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黃娟.對在我國民事訴訟法中確立誠實信用原則的冷思考[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學院學報),2001,(06):24-31.
關鍵詞:誠實信用原則;歷史語境;權利保障
摘要:近段時間以來 ,我國民事訴訟法學界不少學者提出借鑑國外的作法而將誠實信用原則引入到我國民事訴訟法中 ,以達到對各訴訟主體 (主要指雙方當事人 )的訴訟權利濫用行為進行規制這一目的。但誠實信用原則的適用是有其特定的歷史語境的 ,而且只有在「權利主導」型訴訟結構中才能真正發揮作用。我國現今的民事訴訟制度尚未完成向當事人主義訴訟模式的徹底改造 ,而是正處於一個過渡期。在此過渡期內 ,不宜對當事人訴訟權利的行使方式做過多限制 ,而是應強調對當事人訴權的保障 ;否則
,公民通過訴訟實現其權益的目標難以很好地實現。
|
 |
王福華.民事訴訟誠實信用原則論[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學院學報),1999,(04):
摘要:一、誠實信用能否成為民事訴訟的基本原則誠實信用原則,原本是民事實體法上的準則。其基本語義是要求人們在民事活動中行使民事權利和履行民事義務時應當講究信用,嚴守諾言,誠實不欺,在不損害他人的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作為法律上的概念,它源自羅馬法中的誠...
|
 |
廖永安.對民事訴訟中法院「不作為」行為的思考[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學院學報),1999,(04):
摘要:民事訴訟就其本質而言,在於通過國家強制力對當事人之間爭議的民事權利義務關係作出確認,並保證確認的權利義務得以實現。訴訟中法院與當事人分別運用審判權與訴權實施相應的訴訟行為,①並通過其相互作用共同推動民事訴訟的發展。其中法院作為代表國家行使審判權的主體...
|
 |
蔡虹.民事訴訟結構的調整及其基本模式的選擇[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學院學報),1998,(05):
摘要:一令人矚目的民事審判方式的改革在我國已進行了近十年。改革的動因,最初是緣於解決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化所帶來的民事、經濟案件激增與法院的審判力量相對不足的矛盾,因而改革的措施多半是具體的、技術性的和非結構性的。這些改革措施的推出雖然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
|
 |
李頌銀.論訴訟法上的法律責任[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學院學報),1998,(01):
摘要:論訴訟法上的法律責任李頌銀法律責任,是指法律關係主體因其違法行為而依法應承擔的法律後果。從法理上講,只要某類社會關係由某個法律加以調整,隨之而來必然有對該法的遵守與違反,也就是說任何一部法律都存在一個守法與違法的問題,即都有一個法律責任問題。然而,...
|
 |
王如鐵,王艷華.訴訟成本論[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學院學報),1995,(06):
摘要:訴訟成本論王如鐵,王艷華目前,訴訟成本問題愈來愈成為阻礙司法改革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加強對訴訟成本問題的研討,已成為司法改革中迫在眉睫的課題。一、成本問題的提出訴訟成本,也即訴訟耗費,是指因訴訟主體的訴訟行為而消耗的社會資源,包括國家用於訴訟業務的...
|
 |
李艷華,潘愛仙.論司法效益[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學院學報),1997,(03):
摘要:論司法效益李艷華潘愛仙司法效益是社會法制進化過程中引導和體現司法公正與效率達於最優化理想配置的一個綜合的司法目標,因其具有目標的囊括性和評價的可操作性,因而成為連接現代司法理想與司法實踐的橋梁。也正因為如此,近年來,司法效益問題引起了司法理論界和實踐...
|
 |
林劍鋒.當事人平等原則解釋論功能的再認識[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20,38(03):49-60.
關鍵詞:當事人平等原則;當事人主義;辯論主義;釋明權界限;職權進行主義
摘要:宣誓化的法條表述及解釋論的欠缺,導致當事人平等原則在我國功能的虛無化。民事訴訟中的當事人平等原則應具有多義性。形式當事人平等原則立足於自我責任原理,側重在宏觀層面維護保障當事人主體地位的訴訟兩造結構,實質當事人平等原則旨在恢復雙方當事人現實能力與地位的實質平等,但其並非對自我責任原理及當事人主義的否定或解構。在我國當下,面對職權進行主義、促進訴訟義務、法院釋明權、真實義務、事案解明義務、證明責任分配特殊化等一系列以強化法院職權介入與當事人義務為表徵的制度及理論,若簡單地以民事訴訟公共性或社會性為解釋論根據,有可能使我國民事訴訟體制復歸職權主義模式,若以提升司法效率為出發點,也易於侵害當事人的程序權利,因此須激活當事人平等原則的解釋論功能釐清上述制度的定位與運行界限。
|
 |
陳剛.實質訴訟法的「脫私入公」過程及其復興意義——以溫特沙伊德《當代法意識下的羅馬私法之訴》的解讀為主線[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20,38(01):82-92.
關鍵詞:實質訴訟法;訴權法體系;權利法體系;實體訴權;請求權
摘要:民事訴訟法是實質訴訟規範和訴訟程序規範之集合,但通說卻將其同義於訴訟程序法而塵封實質訴訟法。從法律發達史上考察,實質訴訟法曾依附於實體私法體系,且與訴訟程序法長期處於分離狀態,在脫離私法體系之後於民事訴訟法中找到了安身之處,並且在公法訴權說的推動下皈依了公法。在實質訴訟法脫私法體系而入訴訟法體系的發展過程中,溫特沙伊德的《訴論》發揮了主要原動力作用,因而被奉為促成民事訴訟法走向獨立化的"門羅宣言"。本文擬通過解讀《訴論》,闡述實質訴訟法脫離私法體系而入公法的民事訴訟法之過程,恢復實質訴訟法的本來面目,以為我們克服民事訴訟法同於純程序法之觀念提供理論上的支撐。
|
 |
陳剛.薩維尼實質訴訟法理論及其現實意義[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6,34(06):72-87.
關鍵詞:薩維尼;實質訴訟法;民事訴訟程序;訴權;權利保護
摘要:薩維尼將民事訴訟法分為訴訟程序規範和實質訴訟法,並對之以公法和私法加以區別,將實質訴訟法當作其創建的現代羅馬法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薩維尼以實體訴權理論(私法訴權說)為基礎,運用動態分析方法,按照訴權與抗辯權、爭訟程序(爭點決定)、既判力、替代判決、權利恢復之順序構建了實質訴訟法體系。從法系意識論上考察,實質訴訟法理論曾對法國法、蘇聯法影響甚極,又通過蘇聯法對我國民事訴訟法理的形成和發展產生過重大影響。但由於諸多原因,我國民事訴訟法學沒有著實接受蘇聯法學的實體訴權理論,以致淪為只見"訴訟程序"而不見"訴訟實體"的訴訟程序法學。本文藉薩維尼實質訴訟法理論之初介,圖我國民事訴訟法學之再定位,通過樹立以訴訟程序和訴訟實體相結合的民事訴訟法律現象為研究對象的民事訴訟法學,使之得以自我完善和發展,同時也為提升我國民法典編纂的品質作出其應有的學術貢獻。
|
或許能對「民法與民事訴訟法的銜接」這一問題有所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