懷讓他打;就像是有人偷你東西,你不攔著不說,還打開口袋讓他偷。
是的,我們每一個受害者都無力去反抗,但這能是你麻木的藉口嗎?
好比有個人拿刀捅你,你若是神經麻木毫無知覺,則感受不到疼,反而覺得這沒什麼。
但最終流血的,不還是你麼?
雖然行為被束縛,但精神總還可以不服從;即便無法掙脫鐵鏈,但你仍然能夠吶喊吧?每一聲吶喊,都是對世界的一次改變。即便只有一點點。
我並沒有想要讓您全部接受這本書裡面的觀點。但我的確是想,通過它,喚醒一些麻木的神經。
那麼在喚醒之後,你,我,咱們這些青年人,又該怎樣呢?
當然是,那三個字:做自己。
你的生命只有一次,難道你還要拿它去順應別人的想法?這生命加起來不過幾十個春秋,其中最珍貴的,也就是青年時期了吧。在你一生中,這個世界上,整個宇宙里,都不會再有一段這樣只屬於你的時光,都不會再有一片這樣任你塗抹的天空。但若不去做自己,反而把它浪費在那些低俗無謂的事物上—就像我把它丟給中國教育—那絕對是不可饒恕的罪惡。
在這個世界上你只能活一次,而若不去活成自己的樣子,你還幹嘛來的呢?
最後,小生還是死性不改,要用親愛的王同學的一段話結束全書。同時呢,也把這段我特別喜歡的話送給所有讀此書的青年學生—
Don't squander the gold of your days,
listening to the tedious, trying to improve the hopeless failure, or giving
away your life to the ignorant, the common, and the vulgar. These are the
sickly aims, the false ideals, of our age. Live! Live the wonderful life that
is in you! Let nothing be lost upon you.
—Oscar Wilde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不要去傾聽枯燥乏味的說教,也別試圖去補救無望的過失,別在愚味、庸俗和猥瑣的事上浪費你的生命。那些是我們這個時代病態的目標和虛假的理想。去過你奇妙的生活吧!一分一秒都不要浪費。
—王爾德 《道連格雷的畫像》

|
 |
62樓
七海八千代
2024-4-30 18:47
參考資料注釋:
1.
網易新聞中心:《25年前的預言:美國教育病入膏肓將被中國趕超》,2005年7月6日。
2.
劉加鳳,見《感悟美國教育—齊魯名師美國行》,山東省教育廳師範教育處編(下略),山東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7頁。
3.
王文:《零距離美國課堂》,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0年版,第163頁。王朝紅,見《課堂深處的精彩—中外教育對比賞析》,雷玲主編(下略),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172頁。
4. 《遭遇美國教育》,百度文庫。
5.
徐光琴,張宏偉,見《感悟美國教育》,山東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16、280頁。
6. 李枝新,見《感悟美國教育》,山東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3頁。
7. 王文:《零距離美國課堂》,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0年版,第41頁。
8. 王文:《零距離美國課堂》,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0年版,第75頁。
9. 《遭遇美國教育》,百度文庫。
10.
陳華瑛:《美國小學數學教育見聞(四)》,易文網教育頻道,2004年4月22日。
11. 趙國防,見《感悟美國教育》,山東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62頁。
12. 陳韻正:《小眼看美國》,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13.
王紅,見《透視美國教育—20位旅美留美博士的體驗與思考》,王定華主編(下略),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59頁。
14.
《紀德禮校長美國康州之行感悟之一:感受美國中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淄博七中網站,2009年2月10日。
15. 楊守菊,見《感悟美國教育》,山東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51頁。
16. 別敦榮,見《透視美國教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220頁。
17. 史建築,見《感悟美國教育》,山東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30頁。
18. 李枝新,見《感悟美國教育》,山東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2頁。
19.
耿帥,翟厚嵐,見《感悟美國教育》,山東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4頁,第271頁。
20. 翟遠傑,見《感悟美國教育》,山東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20頁。
21.
翟遠傑、楊守菊,見《感悟美國教育》,山東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20、242頁。
22. 楊守菊,見《感悟美國教育》,山東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44頁。
23. 王文:《零距離美國課堂》,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0年版,第169頁。
24. 呂學江,見《感悟美國教育》,山東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02頁。
25. 王文:《零距離美國課堂》,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0年版,第125頁。
26. 王曉陽,見《透視美國教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116頁。
27.
李忠東,見《課堂深處的精彩》,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122頁。
28. 張宏偉,見《感悟美國教育》,山東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4頁。
29. 溫德峰,見《感悟美國教育》,山東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1頁。
30. 《在國外好公民是教育目標》,太傻網留學頻道,2010年8月30日。
31. 《遭遇美國教育》,百度文庫。
32. 鮑承模,見《透視美國教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53頁。
33.
汪久佳,見《課堂深處的精彩》,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165頁。
34. 劉剛,見《感悟美國教育》,山東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9頁
35. 王麗麗,見《感悟美國教育》,山東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79頁。
36. 《遭遇美國教育》,百度文庫。
37. 楊建維,見《感悟美國教育》,山東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31頁。
38. TREECKO的新浪博客:《ALICE轉發(一)—美國高中歷史作業》
39. 王文:《零距離美國課堂》,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0年版,第47頁。
40. 王文:《零距離美國課堂》,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0年版,第54頁。
41. 黃全愈,見《透視美國教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7頁。
42.
