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 登錄 | 註冊

目前共有167篇帖子。

【資料庫】24.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

51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5 20:20
吳英姿.「調解優先」:改革範式與法律解讀以O市法院改革為樣本[J].中外法學,2013,25(03):536-555.
關鍵詞:民事訴訟法修正案;調解;司法結構;司法理性;公共理性
摘要:最高人民法院"調解優先"司法政策引發爭議,但民事訴訟法修正案還是將其寫進了立法,並將法院的訴調對接、訴訟分流等改革舉措規定為正式程序。關於調解政策和訴訟服務中心的實證研究表明,"調解優先"面紗下的中國司法改革表現出某種反思性,透露出司法爭取自主發展空間的努力。但在實踐中"調解優先"出現歧義。調解優先政策指導下的司法結構呈現"調解—判決"二元化特徵,且存在內在緊張與流動性,存在尋租空間。調解優先政策缺乏外部資源的支撐,訴前分流效果不佳;雙向推進式改革易走極端,脫離社會需要;改革的效果不盡如人意。這表明中國司法體制正處於變遷之中,司法結構尚不穩定,法院推動調解優先政策入法的動機具有功利性,削弱了該政策的公共性。立法者需要進一步明確先行調解規則的含義,補充和保障當事人的程序異議權。法官在調解中要保持公共理性。
52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5 20:21
潘劍鋒.論民事司法與調解關係的定位[J].中外法學,2013,25(01):185-196.
關鍵詞:司法調解;糾紛解決;司法確認
摘要:在我國構建和諧社會及多元化矛盾糾紛解決機制的過程中,民事司法與調解之間的關係問題具有核心的地位。近年來,由於傳統和現實兩個方面的原因,立法和司法實踐都存在著訴外調解司法化和公權化、司法替代調解、大量調解案件進入強制執行程序等有違制度基本原理的異化現象。我們應當在明晰司法與調解各自本質屬性和功能定位的基礎上,遵循解紛方式與糾紛類型相適應的原則,實現司法與調解關係的科學化。
53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5 20:24
劉加良.論委託調解的功能[J].中外法學,2011,23(05):1061-1073.
關鍵詞:委託調解;功能;多元化
摘要:作為社會矛盾凸顯期民事訴訟調解社會化的典型載體和代表中國司法ADR構建最高水平的制度對應物,委託調解在全國範圍內存在發展水平不平衡、盲目性嚴重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持續與委託調解缺乏統一性、規範性的制度供給密切關聯,而委託調解制度供給的長期匱乏則根本性地受制於其功能定位的模糊與混亂。對委託調解的功能進行一元化定位不足取。除具有"疏減訟壓"這一不足以單獨成為委託調解之正當化基礎的應急性功能外,委託調解還具有"增進司法公信"的拯救性功能、"擴大司法民主"的表徵性功能、"促進社會治理"的拓展性功能和"發展法律"的嶄新性功能。
54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5 20:35
吳英姿.「大調解」的功能及限度糾紛解決的制度供給與社會自治[J].中外法學,2008,(02):309-319.
摘要:<正>一、新型調解運動——"大調解"的省思面對轉型時期社會矛盾多發、糾紛數量急遽攀升、法院和信訪部門案件壓力沉重的局面,國家開始日益重視社會糾紛解決機制的構建,重新強調調解的意義,恢復人民調解建設。繼2002年9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於審理涉及人民調解協議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以司法解釋的形式肯定了人民調解協議的合同性質和約束力之後,當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聯合轉發《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關於進一步加強新時期人民調解工作的意見》;緊接著,司法部在26日發布《人民調解工作若干規定》,要求在農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企事業單
55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5 20:36
吳艷紅,李紅瓊.中國農村的糾紛解決:資源與可及性以湖南一個村落的研究為例[J].中外法學,2007,(03):353-363.
摘要:<正> 一、研究背景七十年代末中國農村改革以後,農村權力結構變化,利益關係增加,村民觀念改變,農村糾紛的數量較以往有大幅度的上升,性質和以往也有很大的不同,中國農村糾紛的解決開始更多地進入中外學者的視野。糾紛解決本是社會科學各領域共同關注的一個問題。近半個世紀以來,西方學者或者從社會控制的角度,或者從社會心理的角度,或者以法律為核心,或者以社會交往為主要
56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5 20:36
唐應茂.一個關於判決、調解和執行關係的實證研究[J].中外法學,2006,(06):752-760.
