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黃松有.和諧主義訴訟模式:理論基礎與制度構建——我國民事訴訟模式轉型的基本思路[J].法學研究,2007,(04):3-23.
關鍵詞:和諧主義訴訟模式;理論基礎;制度構建
摘要:當事人主義和職權主義訴訟模式不能適應中國轉型時期民事糾紛解決的特殊需要。實現民事訴訟模式轉型是優化我國民事訴訟制度、完善民事訴訟立法的一項基本作業。我國民事訴訟模式轉換的基本方向是構建和諧主義訴訟模式。和諧主義訴訟模式擺脫單純從訴訟程序上解決糾紛的狹隘視野,將司法訴訟視為一項社會福利制度,著眼於當事人爭議的徹底消解,是對傳統民事糾紛解決機制和訴訟哲學的雙重超越。目前我國構建和諧主義訴訟模式的主要任務是:從和諧主義訴訟理念出發,重新設置民事訴訟基本原則體系;以強化當事人訴訟主體地位為基礎,形成科學合理的案件事實探明機制;建立法律觀點開示制度,保障法院和當事人就法律問題展開充分的對話和交流。
|
 |
張衛平.民事訴訟法律審的功能及構造[J].法學研究,2005,(05):41-50.
關鍵詞:民事訴訟;法律審
摘要:為了滿足法律適用的統一性要求,有必要在我國民事訴訟中實行有條件的法律審制度。引起法律審的事由應當是裁判違法,包括違反法院應當適用的法律規範,違反日常經驗法則等,裁判違法應當與裁判結果具有因果關係;當事人提起法律審應經由原審法院;法律審僅審理法律適用問題且僅以上訴人主張的範圍為限;法律審的裁決對重審法院應當具有約束力。
|
 |
劉學在.辯論主義的根據[J].法學研究,2005,(04):40-50.
關鍵詞:辯論主義;根據;實體;程序
摘要:對辯論主義的根據,理論上存在本質說、手段說、防止意外打擊說、程序保障說、多元說、法探索主體說、信賴真實協同確定說等觀點,它們從不同的角度論證了實行辯論主義的必要性。由於現代民事訴訟法的價值理念包括實體價值和程序價值兩個方面,並且民事訴訟在客觀上乃民事訴訟法和民事實體法共同作用的「場」,因而辯論主義的確立和貫徹,有其實體根據和程序根據,是以此為基礎的多元根據的必然要求。
|
 |
翁曉斌.職權探知主義轉向辯論主義的思考[J].法學研究,2005,(04):51-62.
關鍵詞:職權探知主義;辯論主義;民事訴訟
摘要:我國民事訴訟法長期奉行職權探知主義。隨著審判方式改革的推進,通過司法解釋初步確立了辯論主義。但是我國當前民事訴訟中的辯論主義存在諸多缺陷。克服這些缺陷並完善我國民事訴訟中的辯論主義,必須建立起辯論主義的理論體系,改變法官職業群體的傳統思維,並對現有的有關辯論主義的制度進行修改、補充和重構。
|
 |
唐力.對話與溝通:民事訴訟構造之法理分析[J].法學研究,2005,(01):42-52.
關鍵詞:民事訴訟;對話;合作
摘要:應當以對話、溝通為內容重構我國民事訴訟構造,對主體之間的權限作合理的分配,建立以當事人主導的並形成對法院具有約束力的構造關係。在分權而治的構造原理指導下,注重法官對訴訟引導和促進作用,同時強調當事人的合作,疏通和完善主體間的交叉對話,以建立有節有制、彼此容易溝通和理解的案件信息傳遞機制。
|
 |
常怡,黃娟.傳統與現實之間[J].法學研究,2004,(04):81-91.
關鍵詞:民事訴訟法修改;傳統民事審判
摘要:在中國現行民事訴訟法面臨修改之時 ,有必要對中國傳統民事審判的特質以及從中體現出來的、有著深厚歷史文化根基的「德性」進行考察 ;同時 ,要以對現代民事訴訟法所體現出來的傳統和現代因素的理解和洞察為基礎 ,對將來的民事訴訟法應當如何傳承這種「德性」、將體現出怎樣的走向以及改革的路徑做出展望
|
 |
張衛平.事實探知:絕對化傾向及其消解——對一種民事審判理念的自省[J].法學研究,2001,(04):70-79.
關鍵詞:事實探知;絕對化傾向;民事審判理念
摘要:事實探知的絕對化是我國民事審判的一種基本理念。這一理念與民事訴訟的特性和民事訴訟的客觀實際形成了錯位 ,並與民事訴訟法中設置的某些制度形成了緊張關係。要使民事審判理念與民事訴訟的特性和民事訴訟客觀實際具有一致性 ,並消解理念與制度中的緊張關係 ,就應當對與民事訴訟特性不相一致的民事審判理念加以調整 ,消解民事訴訟中事實探知的絕對化和主動性傾向
|
 |
劉榮軍.誠實信用原則在民事訴訟中的適用[J].法學研究,1998,(04):
摘要:誠實信用原則在民事訴訟中的適用劉榮軍一、誠實信用原則與民事訴訟法所謂誠實信用原則,是市場經濟活動中形成的道德規則,它要求人們在市場活動中講究信用,恪守諾言,誠實不欺,在不損害他人利益和社會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①在私法領域,尤其是在民法的債權...
|
 |
李浩.法官素質與民事訴訟模式的選擇[J].法學研究,1998,(03):
摘要:法官素質與民事訴訟模式的選擇李浩導言近兩年來,理論界對面向21世紀的中國民事訴訟究竟應當選擇什麼樣的訴訟模式展開了熱烈的探討。這一探討事關我國民訴制度改革的未來走向,關係到我們將來會把一個什麼樣的民訴制度帶入新世紀。儘管學者們對此至今尚未取得共識,但...
|
 |
景漢朝,盧子娟.經濟審判方式改革若干問題研究[J].法學研究,1997,(05):
摘要:經濟審判方式改革若干問題研究景漢朝盧子娟導言八十年代末,我國法院系統主要是基層人民法院和部分中級人民法院陸續進行了「強調當事人舉證責任」的討論和實踐。當初的主要動因,是法院案件多人員少,力量與任務的矛盾日益突出,想藉此減輕法官及法院調查取證的負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