顏諾、鮑承模、劉剛,見《感悟美國教育》,山東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33、46、67頁
43. 《復旦哈佛學生同堂上課之觀察與思考》,百度文庫。
44.
薛涌:《北大批判—中國高度高等教育有病》,江蘇文藝出版社2010年版,第87頁。
45. 呂學江,見《感悟美國教育》,山東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04頁。
46. 黃全愈,見《透視美國教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3頁。
47. 劉剛,見《感悟美國教育》,山東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7頁。
48.
王明華,見《課堂深處的精彩》,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133頁。
49.
薛涌:《北大批判—中國高度高等教育有病》,江蘇文藝出版社2010年版,第87頁。
50.
李俏寒:《我在普林斯頓大學體驗美國教育》,課堂內外網站,2009年1月12日。
51.
姜亞玲:《都是「刺兒頭」:我給美國學生上課的經歷》,網絡法律站點,2004年10月3日。
52.
《美國學生最不喜歡什麼樣教學方式》,世界經理人管家日誌,2010年3月5日。
53. 王晶,見《課堂深處的精彩》,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84頁。
54.
張華清、李枝新,見《感悟美國教育》,山東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74、62頁。
55. 畢葉:《靈活而嚴謹的美國大學教學》,青島大學校電子報,第1420期。
56. 王詠梅,見《感悟美國教育》,山東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11頁。
57. 王魯豫,見《感悟美國教育》,山東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7頁。
58. 《遭遇美國教育》,百度文庫。
59. 李健梅,見《感悟美國教育》,山東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9頁。
60. 《遭遇美國教育》,百度文庫。
61. 李健梅,見《感悟美國教育》,山東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9頁。
62. 徐光琴,見《感悟美國教育》,山東省教育廳師範教育處編,
63. 徐光琴,見《感悟美國教育》,山東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15頁。
64. 趙國防,見《感悟美國教育》,山東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66頁。
65. 徐光琴,見《感悟美國教育》,山東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15頁。
66. 《遭遇美國教育》,百度文庫。
67.
賴潔:《東方留學:三個細節看美國高中教育》,新東方網,2010年7月28日。
68. 毛利新,見《感悟美國教育》,山東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07頁。
69. 王詠梅,見《感悟美國教育》,山東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12頁。
70. 《美國人的「另類」教育法》,太平洋親子網,2008年12月19日。
71. 李健梅,見《感悟美國教育》,山東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9頁。
72. 《美國人的「另類」教育法》,太平洋親子網,2008年12月19日。
73. 王曉陽,見《透視美國教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113頁。
74. 《SAT歷年真題》,百度文庫。
75.
《國外名校的作文題:誰是你們這代的代言人?》新華網教育頻道,2009年9月30日。
76. 新歐洲社區,veronicaqqq:《[ZT] C'est parti, le BAC 2010 -
2010年法國高考》
77. 薛涌:《誰的大學》,雲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12頁。
78. Xxherry的百度博客:《去日本前看看日本的小學教育》。
79. 王文:《零距離美國課堂》,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0年版,第12頁。
80. 徐光琴,見《感悟美國教育》,山東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17頁。
81. 王文:《零距離美國課堂》,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0年版,第170頁。
82. 王會芳,見《感悟美國教育》,山東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72頁。
83. 魏瑞霞,見《感悟美國教育》,山東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9頁。
84. 《美國教授上陣演示男生「約」女生》,騰訊財經頻道,2009年9月17日。
85. 劉剛,見《感悟美國教育》,山東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8頁。
86. 王會芳,見《感悟美國教育》,山東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73頁。
87. 王文:《零距離美國課堂》,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0年版,第173頁。
88. 王文:《零距離美國課堂》,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0年版,第170頁。
89.
耿帥、王詠梅,見《感悟美國教育》,,山東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3、213頁。
90.
吳學瑩、陳道佩,見《課堂深處的精彩》,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160頁。
91. 呂學江,見《感悟美國教育》,山東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03頁。
92.
吳學瑩、陳道佩,見《課堂深處的精彩》,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160頁。
93.
中國新聞網:《偽「哈佛訓言」傳播路線圖 凸顯中國人盲從心理》,2010年1月27日。
94. 《法國人怎樣教育孩子》,優秀作文選評(初中版),2005年 03期。
95. 王秋英:《美國學生什麼樣?》,轉自鵬遠新浪博客。
96. 王秋英:《美國學生什麼樣?》,轉自鵬遠新浪博客。
97. 王文:《零距離美國課堂》,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0年版,第174頁。
98. 楊守菊,見《感悟美國教育》,山東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45頁。
99. 《法國人怎樣教育孩子》,解放日報報業集團網站,2004年6月9日。
100. 見魏耀蕃,見《感悟美國教育》,山東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9頁。

|
 |
63樓
七海八千代
2024-4-30 18:47
全書完
|
 |
64樓
七海八千代
2024-4-30 18:47
其實這個版本的排版仍然不是很好,只是目前下不到排版更好的了
|
 |
65樓
栎无舟
2025-2-15 23:08
這本書好有意思!引用王爾德,有品(*^ω^*)有空來這裡仔細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