摘要:<正>本文的目的是探討判決和調解對執行的影響。對判決、調解和執行關係的考察主要側重於判決和調解相比,哪一種方式結案的案件容易進入執行程序?換句話講,同調解結案的案件相比,判決結案的案件是不是更容易進入法院的執行程序。拿到判決的當事人,是不是比拿到調解的當事人更容易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57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5 22:42
王建勛.調解制度的法律社會學思考[J].中外法學,1997,(01):26-30.
摘要:<正> 自本世紀後半葉以來,由於產業之複雜化與經濟之迅猛發展,許多國家出現「訴訟洪水」與「訴訟爆炸」現象,法院不勝負荷而致訴訟嚴重拖延;同時,由於律師代理費、訴訟費過於高昂,致使普通百姓難以接近正義,加之案件類型之多樣化使審判常顯捉襟見肘,等等。這些都迫使人們開始反思和改革過分僵化的審判制度,並致力於創設和發展審判外的糾紛解決方式,比如德國創立了「司徒加特模式」(stuttgarter Modell),日本在實驗「辯論兼和解模式」,美國則於70年代後興起了ADR(Ac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即「訴訟外糾紛解決途徑」之總稱),並被加拿大、澳大利亞及一些歐洲國家競相效仿。訴訟外的糾紛解決方式日益受到重視。
58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11 20:28
景漢朝.涉訴信訪治理的演進與新時代現代化方向[J].清華法學,2023,17(06):5-24.
關鍵詞:涉訴信訪治理;發展階段;演進規律;現代化
摘要: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加強和改進人民信訪工作。以史為鑑,全面系統總結新中國成立七十多年來涉訴信訪治理的變革歷程,科學合理劃分發展階段,並從中探究其特徵與規律,對進一步推進涉訴信訪治理及其法治化,明確涉訴信訪治理的現代化發展方向具有重要意義。立足我國涉訴信訪治理實踐,考量「四個思維」和「五大因素」,可將涉訴信訪治理的發展進程劃分為涉訴信訪制度創立、平反冤假錯案、集中接訪化解、規範化制度化法治化建設、信息化變革與轉型等階段。在總結各階段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和特徵基礎上,歸納為「運動式」「規則式」「信息式」三種治理模式。涉訴信訪治理現代化應以治理體系系統化、治理機製法治化、治理手段信息化、司法管理科學化、權益保障充分化為基本建構和核心內容,成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59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11 20:40
左衛民.通過訴前調解控制「訴訟爆炸」——區域經驗的實證研究[J].清華法學,2020,14(04):89-106.
關鍵詞:訴前調解;訴訟爆炸;訴源治理;雙重差分法;實證研究
摘要:在當代中國社會變遷與國家轉型的背景下,民事司法領域"訴訟爆炸"景象已是不爭的事實,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在不少地方更是突出。在此背景下,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糾紛解決機制以應對案件數量的增加就具有相當價值。採用雙重差分法等實證研究方法對W區法院的研究顯示,對訴至法院的案件進行普遍的、帶有強制性的訴前調解,能有效地將糾紛化解在法院"門前",進而達到減緩案件數量增速甚至是降低案件數量的效果。但當前試點的訴前調解制度仍存在一些尚待釐清的問題,制度背後隱藏的本土性經驗也還亟需提煉。未來,應在立足現實需求、深化制度認識的基礎上使之成為一項具有更高效力、更強操作性的法律制度。
60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11 20:47
蘭榮傑.人民調解:復興還是轉型?[J].清華法學,2018,12(04):111-127.
關鍵詞:人民調解;糾紛解決;人民調解法;熟人社會;陌生人社會
摘要:四分之一世紀以來,人民調解處理的糾紛數量明顯先抑後揚,轉折點在新世紀最初幾年,到2010年出現暴增。數據分析可見,人民調解的止跌回升除源於社會糾紛總量增加的"溢出效應"外,主因是適合人民調解的新型糾紛增加和人民調解機制的針對性調整。2010年的暴增則主要源於制定《人民調解法》的"立法年效應",尤其是新法對調解員進行補貼和獎勵導致的統計技術調整。可見人民調解的復興半虛半實,定義為轉型才更為準確。據此也可預測,隨著社會進一步城市化和陌生化,人民調解必然會在改造後重生:人民調解處理的糾紛數量還會持續增長,但陌生人之間的糾紛會超過熟人之間的糾紛;德高望重型的傳統調解員也將式微,具備專業優勢的知識權威型調解員將成為主流;自髮式純民間調解會減少,人民調解更多需要依賴官方平台的支持和激勵;調解結果會更加貼近既有法律規定,相對更少關注法律外的人情世故。

內容轉換:

回覆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看不清?換一張
©2010-2025 Purasbar Ver3.0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