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0篇帖子。 內容轉換:不轉換▼
 
點擊 回復
118 9
【刊物】民事诉讼法相关刊物名录与简介
民訴法助理教授 二十一級
1樓 發表于:2024-4-10 20:17
本帖主要记录民事诉讼法学科相关的重要刊物名录及刊物简介
民訴法助理教授 二十一級
2樓 發表于:2024-4-10 21:29
民事诉讼法学科相关的重要刊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大类是高校学报(社会科学版),另一大类是法律类期刊。


各类社科期刊中好的期刊被称为CSSCI(C刊)、北大中文核心、AMI期刊、中国学术期刊Q1区期刊等。

其中法律界比较通行的标准是CLSCI(当然CSSCI也有用)

 
啊啊是谁都对:比较重要的民事诉讼法相关刊物(也是我资料库的收集范围):
中国法学

法学研究 
中外法学  
比较法研究  
东方法学  
法学  
法商研究  
法律科学 ( 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  
现代法学  
法制与社会发展  
法学家  
法学评论  
政治与法律  
清华法学  
政法论坛  
环球法律评论  
当代法学  
法学论坛  
法学杂志  
中国法律评论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知识产权  
政法论丛  
法治研究  
法律适用  
河北法学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 ( 法治论丛 )  
财经法学  
苏州大学学报 ( 法学版 )  
北方法学  
交大法学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甘肃政法大学学报  
中国应用法学  
南大法学  
人民司法  
地方立法研究  
经贸法律评论  
人民检察  
科技与法律 ( 中英文 )  
电子知识产权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证据科学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法治现代化研究  
竞争政策研究  
法治社会  
中国检察官  
时代法学  

  2024-6-3 15:55 回復
民訴法助理教授 二十一級
3樓 發表于:2024-4-10 23:09
《中国社会科学》(中文版)月刊,每月25日出版  邮发代号:2—531
  本刊是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杂志,主要发表哲学社会科学前沿研究成果,涵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历史学、教育学、文学、语言学等学科以及跨学科研究的论文、调研报告、学术综述等,被学术界誉为中国最高水平的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 
  全年12期,每月25日出版,每期定价100元,全年定价1200元(含邮费)。 


主  任:甄占民
副 主 任:方 军
委  员:((按姓氏笔画为序)
      王   博  王浦劬
      方  军   邢广程
      吕薇洲  刘跃进
      李红岩   李国强
      李稻葵   吴晓明
      辛向阳   张   翼
      张宇燕   张伯江
      陈   恒   陈志敏
      陈星灿   陈晓明
      周飞舟   周光权
      胡正荣   赵汀阳
      秦   宣   莫纪宏
      夏春涛   倪   峰
      高培勇   黄群慧
      韩   震   朝戈金
      甄占民   薛   澜
总 编 辑:方 军
副总编辑:         
           李红岩
           吕薇洲
 
民訴法助理教授 二十一級
4樓 發表于:2024-4-10 23:15
《中国法学》是中国法学会主管、主办的法学学术期刊,创刊于1984年,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资助的优秀期刊;连续三届获得“全国百强报刊奖”;连续四届获得国家期刊奖(或提名奖);在各类评价体系中,影响因子长期稳居全国法学期刊排名榜首;是中国法学界最具影响、最具权威的学术期刊。本刊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关注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严守学术规范,坚持刊物的学术性,追求学术创新,为引领和繁荣法学研究服务。进入新时代,本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中国法学》是双月刊,设有“特稿”“本期聚焦”“学术专论”“立法与司法研究”“案例研究”“争鸣”等多样化栏目。其中,“特稿”主要针对法治建设中的重大选题撰写的优秀稿件;“本期聚焦”主要针对法治建设进程中的热点问题进行聚焦;“学术专论”主要针对法学各学科的专门问题进行学术探讨;“立法与司法研究”是对立法、司法进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研究;“案例研究”是对重要案例本身的法学分析或者是通过案例引发的学理探讨;“争鸣”则主要刊发商榷性质的文章,以引导法学研究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中国法学》对论文的评审取舍以学术质量为硬标准,严格实行符合国际学术期刊惯例的专家匿名审稿制度,在充分尊重专家评审意见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刊物的定位、宗旨、特色、学科等因素进行最后权衡和取舍。《中国法学》的编委会均为各法学学科领域的权威专家学者,现任编委会主任为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文显教授。
《中国法学》的发展与我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同步,自创刊以来,发表了大量最新和最重要的法学学术研究成果。所发表的成果代表了中国法学界最高水平,对于繁荣和发展我国的法学理论、传承法律文化 、促进国内外法学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中国法学》不断推出新人新作,成为我国培养造就法学研究学术带头人的摇篮。
 
