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 登錄 | 註冊

目前共有214篇帖子。

【資料庫】資料專題3:裁判理論

173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0 12:42
武飛.情理推斷的司法論證[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24,42(03):45-57.
關鍵詞:情理推斷;經驗知識;司法論證;證據
摘要:作為一種事實推論方法,情理推斷在證據所提供的基礎事實與待證事實之間以經驗知識建立起思維聯結的紐帶。與其他司法證明方法相比,情理推斷具有突出的個體性特徵,事實認定者可能會將個體偏見誤作共同經驗,從而引發預設立場、過度聯想等認知風險。作為情理推斷結果的案件事實需要證成。針對作為推理大前提的經驗知識,以隱性知識顯性化過程協助法官約束自我偏好,以經驗知識的共同性證成其正當性。在情理推斷結構內部,證據所提供的基礎事實是不可或缺的,在此前提下論證的重點在於推論前提間的邏輯關聯。整體而言,情理推斷的關鍵在於經驗知識的理性化,在論證目標上應尤為關注法官可替代性的考量,在情理推斷的個體性與司法裁判的可預測性所要求的張力之間尋找平衡。
174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0 12:42
張傑.規則提煉與事實比對:指導性案例應用方法研究[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23,41(06):70-79.
關鍵詞:規則提煉;事實比對;案例應用;歸納分析;類比推理
摘要:強化指導性案例應用,應當重視規則提煉與事實比對的不同進路分析。規則提煉是最高司法機關通過案例提煉類案適用規則,明確類案辦理指引的工作。通過案例提煉規則,是我國指導性案例制度區別於英美法系判例制度的特色。規則具有簡明權威等優勢,規則提煉應用符合我國法治實踐。司法者應用案例,應當重視案例與案件之間實質性構成要件事實的比對分析,運用類比推理的方法,推進案例應用。案例應用過程中,規則提煉與事實比對前後相繼,密不可分。當前我國案例應用過程中,存在重規則提煉,輕事實比對的問題。為強化案例應用,應當促進規則提煉與事實比對的融合,規則應當簡明清晰,案例事實敘述應當翔實準確,同時應當重視擴充案例供給,提升司法者事實分析比對能力。
175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0 12:42
孫海波.面向依法裁判的價值判斷[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23,41(06):115-127.
關鍵詞:價值判斷;法律性價值;法律外價值;後果考量;依法裁判
摘要:擺正價值判斷在司法裁判中的位置,應認識到價值判斷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而是應在合適的場合發揮其應有的功能。價值的來源有法律內價值與法律外價值之別,價值判斷包含根據價值的判斷和對價值本身的判斷。價值判斷固然重要但並不能直接作為裁判的根據,而應藉助於其他方法來影響判決。價值判斷具有鮮明的後果主義導向,基於法外價值所進行的後果推理會侵蝕裁判的法律性,極易走向依法裁判的對立面。唯有堅持一種整體的法體系觀,才能較好地協調價值判斷與依法裁判之間的緊張關係,使得價值判斷更好地促進依法裁判。
176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0 12:46
江國華.論中國實踐主義司法哲學[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23,41(01):23-40.
關鍵詞:實踐主義司法哲學;司法存在;司法認知;司法方法;司法價值
摘要:實踐主義司法哲學是對中國司法實踐經驗的提煉和歸納。它是一種以實踐為出發點,並最終回歸於實踐的司法哲學。在世界觀層面,它強調司法存在的主觀見之於客觀的本質;在認識論層面,它主張透過司法過程、司法個案、司法評價等視域達成司法認知,並揭示司法之本質及其內在規律;在方法論層面,它注重法官的主體性和職業性的統一,要求法官裁判案件時既要像法學家那樣去思考,也要像政治家那樣去思考,還要像老百姓那樣去思考;在價值論層面,它主張司法的核心價值不僅要解決問題,而且要公平公正地解決問題,有尊嚴有關懷地解決問題。
177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0 12:50
彭中禮.最高人民法院會議紀要研究[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21,39(05):135-153.
關鍵詞:會議紀要;司法解釋性質文件;司法適用;法律方法
摘要:會議紀要是最高人民法院印發的最主要的司法解釋性質文件之一。最高人民法院的會議紀要具有規範性、引導性和協商性等特徵,發揮着統一裁判標準、執行或創製公共政策以及填補法律漏洞等功能。最高人民法院之所以通過召開會議形成會議紀要,而不是通過司法解釋來解決法律適用問題,乃是因為:可以運用會議紀要有效協調與其他國家機關的關係,通過會議形成會議紀要提升司法能力,以及運用會議紀要彌補司法解釋制度的功能短缺。經驗研究發現,會議紀要得到了各級法院的認可和遵守,但是適用會議紀要的方法和程序尚未形成共識。對此,可以從路徑依賴、行政管理、硬性要求和風險防範等角度進行原因分析。從方法層面看,法官援引會議紀要需要通過法律方法進行釋法說理;從程序進路來看,適用會議紀要需要嚴格按照正當法律程序展開,特別是要合理運用合法性審查權。經驗研究和法理分析均表明,最高人民法院應當在司法改革中不斷改進司法引導方式。
178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0 12:51
