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 登錄 | 註冊

目前共有167篇帖子。

【資料庫】24.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

21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7 08:55
彭小龍.「楓橋經驗」與當代中國糾紛解決機制結構變遷[J].中國法學,2023,(06):23-44.
關鍵詞:楓橋經驗;糾紛多元化解;糾紛解決機制結構;國家干預;社會治理
摘要:隨著糾紛多元化解理念漸成共識,各種糾紛解決機制的結構性關係已成為當前法治實踐和理論研究的焦點。「楓橋經驗」60年的發展始終著眼於糾紛解決機制整體構造,為理解這些結構性關係提供了基本輪廓和豐富素材。以「楓橋經驗」為基礎,結合社會理論的發展,可以提煉出一種糾紛解決機制結構理論。這種理論主張糾紛解決機制結構是國家干預、社會自給及其與各種機制互動的結果,不僅可以解釋我國糾紛解決機制結構的形成變遷、近年來的結構緊張以及新時代以來結構調整的整體思路和深化調整的策略重點,同時也能說明「楓橋經驗」何以歷久彌新、具有廣泛適用性並從一種局部經驗上升為全局性要求,展示出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重大意義。
22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8 19:48
吳元元.人民調解員的制度角色考[J].中國法學,2021,(04):267-287.
關鍵詞:人民調解員;制度角色;社會資本;調解技藝;再生產激勵機制
摘要:人民調解是我國政法治理重大戰略的有機構成之一,而作為人民調解制度實踐的主導者與行動者,人民調解員的制度角色若何,如何塑造公共意象,則是從主體性的維度影響人民調解隊伍組織建設、進而影響基層社會治理技術創新的關鍵性問題。基於制度角色的內在規定性,人民調解員應當具備相應的社會資本,為人民調解的社會信任奠定價值理性、技術理性基石。在此基礎上,人民調解員展開調解技藝的實踐運作,在法治框架下順利實現依法調處、濡化情理、徹底化解矛盾紛爭等制度職能。由於各地經濟、社會、文化發展不平衡以及制度變遷中的螺旋式發展,部分人民調解員的制度角色塑造出現了實踐之失。以聲譽效應為核心,構築社會資本—調解技藝的再生產激勵機制,可以為人民調解員的制度角色塑造實現良好的公共意象提供充分的制度推力。
23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8 19:49
楊凱.論公共法律服務與訴訟服務體系的制度協同[J].中國法學,2021,(02):264-284.
關鍵詞:多元化糾紛解決;公共法律服務;訴訟服務;制度協同
摘要:公共法律服務和訴訟服務體系近年來都在積極探索基層社會矛盾糾紛化解之道,但兩種服務體系各自主導的糾紛解決機制在單獨應對基層治理難題時,都面臨著制度梗阻和運行機制不暢等問題,亟待通過制度協同方式來共同培育優化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兩種服務體系制度協同的理論基礎在於其制度建構目標相同、化解糾紛環節相扣、服務供給標準相近。通過制度協同可促進兩種服務體系糾紛解決機制協同運轉,進一步整合政法公共服務資源,形成全覆蓋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和社會矛盾糾紛化解關口有效前移的"訴源治理"體系。
24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8 19:54
左衛民.「訴訟爆炸」的中國應對:基於W區法院近三十年審判實踐的實證分析[J].中國法學,2018,(04):238-260.
關鍵詞:民事案件;案多人少;應對策略;體制的適應性
摘要:在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之際,考察與研究"訴訟爆炸"及其中國應對在學術上具有相當價值。以一個都會區為樣本的實證研究顯示,民事案件的訴訟量經歷一個暴增的過程,這與中國社會轉型時期的經濟發展、社會觀念與公共政策緊密相關,法院也因此承受著較重的案件負荷。為了應對暴增的訴訟,法院除了採用增人、加班等傳統方式外,亦採取了諸如強化審判管理、簡化程序、轉移非審判事務等措施,並取得了相當效果。這充分顯示中國法院系統具有強大的適應性、調整性與創新性。當然,這些措施在緩解人案矛盾上實際所起的作用存在差異。鑑於未來中國民事案件仍將處於上升趨勢,甚至可能迎來新一輪的訴訟爆炸,法院系統應該根據既有經驗,未雨綢繆地做好案件數量增加的應對準備。
25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8 20:06
范愉.申訴機制的救濟功能與信訪制度改革[J].中國法學,2014,(04):178-199.
關鍵詞:申訴機制;監察專員(Ombudsman);信訪;調解;行政性糾紛