民訴法助理教授 二十一級
5樓 發表于:2024-4-10 23:15
China Legal Science是经中央领导同意并由中央政法委批准,经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复同意创办英文法学学术期刊,由中央政法委主管、中国法学会主办、中国法学杂志社出版。
China Legal Science为双月刊,于2013年3月15日正式创刊。杂志以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和实践成果,展示我国法治建设成就,推动国际学术交流,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的国际影响力以及塑造“法治中国”形象为宗旨,目前设有“学术专论”“法律评论”“案例研究”以及“法学资讯”等栏目。
China Legal Science拥有独立的投稿及编辑系统以接收全英文来稿,为保证办刊的质量,特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组成专家委员会对办刊进行指导,对稿件进行严格评审,并聘请国内外专家对稿件进行校对和把关。
自出版发行以来,China Legal Science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现已与Heinonline、中国知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北大法宝等国际国内知名数据库等多家国内外法学法律数据库和诸多文摘期刊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杂志影响力逐年稳步提升。
 
民訴法助理教授 二十一級
6樓 發表于:2024-4-10 23:15
   《法学研究》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法学研究所主办的法律学术刊物。 

    《法学研究》前身为中国政治法律学会于1954年创办的《政法研究》(1957年法学研究所成立后转入法学所,于1966年停刊)。 

    改革开放后,为了繁荣和发展我国的科学文化事业,加强法制建设,推动法学研究的开展,1978年3月,法学研究所召开了法学研究规划会议,后组织两个调查组分赴各地调查,撰写了“法学研究规划和调查综合情况”的报告,提出“力争在今年年底以前恢复《政法研究》的出版”的建议。1978年法学研究所正式挂牌后,经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社会科学院领导批准,决定创办《法学研究》。同年,法学研究所设立《法学研究》编辑部,编辑出版了《法学研究》试刊第1期及第2期。1979年4月,《法学研究》正式创刊。 

    《法学研究》坚持学术性、理论性的办刊宗旨,坚持精品意识,实行“双百方针”,重视基本理论的研究,致力于反映我国法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最高学术水平,建立、完善和更新我国法学各学科的理论体系。提倡研究方法的创新,鼓励实证研究,扶持弱势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培养和扶持年轻作者,开展学术批评,倡导学术规范。

    《法学研究》紧密结合我国法制建设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实践,组织刊发了一系列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文章,并围绕各个时期法学研究的热点,组织了各种形式的研讨。《法学研究》刊发的许多文章,在法学界和社会上引起重大反响。有的主张(例如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尊重和保障社会主义人权,宪法和法律至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等)被中央采纳,有的还成为国家的治国方略。 

    《法学研究》1999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首届优秀期刊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首届中国期刊奖提名奖、第二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奖,2002年和2006年,再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期刊奖。2013年,《法学研究》入选新闻出版署全国百强社科期刊, 并荣获第三届中国政府出版奖提名奖。2021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2020)优秀学术期刊特别奖。
 
《法学研究》编辑部现职人员
陈    甦(主编,兼)
张广兴(学术顾问)
周汉华(学术顾问)
谢海定(副主编,主任)
冯    珏(副主编,副主任)
                  李    强(责任编辑)
张    辉(责任编辑)
                  王帅一(责任编辑,兼)
                  李    曼(责任编辑)
                  王    怡(责任编辑)
                  孙    远(责任编辑,兼)
《法学研究》历任主编(负责人)
金默生(1978.10-1980.12)
孙亚明(兼,1980.12-1983.1)
张尚鷟(1983.1-1987.6)
吴大英(兼,1987.6-1988.10)
李步云(1988.10-1994.6)
王保树(兼,1994.6-1999.1)
梁慧星(1999.1-2013.12)
陈    甦(兼,2014.1至今)
 
民訴法助理教授 二十一級
7樓 發表于:2024-4-10 23:23
《中外法学》是北京大学主办、教育部主管的法学学术期刊,由北京大学法学院《中外法学》编辑部编辑出版。本刊原名《国外法学》,于1978年创刊,1989年正式更名为《中外法学》。在各类评价体系中,《中外法学》的影响因子排名长期位居全国法学期刊前列,是中国法学界最具影响、最具权威的学术期刊之一。
《中外法学》是双月刊,逢单月出版。作为一本有深厚学术积淀的法学期刊,《中外法学》在栏目设置方面一直走在法学学界的前沿,相继设立“特稿”“专论”“视野”“学科反思”“代表作”“青年”等专栏。根据法学学术研究的新重点、新特征、新要求,《中外法学》设置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代表作”与“青年”栏目。“代表作”为特定领域的研究人员在其职业生涯的特定阶段所产出的最能代表其学术水准的研究成果,为法学界同仁提供了一个呈现学术精品的窗口。“青年”栏目则面向广大青年法学学人,为青年法学学人提供发表成果的渠道,搭建激扬思想的舞台。
《中外法学》致力于为中国法律人提供探讨法律真谛、展开学术争鸣的学术阵地,努力打造中外法律共同体平等而充分地切磋法律艺术、交流学术成果的对话平台。
【主编寄语】
学术者天下之公器。本刊恪守学术为公之理想,笃行学术观照现实之理念,为中外法律同仁提供一个言说、分享和对话之学术平台。我们将秉持学术公心,恪守学术公信,践行学术规范,坚守学术使命,原道古今,无问西东,记录法律共同体同仁不停歇的精神之旅。
——《中外法学》主编 王锡锌教授
【《中外法学》编委会】
主任:
陈兴良
委员(按姓名拼音排序):
白建军   陈端洪   陈瑞华   葛云松   郭 雳   贺卫方   李 鸣   梁根林   刘 燕   刘剑文  刘凯湘   潘剑锋
钱明星   强世功   饶戈平   卲景春   沈 岿   汪 劲   汪建成   叶静漪   张 平   张  骐   张守文   朱苏力
【《中外法学》编辑部】
主编:王锡锌
副主编:薛 军  车 浩   高 薇
编辑部主任:高 薇
责任编辑:(按姓名拼音排序)
车 浩   陈一峰   邓 峰   高 薇   贺 剑   刘哲玮   彭 錞   吴洪淇   阎 天   杨 明   章永乐
学术委员会:(按姓名拼音排序)
戴 昕   王 新   许德风   张守文   张 翔
编务:夏 雯
 
