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江偉,劉榮軍.民事訴訟程序保障的制度基礎[J].中國法學,1997,(03):
摘要:程序論在民事訴訟中直接體現為程序保障論。作為實現社會正義重要程序之一的民事訴訟,不僅需要程序公正,而且要使程序公正得到保障。以此為出發點,本文對民事訴訟中程序保障的含義與民事訴訟的機能,程序保障的憲法基礎作出論證,進而提出我國應當充實「對論」、保障判決效力和權利實現保障三個方面的制度,並就此闡發作者的看法
|
 |
何挺.法學研究中裁判文書運用的方法論檢討——以刑事法文獻為例的內容分析[J].法學研究,2022,44(03):175-193.
關鍵詞:裁判文書;實證研究;內容分析
摘要:裁判文書上網為研究者提供了觀察我國司法實踐的便捷途徑。通過對重要期刊發表的刑事法文獻的內容分析發現,雖然裁判文書上網對法學研究有助推作用,但其尚不能完全滿足學術研究探知經驗的需求,相關研究在方法運用方面也存在短板。基於裁判文書的研究,在裁判文書獲取、抽樣、研究設計、數據分析與運用、研究發現與結論適用等方面,存在較多不規範之處,並且缺乏針對裁判文書這一特殊數據來源的特殊方法論關注。考慮到我國法律數據所受的現實環境制約,裁判文書仍將在較長時間內是實證研究的主要數據來源之一。因此,應當在遵循實證研究基本規範的基礎上,正確看待裁判文書所能提供的信息,採取多種方式應對裁判文書總體不清、代表性存疑等問題,並邁向真正具備大數據思維的實證研究。
|
 |
陳剛.民事實質訴訟法論[J].法學研究,2018,40(06):128-144.
關鍵詞:民事實質訴訟法;民事爭訟法律關係;民事訴訟程序法;民法典
摘要:民事實質訴訟法是指調整民事爭訟法律關係的訴訟規範,也是有關民事法律關係的訴訟形成之訴訟規範。民事訴訟法的獨立化過程,既是實質訴訟法與實體私法的離緣過程,也是實質訴訟規範與訴訟程序規範的聯姻過程。因此,民事訴訟法應當是集合實質訴訟規範和訴訟程序規範之法律。實質訴訟法在本質上經歷了從附隨於私法的訴訟規範到隸屬於公法性質的民事訴訟法規範之"變性"。因此,對於民事爭訟法律關係的調整,應當在立法論和解釋論上排除私法原則及法理。目前,實質訴訟規範雖在我國現行民事訴訟法中嚴重缺位,但卻大量散落在各單行民事法律及其司法解釋以及處於立法審議階段的民法典各分編草案之中。從長遠計,究竟將實質訴訟規範置於民法還是民事訴訟法中加以規定,應當成為民法典編纂中優先考慮的一個重大理論問題。
|
 |
陳剛.支持起訴原則的法理及實踐意義再認識[J].法學研究,2015,37(05):87-104.
關鍵詞:社會干預;支持起訴;公益訴訟;社會管理參與權
摘要:我國現行民事訴訟法第15條規定的支持起訴原則,源於蘇聯法上的社會干預訴訟制度。當下,我國處於社會轉型時期,傳統國家干涉主義下的社會干預訴訟理論已不適應新時期的發展要求,支持起訴原則也因此在法理依據上面臨轉型的必要。但是,在制度設計和功能定位上,我們不應以蘇聯法已經過時為理由而拒絕參考之。從法系意識論而言,一方面,我們要學習和借鑑蘇聯於訴訟制度和實體制度兩個方面有機統一的立法經驗,科學地建構我國保護國家財產、集體財產、公共利益不受侵害的社會參與訴訟制度。另一方面,不能簡單地盲從和照搬蘇聯法,而是要立足於國情和社會發展現實,通過理論創新和制度創新,構建符合現代法治精神的中國特色社會參與訴訟制度。
|
 |
王亞新.民事訴訟法學研究:與實務結合之路[J].法學研究,2012,34(05):26-28.
摘要:<正>對於我國民事訴訟法學研究自改革開放初期發展到現在所達到的高度,從與司法實務的關係這個角度來觀察的話,或許可以用"從技術到理念"的短語來形容。這既是得來不易的成就,也標示了目前民訴法學研究的問題所在。直到上個世紀80年代初,民事訴訟法學仍往往被視為某種手段性、技術性且局限於司法實務程序操作層面的瑣屑知識,既無多少"理論含量",也缺乏體系的建構。經過餘年來對相關比較法知識的研習介紹,以大陸法系民事訴訟制度為主要來
|
 |
李浩.走向與實體法緊密聯繫的民事訴訟法學研究[J].法學研究,2012,34(05):28-32.
摘要:<正>張衛平教授在《民事訴訟法學:滯後與進步》一文中提出:雖然我國的民事訴訟法學隨著法治建設的進程已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在不少方面也存在著嚴重滯後的問題。滯後的表徵之一是,程序理論與實體規範、理論的分離,這種分離幾乎貫穿於民事訴訟的所有領域。應當說,這一判斷是基本符合當下民事訴訟法學研究的現狀的。因而,我國民事訴訟法學研究今後要想取得持久的發展和不斷的進步,就必須改變這一分離狀態,更自覺主動地關注民事實體法的制定和修
|
 |
徐卉.民事訴訟法學研究的知識轉型[J].法學研究,2012,34(05):32-34.
摘要:<正>自1978年始,中國的民事訴訟法學者們在短短三十多年間,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學者們不僅初步建立起了現代意義上的民事訴訟法學的基本理論體系,而且在推動立法和民事司法改革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回顧中國民事訴訟法學研究走過的歷程並展望未來,我們看到,除了深化以前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外,民事訴訟法學研究也已經到了需要通過知識轉型來尋求發展的階段了。為此,有許多重要問題需要思考。
|
 |
湯維建.民事訴訟法學研究方法的多元遞進[J].法學研究,2012,34(05):34-37.
摘要:<正>理論法學作為民事訴訟法學的一種研究範式或學說類型是在超越注釋法學的背景和語境下產生的,其基本特徵在於為探尋根本的訴訟規律而從事價值分析,有時也落腳為對策法學。需要指出的是,"專注於民事訴訟法學基本理論的探討,包括民事訴訟目的、價值、模式、既判力、訴權等,並使民事訴訟法學理論體系化",並非就可以構成理論法學。理論法學的基本功能在於它
|
 |
陳剛.法系意識在民事訴訟法學研究中的重要意義[J].法學研究,2012,34(05):40-43.
摘要:<正>旨在揭示民事訴訟法製發展規律的體系化知識,而其生成和發展的必要條件就是學術方法 (方法論)。即,不藉學術方法,民事訴訟法知識無從形成體系化,而體系化的民事訴訟法知識又是學術方法的產物。學術方法是人們思維的產物,應當採用何種學術方法研究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
 |
張衛平.民事訴訟法學:滯後與進步[J].法學研究,2011,33(06):40-43.
摘要:<正> 我國民事訴訟法學隨著法治建設的進程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據2007年至2009年的統計,我國每年大約產出民訴相關論文800餘篇。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民事訴訟法的教材約有近百種,專著、譯著也有幾百種以上。在研究領域方面,已經基本涵蓋了民事訴訟法的各個方面。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