摘要:申訴制度在當代世界各國受到普遍重視,逐步發展為一種新型的非訴訟救濟機制,並向多種行業和領域拓展,顯示出新的社會治理模式對現代傳統體制、理念、程序和技術等多方面的超越與發展。同為申訴制度,我國的信訪制度卻面臨著諸多危機。在以往的各種改革建言中,既有廢除信訪或取消其救濟功能的主張,也有借鑑國外申訴(監察)專員制度對其進行重構的建議。新一輪信訪改革推出了一系列完善信訪救濟功能的措施,同時也在探索以正式法律程序替代信訪的思路,其中隱含著一種深刻的內在矛盾。在我國,直接移植西方申訴專員制度難以實現,但借鑑其思路,將信訪作為行政性申訴救濟機制加以重構,發揮其替代訴訟的功能則具有建設性和可行性。由於信訪面臨的困境不僅是制度設計的問題,還有著深刻的體制、文化和社會根源,因此,其改革將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和歷史進程。在"頂層設計"難以實現的情況下,"摸著石頭過河"式的漸進式改革也不失為理性之路。
26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11 06:07
李浩.調解歸調解,審判歸審判:民事審判中的調審分離[J].中國法學,2013,(03):5-18.
關鍵詞:調解;審判;調審區別;調審分離
摘要:"調判結合"是我國法院長期採用的解決民事糾紛的方式,但調解與審判至少具有12個方面的不同面相,是本質上存在重大區別的兩種糾紛解決機制。將調解與審判分離才符合各自的規律,並有利於優化我國的民事訴訟制度,有利於保障司法公正。在法院內部,調審分離的共識正在形成。近年來,法院進行的調解改革的嘗試,多元糾紛解決機制的構建,為調審分離奠定了實踐基礎。通過對人員分離、角色分離、程序分離和地點分離,可以在現有民事訴訟制度的框架內完成調審分離的改革。
27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11 06:12
胡興東.西南民族地區多元糾紛解決機制研究[J].中國法學,2012,(01):143-158.
關鍵詞:基層社會;多元;糾紛;調解
摘要:在市場經濟的大潮衝擊下,西南民族地區社會糾紛解決機制呈現出數量繁多、機制複雜,傳統解決機製作用弱化等現象。在新時期,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多元糾紛解決機制的構建中,應該堅持調解組織與法院審判兩大體係為中心,具體是人民調解組織必須堅持運作機制上的非國家性,糾紛解決過程和形式上要體現非司法特點;司法機關運作機制上要體現國家性,解決過程中遵循嚴格形式主義和法治主義;治安調解機制應採取嚴格的"法治"主義,即"嚴格的依法而為"。在傳統糾紛解決機制上應正視、承認傳統糾紛解決機制的補充作用,採用不同途徑和機制讓傳統糾紛解決機製成為此地區糾紛解決有機部分。
28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11 19:16
蘇力.關於能動司法與大調解[J].中國法學,2010,(01):5-16.
關鍵詞:能動司法;大調解;成本收益;邊際分析
摘要:能動司法和大調解對於轉型時期的中國社會具有重要、現實的社會和政治意義。但由於社會的陌生化,非商事糾紛的調解率和調解成功率下降有必然性;應注意從邊際成本收益的視角全面理解和把握審判和調解在不同地區和不同層級法院的社會效用,充分發揮不同法官不同的判決或調解才能,重視判決相對於調解的制度收益,應避免意識形態化地強調判決或調解的優先性和單一評價標準。應採取多種措施改變相關行為人的激勵,促進糾紛的有效解決,但必須注意避免能動司法可能引發的不利司法實踐和後果。
29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11 19:17
范愉.訴訟調解:審判經驗與法學原理[J].中國法學,2009,(06):128-137.
關鍵詞:審判經驗;訴訟調解;司法政策;法學原理
摘要:審判經驗來源於司法實踐,既不能脫離基本原理和理論的指導和制約,也不能一味固守原理和定律、拒絕回應社會與實踐的需求與發展。當代社會對調解正當性的認同實際上已超越和升華了傳統法治原理,尤其是逐步脫離了國家中心和訴訟迷信。"調解優先、調判結合"的司法政策,是司法機關立足於我國現行體制和司法環境,應對社會糾紛解決需求而做出的選擇,為了保證其目標得以實現,法院應在總結調解實踐經驗的同時,遵循調解的規律和原理,並注意借鑑其他國家的成功經驗,通過不斷提高調解的效果和正當性獲得社會公眾的認同。
30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11 19:19
曾憲義.關於中國傳統調解制度的若干問題研究[J].中國法學,2009,(04):34-46.
關鍵詞:調解制度;民間調解;官府調解;傳統調解
摘要:學界關於調解制度的研究,成果豐富。但是,中國傳統調解制度及其理念是通過怎樣的途徑在社會中得以實踐,充分發揮效用;近代中國在以西方法律為模式的變革中,傳統的調解制度為何能成功地在近代法律體系中延續;中國的調解制度與西方開始於上一世紀70、80年代的ADR運動以及近年來"恢復性司法"是否有著殊途同歸的趨勢等等,這些問題並未得到深入的研究。本文以現有的研究成果為基礎,對中國古代民間調解、半官半民的調解、官府調解進行了分析,對中國傳統調解制度在近代中國延續的現象及原因進行了闡述。同時,指出中國的調解制度不僅在近代社會中經過改造而重生,而且對目前中西方有關調解實踐也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內容轉換:

回覆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看不清?換一張
©2010-2025 Purasbar Ver3.0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