雷磊.同案同判:司法裁判中的衍生性義務與表徵性價值[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21,39(04):35-48.
關鍵詞:同案同判;依法裁判;衍生性義務;初始性;表徵性價值
摘要:同案同判在司法裁判過程中究竟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司法裁判具有依法裁判和個案正義的二元性質,它們都是司法活動不可放棄的構成性義務,也都是法官的道德義務。同案同判屬於依法裁判的衍生性義務,其含義本身就蘊含於依法裁判之中。這種義務雖然是司法裁判的一般性要求,但只具有初始性,始終存在着被其他更重要的理由所凌駕的可能。但是,同案同判具有"溢出"依法裁判之外的表徵性價值,也即形式正義的可視化和可預期性的顯現化。它並非實操的方法論原則,而是司法裁判之社會效果或者說司法公正的一種價值符號。
179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0 12:55
聶友倫.司法解釋場域的「央地矛盾」及其紓解——以「地方釋法」為中心的分析[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21,39(01):27-38.
關鍵詞:地方釋法;司法解釋性質文件;地方司法治理;央地關係
摘要:在以統一法制為目標的法律解釋體制下,最高司法機關供給的司法解釋資源無法滿足地方司法機關的釋法需求,構成了司法解釋場域的"央地矛盾"。為了緩解供需矛盾,地方司法機關開始自發轉向"地方釋法",試圖以發佈地方釋法文件的方式實現司法治理效果。中央雖對"地方釋法"持禁止態度,但制定的相關規制規範卻過於寬鬆,未能起到應有的限製作用。地方釋法文件的濫觴與發展,不僅在規範層面違反《立法法》及"兩高"的明文規定,而且造成了實踐中司法業務規範的"地方割據"與"方言島"現象。如何在現行法治環境中充分供給地方司法機關的釋法需求是矛盾紓解的關鍵。然而,無論是現行供給機制還是學界提出的"地方備案模式",皆存在充分性或合法性的缺陷。通過中央授權將地方的"自我供給"部分納入法定司法解釋制度體系的"有限授權模式",可能是相對合理的完善方案。
180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0 13:07
彭中禮.最高人民法院的「通知」研究[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20,38(04):37-53.
關鍵詞:通知;司法適用;法律方法
摘要:與司法解釋業務相關的通知是最高人民法院頒佈的重要司法解釋性質文件之一。從形式來看,通知具有獨立的文號;從內容來看,通知具有問題解決的即時性或試行性;從語言來看,通知具有人際互動性。通知能夠及時應對司法實踐領域的法律問題,並適時傳達和貫徹公共政策以及佈置與司法業務相關的工作。從行政管理的視角來看,最高人民法院之所以運用通知是因為其可以承載特定內容或意圖;從權力運行的視角看,最高人民法院運用通知與其地位和所蘊含的行政權力屬性有關;從信息傳播的視角看,通知所蘊含的及時性與高效性是最高人民法院運用通知的具體原因。在我國司法實踐中,與司法解釋業務相關的通知被各級法院頻繁援引,但是在適用方法上存在問題。為此,要反思司法適用通知的正當性,並確立司法適用通知的方法以及在司法中適用通知的應然原則。理論與實踐兩方面的研討表明,通知作為我國司法當中的重要法律現象,應當進行合法性改造,從而使中國特色司法體製得以確立。
181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1 12:50
高尚.司法類案的判斷標準及其運用[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20,38(01):24-35.
關鍵詞:類案;判斷標準;關鍵事實;類案推送;借名買房
摘要:該文以司法類案的判斷標準為主要研究對象,旨在為法官審理案件時尋找類似案件,進而做到類似案件類似審判提供理論基礎與實踐參照。判斷類似案件的主要標準是爭議點相似和關鍵事實相似;輔助標準是案由和行為後果相似。圍繞爭議點並藉助裁判規則來檢視關鍵事實是判斷類案的主要方式。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類案推送平台,明確案例的效力優先級,是解決類似案件類似審判的技術支持和制度保障。該文以借名買房類案件為例,展示類案的判斷標準及其運用,以期促進司法適用之統一。
182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1 12:52
王彬.司法裁決中的後果論思維[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9,37(06):15-29.
關鍵詞:後果主義;行為後果主義;規則後果主義;道德推理;法律推理
摘要:杜德利案說明,後果主義既作為一種評價行為正當性的道德推理模式,又作為評價裁判正當性的法律推理模式。在知識譜系上,後果主義作為一種決策方式來自於倫理學,根據行為結果評判行為的正當性,功利主義是其典型版本,因其理論局限而分化為行為後果主義和規則後果主義;對於司法裁判而言,規則後果主義更具應用價值。作為裁判思維,後果主義根據裁判後果對裁判理由進行調整,追求個案裁判結果的實踐合理性,其理論形態為法律實用主義的裁判哲學,其實踐表徵為結果導向的法律適用方法。後果主義審判出於對概念法學或形式主義法學的反思而具有合理性,但在司法實踐中後果主義具有因"後果"之名而越法裁判的風險。為此,須對後果主義審判進行方法論意義上的控制。
 

內容轉換:

回覆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看不清?換一張
©2010-2025 Purasbar Ver3.0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