民訴法助理教授 二十一級
8樓 發表于:2024-4-10 23:23
《清华法学》杂志于2007年1月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创办,于2007年5月8日创刊,由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大学法学院《清华法学》编辑部编辑,16开,176页,双月刊,逢单月15日出版。杂志的国内统一刊号为:CN11-5594/D,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1673-9280。
秉承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行胜于言”之精神,《清华法学》杂志以严谨、求实、自律为办刊宗旨,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为座右铭。本刊创办伊始,即以学术质量与学术规范为刊物的生命。
刊物出版几期后就备受学术界与实务界瞩目。创刊后的两年内(2009年)跻身于CSSCI来源期刊行列(破格);2011年,被评定为CSSCI来源期刊(正版)、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核心期刊;2014年,被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评定为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14年,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心认定为重要转载来源期刊。此后,更被中国法学创新网列入CLSCI十六种法学核心期刊之一。目前,《清华法学》杂志已经成为我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法学核心期刊。
《清华法学》的办刊宗旨是:秉承高度学术性的办刊宗旨,坚持强烈的精品意识,致力于展现我国法学研究的前沿问题,关注重大主题、重大价值或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研究;推崇精品之作,鼓励厚积薄发的研究;提倡研究方法与形式规范的国际化,努力推动我国法学研究形成“新主流”。
《清华法学》编委会主任为申卫星教授,现任主编为车丕照教授,历任主编为王保树教授、张卫平教授、林来梵教授。
本刊在新闻出版总署要求的三审制基础上,建立健全了编务责任制,实行双向匿名评审的审稿制度和高效规范的工作流程。
编委会
主 任:申卫星
委 员(按姓氏音序排列)
车丕照  崔建远、冯象、傅廷中、高鸿钧、高其才、韩世远、江山、黎宏、李兆杰、林来梵、申卫星、苏亦工、王晨光、王亚新、王振民、张明楷、张卫平、周光权、朱慈蕴    
编辑部
主  编:车丕照
副主编:何海波 汤欣
责任编辑:陈新宇、程洁、程啸、崔国斌、邓海峰、高丝敏、聂鑫、王钢、徐雨衡、张晨颖、张建伟、张新军 
编辑部主任:徐雨衡
 
民訴法助理教授 二十一級
9樓 發表于:2024-4-10 23:25
 《比较法研究》(双月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政法大学主办的法学期刊,由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编辑出版,创刊于1987年1月,1992年9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于1993年起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原刊期为季刊,自2003年开始改为双月刊,逢单月25日出版发行。    

本刊系纯学术性期刊,旨在促进我国比较法学基本理论的研究和探讨,对不同法系、不同国家的法学理论和法律制度进行比较研究,寻求人类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传承世界先进法律文明,及时反映国内外比较法学发展的最新动态和研究成果,为我国法治建设提供具有启发性、可行性的借鉴和思路。本刊属开放性学术园地,主要刊载比较法学研究的学术论文,先后设有“论文”、“书评”、“编后小记”、“译文”、“学人札记”等栏目;现设栏目有“论文”、“人物与思想”、“法学译介”、“法政时评”、“人文对话”等。    

《比较法研究》历任主编均由我国法学界资深学者担纲,依次为:董璠舆、潘汉典、张晋藩、廉希圣、朱维究、米健、高祥。现任主编是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院长解志勇教授,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江平担任本刊编委会主任。    

《比较法研究》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快捷鍵:Ctrl+Enter)
 

本帖信息

點擊數:118 回複數:9
評論數: ?
作者:啊啊是谁都对
最後回復:啊啊是谁都对
最後回復時間:2024-6-3 15:55
 
©2010-2024 Purasbar Ver2.0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